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名園 揚州必去的5個景點
一 花,一草,一池,一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中國古典園林,歷史悠久,有著“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藝術原則,那熔傳統建筑、文學、書畫、雕刻和工藝等藝術于一爐的綜合特性,在世界園林史上獨樹一幟,享有很高的地位。每一座中國古典園林攜帶著濃厚的自然風味與藝術氣息。
園林以大自然的山川地貌為藍本,造園家,抑或稱藝術家,將想象與創造熔在一腔熱情里,糅合山水、建筑、花木,自然鬼斧神工的精雕與人文能工巧匠的細琢完美契合。
那么讓我們一起走進中國四大名園——北京頤和園、河北避暑山莊、江蘇拙政園以及江蘇留園,感受這些大自然的山水畫,品味中國人獨特的造園文化。
頤和園
頤和園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區,距北京城區15千米。是利用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風景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某些設計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園,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
頤和園各種形式的宮殿園林建筑3000余間,大致可分為行政、生活、游覽三個部分。
以仁壽殿為中心的行政區,是當年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坐朝聽政,會見外賓的地方。仁壽殿后是三座大型四合院:樂壽堂、玉瀾堂和宜蕓館,分別為慈禧、光緒和后妃們居住的地方。宜蕓館東側的德和園大戲樓是清代三大戲樓之一。
頤和園自萬壽山頂的智慧海向下,由佛香閣、德輝殿、排云殿、排云門、云輝玉宇坊構成了一條層次分明的中軸線。山下是一條長700多米的“長廊”,長廊枋梁上有彩畫8000多幅,號稱 “世界第一廊”。長廊之前是昆明湖。昆明湖的西堤是仿照西湖的蘇堤建造的。
萬壽山后山、后湖古木成林,有藏式寺廟,蘇州河古買賣街。后湖東端有仿無錫寄暢園而建的諧趣園,小巧玲瓏,被稱為“園中之園”。
頤和園整個園林藝術構思巧妙,在中外園林藝術史上地位顯著,是舉世罕見的園林藝術杰作。
承德避暑山莊
承德避暑山莊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曾是中國清朝皇帝的夏宮,是由皇帝宮室、皇家園林和宏偉壯觀的寺廟群所組成。
始建于1703年,歷經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時89年建成。
山莊的建筑布局大體可分為宮殿區和苑景區兩大部分,內有康熙乾隆欽定的72景。康熙朝定名的36景是:
煙波致爽 芝徑云堤 無暑清涼 延薰山館
水芳巖秀 萬壑松風 松鶴清樾 云山勝地
四面云山 北枕雙峰 西嶺晨霞 錘峰落照
南山積雪 梨花伴月 曲水荷香 風泉清聽
濠濮間想 天宇咸暢 暖流暄波 泉源石壁
青楓綠嶼 鶯囀喬木 香遠益清 金蓮映日
遠近泉聲 云帆月舫 芳渚臨流 云容水態
澄泉繞石 澄波疊翠 石礬觀魚 鏡水云岑
雙湖夾鏡 長虹飲練 甫田叢樾 水流云在
乾隆朝定名的36景是:
麗正門 勤政殿 松鶴齋 如意湖
青雀舫 綺望樓 馴鹿坡 水心榭
頤志堂 暢遠臺 靜好堂 冷香亭
采菱渡 觀蓮所 清暉亭 般若相
滄浪嶼 一片云 萍香泮 萬樹園
試馬埭 嘉樹軒 樂成閣 宿云檐
澄觀齋 翠云巖 罨畫窗 凌太虛
千尺雪 寧靜齋 玉琴軒 臨芳墅
知魚礬 涌翠巖 素尚齋 永恬居
