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潼關》譚嗣同
2020年11月4日是一個不尋常的日子,大家在網上吵吵鬧鬧,其實回顧過去,南宋大詩人陸游在11月4日寫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標題有點莫名與眾人爭論的場面貼近。
陸游出生于北宋政權覆滅的前兩年,他的幼年在國家、民族、家庭大混亂時期度過,給他的一生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影響。陸游一直希望能夠用自己的才學,幫助國家收復故土,奈何朝堂之上,主和派是助力,他的理想終究只能是接連碰壁,而他的發泄,都在他的詩詞里。
南宋光宗紹熙元年(1190年),陸游以66歲的年齡再入京師,向皇帝進言,希望皇帝能夠廣開言路、慎獨多思、帶頭節儉,以尚風化以及積蓄能力恢復故土,他的言論再一次得罪了皇帝,得罪了那些主和派,朝廷最終以“嘲詠風月”為名將陸游削職罷官,陸游被迫離開京城,開始了自己在山陰(浙江紹興古縣名)三山故居(名如其意,陸游故居在行宮、韓家、石堰三山環抱之中)歸隱的生活。
紹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四日深夜的山陰突然起了一場狂風驟雨,震醒了在臥躺孤村正在睡夢中的老人——陸游。他報國的心弦再一次被這一場風雨扣動,雖“老驥伏櫪”,卻仍舊“志在千里”,詩意的靈感隨風雨而至: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陸游長期境遇不佳,經濟狀況也是一直不好,退休之后,按道理朝廷也是要發一部分錢糧,然而杜甫卻多次遭遇中斷,以至于本就不佳的生活更是捉襟見肘,“藜羹不糝未足嗟,爨灶無薪掃枯葉”,加之時常生病,只能是“僵臥孤村”,然而他并不為自己哀傷,更多的是想到國家的現狀,想要再次到抗擊金國的前線去守衛邊疆。年近古稀、體弱多病,卻仍舊不失報國理想,其拳拳愛國之心實在是令人佩服。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正是因為他一心想著報效國家,不由得由眼前的風雨大作聯想到鐵馬冰河的戰爭場景,并想著這樣的場景來入睡。然而,不管陸游的血有多熱,而現實就是那樣讓他失望,一切最好的結果卻只是“入夢來”。
整首詩意境開闊,豪邁的詩風看不出這是出自于一個老人之手,然而“思”與“夢”卻又在時時提醒著我們,這是一個老者的作品,他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一切想法與豪邁,最后只能是終結于夢中,看似只寫個人情感,卻又不落痕跡地將一心求和的朝廷進行批判,讀來實在是意味深長。
參考資料:《宋人絕句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