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v5f1t"><meter id="v5f1t"><dfn id="v5f1t"></dfn></meter></address>

<nobr id="v5f1t"><i id="v5f1t"><em id="v5f1t"></em></i></nobr>
      <font id="v5f1t"></font>

    <font id="v5f1t"><ruby id="v5f1t"></ruby></font>

      <listing id="v5f1t"></listing>

        <dfn id="v5f1t"><ruby id="v5f1t"><form id="v5f1t"></form></ruby></dfn>

            <dfn id="v5f1t"></dfn>

            <progress id="v5f1t"><b id="v5f1t"><strike id="v5f1t"></strike></b></progress>

              <font id="v5f1t"></font>

                      巴西屬于哪個洲 七大洲是哪七個

                      導讀巴西,日本人的第二故鄉?Mayumi,游戲主播,巴西日裔的代表者之一中國有句老話,叫做“樹挪死,人挪活”,講的就是移民。在今天的世界,能移民的人非富即貴,看起很光鮮亮麗;可是在歷史上,移民們大多是窮到

                      巴西,日本人的第二故鄉?

                      Mayumi,游戲主播,巴西日裔的代表者之一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樹挪死,人挪活”,講的就是移民。在今天的世界,能移民的人非富即貴,看起很光鮮亮麗;可是在歷史上,移民們大多是窮到在家鄉無立足之地的人,這個詞曾經浸透了血淚。移民民族的誕生也由此開始,既不是本土孕育,也不靠民族融合,只通過大規模的人口遷徙形成。

                      陳沖,生于上海,美國華人女星,曾經出演《末代皇帝》

                      就拿中國來說,在近代歷史上有過三次大規模移民運動,分別是闖關東、走西口和下南洋。其中,下南洋最具傳奇性,在異國他鄉的海浪之中留下了許多動人或崎嶇的故事。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移民是一件很需要勇氣的事情,因為那時信息閉塞、交通不便,移民就意味著要么大富大貴,要么草席裹尸,是一件生死未卜的事情,因而只有活不下去的人才敢涉險。

                      新加坡一戶華人大家族,攝于1915年

                      近代以來,清政府腐朽不堪,外國列強紛紛入侵,天災人禍、兵亂不息,中國人傳統的一畝三分地的自然經濟開始崩潰,大量失去土地的破產農民,為了求生便只能背井離鄉。和中國一樣,人多地少的日本在近代也有大規模移民的運動。但不同的是,中國的移民是被迫的,而日本的移民則是主動的,一如這兩個東亞國家開啟近代化的方式。

                      清朝末年,福建、廣東和海南地區曾經有移民東南亞的熱潮,人數達數百萬,史稱“下南洋”

                      19世紀和20世紀之交的世界,東南亞、北美、澳洲和南美是主要的移民目的地,人地矛盾嚴重的中國曾經向這些地區輸出了上百萬移民。而正當中國人忙著下南洋和過金山的時候,日本人可也沒閑著,前有“南洋婆”,后有“巴西仔”,日本人的近代移民運動也同樣壯懷激烈。

                      1974年日本電影《望鄉》,講述了被賣到東南亞賣身的日本貧苦女性阿崎的悲劇性的一生

                      但是日本移民和中國移民也不太一樣,中國移民偏好富裕的美國和加拿大,而日本移民卻偏好尚未開發的南美洲,中日民族性體現得淋漓盡致,南美的秘魯甚至還有過一位日裔總統。

                      阿爾韋托·藤森,秘魯第45任總統,擁有日本和秘魯雙國籍,2000年流亡日本

                      事實上,世界上不乏移民民族,諸如英國南亞裔、德國土耳其裔以及東南亞華裔,而最特殊的應該就是巴西日裔。根據日本外務省數據,巴西日裔人口多達200萬,巴西也由此成為世界上除了日本之外,日裔人口最多的國家,著實讓人吃驚。

                      南美洲國家示意圖。南美洲面積為1780萬多平方千米,有12個獨立國家和1個法屬殖民地(圭亞那),人口約為4億

                      巴西對于日本而言,可以算得上是遠在天邊,兩國一個在北一個在南,直線距離超過1.7萬公里,中間隔著整個太平洋;同時,巴西的經濟狀況也遠遠不如日本,日本人何以興師動眾移民萬里之遙的巴西呢?這實在是一個很玄妙的歷史問題。

