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郵政編碼 郵政編碼怎么填
新春伊始
廣州吹響城市更新高質量發展的號角
廣州市城市更新專項規劃
等你來提意見
2月6日,《廣州市城市更新專項規劃(2021-2035年)》(下稱《專項規劃》)公開征求社會公眾意見,市政府舉行發布會解讀該規劃并回應社會關切。
《專項規劃》提出,通過微改造、混合改造、全面改造多種更新方式并舉,至2035年推進城市更新約300平方公里,擬推進舊村莊舊城鎮全面改造與混合改造項目297個。
廣州市城市更新分區實施策略圖
分步有序推進城市更新
規劃至2035年
推進城市更新約300平方公里
▼
《專項規劃》統籌新增用地與存量用地資源配置
- 規劃至2025年,累計推進城市更新約100平方公里;
- 至2030年,累計推進城市更新約200平方公里;
- 至2035年推進城市更新約300平方公里。
通過微改造、混合改造、全面改造多種更新方式并舉,推動低效存量土地的盤活再利用,支撐高質量產業空間與公服設施供給,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
優先推進的城市更新項目
▼
《專項規劃》明確項目正負面清單,優先推進涉及“十四五”規劃近期發展重點、歷史文化保護、戰略發展區域、重點功能片區、樞紐門戶、交通干道等的城市更新項目。對不符合“三區三線”、歷史文化保護、城市環境總體規劃等相關規劃,或是大范圍涉及生態廊道且預判改造難以平衡、建設用地規模缺口較大、可能導致“田中城”等情況的城市更新項目,原則上不列為全面改造項目。按2025、2030、2035年度,明確更新項目時序安排,定時間表、路線圖,以城市更新為抓手推動高質量發展,讓群眾看到變化。
至2035年,擬推進舊村莊舊城鎮
全面改造與混合改造項目297個
▼
《專項規劃》提出,至2035年,擬推進舊村莊舊城鎮全面改造與混合改造項目297個。其中:
- 舊村莊改造項目281個,包括全面改造項目259個;混合改造項目22個,主要為涉及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和歷史文化資源豐富的舊村,在落實相關保護要求的前提下,以核心保護區微改造及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和活化利用、其余范圍可全面改造的混合方式推進。
- 舊城混合改造項目16個,綜合運用各項政策以“留改拆”混合改造方式推進。
按行政區分,越秀區8個(舊村 4 個、舊城4個),海珠區 13 個(舊村 12 個、舊城1個),荔灣區23個(舊村 20 個、舊城3個),天河區 19 個(舊村 18 個、舊城1個),白云區 26 個(舊村 24 個、舊城2個),黃埔區70個(舊村67個、舊城3個),花都區28個(舊村28個),番禺區 34 個(舊村 33 個、舊城1個),南沙區27個(舊村27 個),從化區 24 個(舊村 24 個),增城區 25 個(舊村24 個、舊城1個)。
鼓勵推進老舊城區微改造項目、外圍地區鄉村整治提升項目。
資料圖 來源:廣州日報
分區分類落實城市戰略
為實現對城市發展藍圖的有效傳導,《專項規劃》立足廣州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定位,銜接“南建面海新城、北筑產業極點、東立綜合門戶、西聯廣佛同城、統籌山城灣海、貫通功能走廊、壯大合作腹地、強化灣區核心”的發展策略,明確城市更新重點區域,實施差異化更新策略。
基于市域總體空間格局,劃分中心城區核心區、中心城區及周邊城區、外圍地區三片更新區域,提出總體更新導向,持續優化城市結構,維育山、城、灣、海、江、田的區域山水大格局。立足區域歷史本底、現狀建設、功能定位等差異細分二級分區,分別明確提質增效、民生改善、環境提升等不同更新導向,整體推動區域高品質發展。
(可上下滑動查看)
中心城區核心區
▼
以整體煥發歷史城區新活力為主,突出嶺南文化中心地文脈價值。強調城市更新協同歷史文化保護與活化,擦亮廣州歷史文化名城品牌;牽引消費升級,打造活力消費場所,支撐廣州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順應人民需求變化,優化重點地區環境品質,推進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提質,改善人居環境。
