身份證號碼大全
搜索文章養成計劃
很多人的身份證號末尾是X,而且這個X經常會引發一些小麻煩。
那么這個X到底代表什么含義,又應該怎么讀?
根據國家標準《公民身份號碼》(GB11643—1999),目前我國公民身份號碼由18位數字組成。
其中前6位數字是地址碼,是和戶口所在地關的,如上海市黃浦區為310101。
接下來中間的8位數字,是出生日期碼。
身份證號碼必須要有唯一性。
在同一個縣區,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人有不少,區別他們,就要靠接下來3位順序碼了。
在同一個縣區里,對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人排個順序,用3位數字(最多999人)通常也足夠了。
這3位數字中的最后一位,也就是身份證號碼中的倒數第2位,奇數分給男性,偶數分給女性。
但是在輸入這17位數字時,難免會有人輸入錯誤,錯了也不容易發現,容易引發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這時候身份證最后一位校驗碼就發揮作用了。
這個校驗碼是由前面的17位數字,經過運算得出。
如果身份證號輸入錯誤,前面17位數字和最后1位校驗碼就對不上,身份證驗證系統就會報警。
由于校驗碼的數字范圍是1-10,如果直接用10,身份證號就變成了19位,因此10用X代替。
之所以用X代替10,是因為羅馬數字中,X就代表數字10。
由于很多人不理解X的含義,因此將X讀成“叉”或“埃克斯”,但是從讀音和意義相互匹配的角度來說,身份證末尾的X,讀成“十”更加合適。
不過在實際中,為了溝通方便,不管讀“叉”還是讀“埃克斯”,雙方能理解就夠了。
有人可能會問,為什么最后一位一定要有10?
這是因為前面說的計算方法中,模數取了11。
之所以取11也是為了能夠更好地判別錯誤。
取11能識別到所有的單替換、單換位和位移錯誤,對雙替換錯誤的識別率也有90%。如果取10雖然避免了X的出現,但是對雙替換錯誤的識別率無法保證90%。
還有一種方式,是遇到校驗碼為10的身份證號就棄用。
這樣確實是可行的,但也會有新的問題。
因為在損失這樣一些號碼后,身份證號可能會出現不夠用的情況,尤其是對于人口眾多的國家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