                      2005年由日本NHK制作的電視劇《春與夏之遲遲未到的信》,即是以日本人移民巴西作為故事背景的電視劇

                      如果要論哪個國家是日本移民的心頭至愛,那恐怕只會是巴西,日本民間還有“巴西是日本人的第二故鄉”的說法。2005年,日本NHK拍攝了一部講述日本人移民巴西歷史的電視劇《春與夏》中,甚至還有“如果日本沉了,大家就一起去巴西”這樣的臺詞出現,足見日本人確實對巴西有某種不可名狀的感情。

                      巴西是南美洲領土面積最大、人口最多、GDP總量最大的國家,也是金磚國家成員之一

                      當人多地少的日本遇到地廣人稀的巴西

                      巴西是除了日本、美國之外日本裔人口最多的國家,日裔約占巴西總人口的1%,圖中的這個巴西女孩就是日裔后代

                      日本在近代歷史上也曾經淪為西方列強的殖民地,1853年的黑船事件之后,日本幕府也被迫和西方各國簽訂許多不平等條約。1868年,日本人不甘受辱,發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近代化運動,誓要改變國運、脫亞入歐,史稱“明治維新”

                      明治維新時期的日本新軍。明治維新中,日本幾乎是照搬了西方的經驗,全盤西化之余卻保留了大量封建糟粕

                      比起同時期清政府“青黃不接”的洋務運動,明治維新顯然更加徹底。在見識了西方的強大之后,日本人徹底篤定決心要全盤西化,興修工廠、改革政體、普及教育、組建新軍,短短20年內,日本煥然一新,不僅國力大大提升,而且很快就和西方各國平起平坐。

                      木戶孝允、西鄉隆盛和大久保利通都是政府高官,因為起草并領導了多項維新事務,被譽為“明治維新三杰”

                      但這一切都是有代價的,要搞工業化,就必須要有錢,可是明治維新初期的日本只是一個落后的農業國,財力甚至遠不如清朝。為了改革,日本的統治階級就把目光看向日本農民,事實上,日本明治維新之所以如此順利,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對農民的剝削

                      日本農民

                      明治維新前的日本,人口不過4000余萬人,80%都是農民,住在黑暗閉塞的鄉村地區。明治維新主要的議程就是“工業化”,而工業化需要大量的資本和勞動力,日本農民就是砧板上的魚肉。西方通過殖民掠奪完成了資本原始,而日本一開始只能通過掠奪本國農民的土地和財富來獲取啟動資金,繁榮發展的背后潛藏著巨大的危機。

                      明治政府允許土地私有化之后,短短幾年內,日本70%的土地被財閥和舊貴族用雄厚的財力兼并,由此產生了大量無地或少地的破產農民,他們也就是日本近代的第一批移民。列寧說過:“當農民自由的時候,肯定是他們一無所有了”,剩余勞動力開始從農村向城市遷移,人口壓力激增,和近代中國如出一轍。

                      1908年,日本東京郊外的一個小鄉鎮,十分蕭條

                      當時的日本政府很缺外匯,作為一個人口大國的日本,人口過剩,不僅沒有足夠的工作崗位來消化他們,更沒有足夠的糧食供給,日本政府就亟需向外輸出過剩勞動力賺取外匯。與此同時,世界的另一端,有一個國家卻在為勞動力不足而犯愁,它就是巴西。

                      堆積如小山的巴西蔗糖

                      似乎是歷史有意成全,日本人口眾多卻資源匱乏,而巴西正好反過來。1500年,葡萄牙殖民者發現巴西,開啟了長達322年的殖民時代,巴西地處熱帶、降水充足,資源極其豐富,什么礦都有,什么作物插地里就長,到16世紀就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蔗糖、橡膠、咖啡、鐵礦等出口國,唯一不足的是勞動力匱乏

                      巴西地形地勢圖。巴西北部和沿海地區是平原,中南部廣大地區多為高原和丘陵,巴西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