中心城區及周邊城區
▼
是完善城市空間功能結構、提升城市發展能級的重要地區,強調以更新提升區域品質,進一步發揮極核輻射帶動作用,承接全球城市核心功能,展現廣州國際大都市門戶形象。應注重區域統籌、連片更新、有序推進,以產業升級與空間重構為抓手,增強“雙循環”空間鏈接能力。著力提升高端資源要素配置能力,激發城市經濟活力,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完善多點支撐的城市空間格局。
外圍地區
▼
是推動城鄉融合、鄉村整治提升的重要地區,以推動城鄉統籌發展、實施生態修復為重點,建設連片美麗鄉村群。著重預防“村中城”“田中城”現象,以環境整治為觸媒,帶動區域整體風貌提升,維育依山、沿江、濱海的城市風貌,深化南粵古驛道活化利用,加強交通網絡和基礎設施支撐,提升服務能級,促進城鄉均衡發展和基本設施均等化。
資料圖 來源:廣州日報
強化公共基礎設施供給
《專項規劃》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聚焦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身體健康和“急難愁盼”等問題,通過城市更新補齊教育、醫療、養老、環衛等公共基礎設施短板,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打造有溫度的城市。統籌考慮周邊業態、居住人口、職住平衡、租金承受能力等情況,規范保障性住房和人才公寓等政策性住房和中小戶型租賃住房配置,豐富房源戶型、增加套數供應,助力完善住房保障。
圍繞海綿城市建設,開展洪澇安全評估,結合城市更新利用綠地、公園、道路、運動場、廣場等設置雨水調蓄設施、滯滲設施和雨洪行泄通道等。以城市更新為契機,合理規劃供水設施,有序推進供水加壓泵站的新建擴建和改造、輸配水管網的更新改造和輸配分離;同步開展電網規劃,適度超前新增變電站布點,預留站址、走廊,構建堅強、可靠、合理的電網結構;合理規劃天然氣基礎設施,推進各類燃氣管道建設和改造。
資料圖 來源:廣州日報
構建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專項規劃》全面落實城市發展戰略,以高質量精準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助力實現廣州“美麗宜居花城 活力全球城市”愿景。
- 聚焦中心城區核心區、中心城區及周邊城區,擬推進舊村莊舊城鎮全面改造與混合改造更新項目260個、占比約88%,提升城市核心功能。
- 聚焦南沙新區,擬推進項目27個、占比約9%,助力灣區合作發展。
- 聚焦活力創新走廊,擬推進項目96個、占比約32%,強化科技轉化能力。
- 聚焦東部綜合門戶,擬推進項目33個、占比約11%,支撐穗莞惠聯動。
- 聚焦北部增長極,擬推進項目33個、占比約11%,促進北部門戶建設。
- 聚焦廣佛同城,擬推進項目36個、占比約12%,實現廣佛高質量融合。
- 聚焦市區重點功能片區,擬推進項目199個、占比約67%,協同存量土地活化與產業層級躍升。
- 聚焦區域交通設施和綜合樞紐周邊2公里范圍,擬推進項目35個、占比約12%;軌道站點周邊800米范圍,擬推進項目148個、占比約50%,支撐白云機場、廣州南站等樞紐擴容升級,完善城市綜合交通體系。
資料圖 來源:廣州日報
征集意見時間和意見收集方式
征集意見時間
- 2023年2月6日至2023年3月8日。
意見收集方式:
- 通過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意見征集頁面評論區留言。
- 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 郵寄地址:廣州市越秀區豪賢路193號房地產大廈,城市更新規劃管理處(收),郵編:510000。社會公眾提交意見請留下姓名和聯系方式,以便作進一步聯系,并在信封上注明“《廣州市城市更新專項規劃(2021—2035年)》(公開征求意見稿)意見建議”。
- 聯系人:蔡檸,聯系電話:020-83190712
編輯 | 黃嘉露
責編 | 禤志杰
校對 | 曾瑋蕾
來源 | 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