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五險一金 交5險一金大概多少錢
挑戰30天在搜索寫日記
要是按照你說的都繳納五險一金還好,其實到現在為止,絕大多數企業還是只給員工繳納五險,并沒有繳納住房公積金。
按照我了解的情況,現在能繳納五險一金的企業,基本上都是國有企業。國有企業的好處就是,不管企業是虧損還是盈利,都會按照員工的實際工資,為職工繳納五險一金,畢竟五險一金是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的法定義務和責任,這也是由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決定的。企業不管怎么虧損,這個責任和義務都是必須要履行的。
與國有企業相比,目前我國的民營企業承擔了解決就業問題的半邊天,特別是在2019年底開始的疫情以來,世界經濟不景氣,導致的結果就是失業率大量攀升,通貨膨脹高企,人們的生活水平下降。
發展經濟最主要的舉措就是要促進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最主要的動力就是投資、消費和進出口這三駕馬車。但最近三年來,由于受到世界疫情的影響,投資乏力,消費意愿下滑,進出口不暢。
在世界經濟普遍不景氣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要想獨善其身,面臨著很多不確定的因素。這幾年為了刺激經濟發展,國家采取一系列減稅降費的舉措,其目的就是為了保持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為了保民生,保就業這個大目標。
在減稅讓利這一塊中,這幾年的力度是比較大的,其中就包括了社保費用的減免和緩交,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在我國的中小企業中,絕大部分為民營企業。只有民營企業發展起來的,新畢業的大學生才能找到工作,農民工才能外出打工,一個就業崗位就是一家人的飯碗和依靠。
雖然社保法規定,社保繳費用人單位是按照單位職工工資總額作為繳費基數,職工個人是按照本人的工資作為繳費基數,只有當職工本人的工資低于上年度職工工資的60%才能按照上愛都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作為繳費基數。
雖然社保法和各個地區的養老保險制度的規定都是明確的,都必須要按照本人的實際工資作為繳費基數。國家為了確保社保費用能按時足額繳納,也通過改革社保費征收的方式來強化,比如社保費用由過去的社保部門征收改為稅務部門統一征收等。
但在具體實踐中,社保的辦理部門和征收部門,既要考慮社保費用的繳納問題,同時也要考慮的經營困難的問題,解決就業問題才是第一位的。因此在社保繳費中,只要用人單位履行了繳費義務,即使是按照當地社保部門公布的繳費下限繳納社保,也視同為合法行為。
國有企業從1992年就開始全面為職工繳納了社保,但民營企業除了部分大一點的企業為員工繳納社保以外,多數企業都不為員工繳納社保,社保法實施以后,情況有所好轉,特別是社保費用征收體制改革以后,加上員工的維權意識不斷提升,不為職工繳納社保的企業,基本上沒有生存的空間。
但政府也要考慮民營企業的生存問題,發展問題,就業問題,地方政府在綜合權衡各種利益的訴求方面,采取一種比較柔性的執法理念,在確保企業發展和就業的同時,按照當地規定的費下限繳納社保就成了一種各方默認的結果。
從社保的繳費比例來分析,養老保險的單位繳費比例是16%,醫療保險的單位繳費比例很多地方達到了8%,失業保險達到1%,生育和工傷保險差不多也還是1%左右,這樣企業承擔的社保費用比例為27%以上。
假如企業每月的工資總額為100萬元,每月單位就要繳納27萬元的社保費用,對于那些制造型的企業,解決就業人員比較多的企業,也是一筆極大的成本負擔。
綜上所述,到了2023年還有很多企業是按照最低標準為職工繳納五險一金,從表面上看,這是一個企業的法律意識問題,成本問題。但其深層的的原因還是經濟發展大環境的問題,員工今后的待遇保障和當前就業保障產生的矛盾問題。隨著經濟形勢的不斷向好,企業經營形勢的逐漸好轉,才能徹底解決按照本人工資繳納五險一金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