避暑山莊擁有殿、堂、樓、館、亭、榭、閣、軒、齋、寺等建筑100余處。將“山中有園,園中有山”的特色發揮到極致。
拙政園
拙政園位于蘇州市婁門內東北街178號,是江南園林的代表,也是蘇州園林中面積最大的古典山水園林,初為唐代詩人陸龜蒙的住宅,元朝時為大弘(宏)寺。
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明代弘治進士、明嘉靖年間御史王獻臣仕途失意歸隱蘇州后將其買下,聘著名畫家、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參與設計藍圖,歷時16年建成,借用西晉文人潘岳《閑居賦》中“筑室種樹,逍遙自得,以供朝夕之膳(饋)……此亦拙者之為政也”之句取園名。暗喻自己把澆園種菜作為自己(拙者)的“政”事。
園建成不久,王獻臣去世,其子在一夜豪賭中,把整個園子輸給徐氏。400多年來,拙政園屢換園主,曾一分為三,園名各異,或為私園,或為官府,或散為民居,直到上個世紀50年代,才完璧合一,恢復初名“拙政園”。
中部
中部是拙政園的主景區,為精華所在。從拙政園中園的建筑物名來看,大都與荷花有關。王獻臣之所以要如此大力宣揚荷花,主要是為了表達他孤高不群的清高品格。
西部
西部原為“補園”,其水面迂回,布局緊湊,依山傍水建以亭閣。主要建筑為靠近住宅一側的三十六鴛鴦館,是當時園主人宴請賓客和聽曲的場所。
東部
東部原稱“歸田園居”,布局以平岡遠山、松林草坪、竹塢曲水為主,配以山池亭榭,仍保持疏朗明快的風格,主要建筑有蘭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綴云峰等,均為移建。
拙政園,這一大觀園式的古典豪華園林,以其布局的山島、竹塢、松崗、曲水之趣,被勝譽為"天下園林之母"。
留園
留園位于江南古城蘇州閶門外留園路338號,以園內建筑布置精巧、奇石眾多而知名。
留園全園分為四個部分,在一個園林中能領略到山水、田園、山林、庭園四種不同景色:
中部以水景見長,是全園的精華所在;東部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勝;北部具農村風光,并有新辟盆景園;西區則是全園最高處,有野趣,以假山為奇,土石相間,堆砌自然。
留園三絕之冠云峰
留園內的冠云峰乃太湖石中絕品,齊集太湖石“瘦、皺、漏、透”四奇于一身,相傳這塊奇石還是宋末年花石綱中的遺物。
北宋末年,雖然北面戰事吃緊,金兵壓境,但宋徽宗卻在東京城內大興土木,建造“延福宮”、“萬壽山”。他下令在全國范圍內征集奇花異石,夸口要搜羅天下珍品于宮廷之中。蘇杭應奉局的主管叫朱緬,此人最善巴結上峰,只要民家有一石一木被他打聽到并看中,立刻派兵、上門搶奪。由于當時朱緬從民間搜到的花石太多,以致終于激起了方臘農民起義。不久,北宋政權由于國庫空虛、民不聊生終于為金所滅,徽宗自己也做了俘虜。冠云峰就是未來得及運的花石綱的遺物。
留園三絕之楠木殿
楠木殿是對“五峰仙館”的俗稱,“五峰”源于李白的詩句:“廬山東南五老峰,晴天削出金芙蓉”。
五峰仙館的建筑用材非常奢華,梁柱全部采用楠木,中間也全部采用紅木銀杏紗隔屏風。使用如此貴重的木材可見五峰仙館在留園中的地位非比尋常。但是在抗戰時,楠木殿成了日軍的馬棚,饑餓的行軍馬,把上好的楠木柱子啃得不成樣子。后來抗戰勝利后修葺園子時,不得不用水泥把楠木柱糊住,外面又刷上漆。
留園三絕之雨過天晴圖
留園的五峰仙館內保存有一件號稱“留園三寶”之一的大理石天然畫——“雨過天晴圖”。只見一面大理石立屏立于墻邊,石表面中間部分隱隱約約群山環抱,懸壁重疊,下部流水潺潺,瀑布飛懸,上部流云婀娜,正中上方,一輪白白的圓斑,就像一輪太陽或者一輪明月。
這是自然形成的一幅山水畫,這塊直徑一米左右的大理石出產于云南點蒼山山中,厚度也僅有15毫米,真奇怪這么大尺寸的一塊大理石是如何完好無損從相距千里之外的云南運到這個江南蘇州的,真是一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