                      巴西主要的經濟是大種植園經濟,而這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原住民被殖民者大肆屠殺之后無人可用,從1520年到1800年之間,葡萄牙人從非洲購買了300多萬黑奴運至巴西,然而由于醫療飲食條件惡劣,大量黑奴死亡,并且大規模逃跑事件也時有發生。

                      巴西圣保羅州的一處大種植園

                      因此巴西的勞動力缺口一直很大,1822年巴西正式從葡萄牙手里獨立,仍然以大種植園經濟作為經濟支柱。然而,面對此起彼伏的奴隸起義,巴西無力招架,1888年國王佩德羅二世頒布《黃金法案》廢除奴隸制。一時間,所有黑奴都涌向里約這樣的大城市,種植園一下子就人去園空了,只能眼睜睜看著作物爛在地里。

                      佩德羅二世,是巴西帝國的第二個皇帝也是末代皇帝,1840年登基,1889年流亡歐洲。在位期間廢除了巴西奴隸制

                      巴西土地廣闊肥沃,不可能放棄大種植園經濟,但是恢復了自由身的黑奴又不愿意回到種植園,這就愁壞了巴西政府。1889年,巴西發生政變,廢除國王,成立了共和國,開始招攬外國移民。當時的巴西主體民族還是歐裔白人,于是首先向意大利、德國拋出橄欖枝,結果人家過去一看,巴西可不是什么好地方,于是紛紛轉道去了美國,1902年意大利還限制人口外流。當時歐洲各國都完成了工業化,自己都缺人,因此移民巴西的興趣很低。

                      巴西政府向意大利人發布的移民廣告

                      無奈,巴西政府只好退而求其次,向亞洲拋出移民招攬令,當時世界上人口眾多且廉價的國家最典型的就是中國,此前美國這些新興工業國家也多次招攬華工,這種政府間的移民計劃說好聽點是移民計劃,說難聽點就是販賣人口。當時的中國南方遍地都是“豬仔館”,所謂“賣豬仔”就是粵語里“販賣人口”的意思,大量華工曾經被拐賣至澳洲和美洲。

                      19世紀后半葉,有大量的華人勞工自愿或被販賣至美國西部地區修建鐵路,他們之中的大多數人都死于非命

                      然而,清政府雖然打不過歐洲列強,但對一個巴西還是看不上眼的,認為這是“有辱天朝威儀”的事情,讓巴西來使吃了閉門羹,叫停了巴西政府和輪船招商局總事唐廷樞的合約

                      唐廷樞

                      正當巴西政府一籌莫展的時候,日本人適時找到了他們。1905年,日俄戰爭結束不久,日本社會經濟凋敝,充斥著大量游民,勞動力嚴重過剩;緊接著1923年又爆發了關東大地震,越來越多的難民出現,日本政府無力賑災,于是就想把他們都送出國。于是周瑜打黃蓋,日本消化過剩人口賺取外匯,而巴西得到了勞動力補充,兩個新興國家一拍即合。

                      1923年,關東大地震致使日本社會出現大量游民

                      其實同一時期,日本并非只向巴西輸出移民,此外還有中國東北、中國臺灣、美國西部和東南亞,然而人數都比不上去巴西的日本移民。當時許多日本底層民眾不僅連飯都吃不飽,更是還需要繳納賦稅和服役,因此都把移民巴西當作重生的機會。

                      日本宣傳移民巴西的廣告

                      當時滿日本的大街上都貼著“移民南美”的廣告,1907年一紙《日巴修好通商航海條約》開啟了巴西日裔移民的百年歷程。1908年,第一批日本移民781人從橫濱港出發,經過兩個月的航程抵達巴西桑托斯港,這是一片完全不同于日本的土地,氣候炎熱、空氣濕潤。

                      1908年,第一批日本移民781人乘坐“笠戶丸號”抵達巴西桑托斯港,可以看到后面有巴西國旗和日本國旗

                      這些日本移民從最東端到了最西端,和中國人單打獨斗或抱團生存不同,日本移民全部都是在大公司或政府組織下進行活動的,第一批日本移民基本都是男性,全部保留著日本國籍,不能攜帶親人,每天還要高負荷工作,薪資基本都歸日本政府,同時還是接受巴西警察和種植園主的盤剝,可以說是非人的日子。

                      位于巴西圣保羅的“鳥居”,“鳥居”是日本傳統建筑,是日本文化中的“神域大門”,即祖先和神靈的居所

                      然而也正是1908年,美國宣布禁止日裔移民入境,即臭名昭著的“排日法案”,與此同時還有“排華法案”。這就讓許多心向富裕美國的日本移民手足無措,這個時候“皇國殖民會社”就瞅準時機,大肆宣傳,說巴西土地大得望不到邊,糧食多到吃不完,四季如春,儼然人間天堂。于是,大量日裔移民就退而求其次,紛紛抵達巴西東南部的圣保羅州定居,種植咖啡。

                      一戶巴西日裔家庭

                      巴西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國家,第一代日本移民組建社區,把日本文化帶到了這里,巴西的機會也讓日本國內窮苦的農民看到了希望,由此開始了前后5次日本移民潮。第二代移民從1910年開始抵達巴西,人數多達3萬,他們大多聚居在圣保羅州

                      綠色部分為巴西的圣保羅州,即日裔移民在南半球的主要聚居地區

                      所有的巴西日裔都被稱作“Nikkei”,意思就是“日本人”,80%以上的巴西日裔定居在圣保羅州,今天的圣保羅幾乎如同“南美小東京”,主要語言除了葡萄牙語,就是日語。此外,圣保羅還是南半球唯一一座有大量櫻花樹的城市,這些樹種就來自日裔移民。

                      巴西圣保羅是南半球櫻花樹最密集的地區,得益于日裔移民所帶來的櫻花種子

                      1923年,關東大地震后,日本政府無力安置災民,便放開了移民巴西的政策,緊接著1925年,移民巴西的日本移民迎來爆炸式增長,到1936年先后有多達14萬日本移民抵達巴西。和第一代移民大多是流浪漢、破產農民不同,這一次的移民群體也有不少受過教育的人,過去時都帶著一定的資產,顯然是不打算回日本了。

                      20世20年代,一批準備移民巴西的日本婦女合照,從服飾和樣貌看,她們并非窮苦人家

                      到二戰之前,巴西已經有了3代日裔移民,總人口超過20萬人,他們秉持著東亞民族的勤勞與樸素,堅守著家庭觀,在巴西社會得到了許多成就。一開始大多是種植園的勞工,隨后積累了一定資產,便置辦了大量土地和工廠,日本政府也積極扶持他們。

                      1940年,一個巴西日裔婦女和她的孩子在果園里工作

                      這些巴西日裔社區儼然“國中之國”,不和外界交流或通婚,只說日語,堅守日本文化,也不改變宗教信仰,不追求融入巴西社會,許多人甚至抱著“落葉歸根”的想法,在巴西建神社。

                      圣保羅的日本神道教會社

                      這些日本人,在巴西仍然是無根的。

                      1928年,一戶巴西日裔家庭,可以看出,他們基本沒有和當地人通婚混血

                      到20世紀40年代,大量巴西日裔已經有了自己的產業,逐漸向中產階級邁步,超過70%的巴西日裔都是相對富裕的階層,他們雖然身在巴西,卻仍然保持著東亞民族重視教育、團結友愛的特點,這在巴西是出了名的,他們的后代被稱為“日系五世”,即“第五代日裔移民”,這個詞在巴西甚至等同于“中產階級”。

                      一個巴西日裔和他的衣帽廠

                      哪怕是到了巴西,這些日本骨子里都帶著“忠君愛國”的思想,但最諷刺的是,這些日本人盡管如此遵循日本規矩,但在日本國內看來,他們卻已經不是“日本人”了,說個細節,日本媒體報道巴西日裔時往往使用片假名來稱呼,而非日本漢字;同時,在巴西人眼里,他們也不是“巴西人”,于是這些日裔移民的身份認同開始出現問題。

                      圣保羅的巴西日裔社區

                      戰爭爆發,敵我難分

                      這些巴西日裔事實上成為了日本和巴西都不愿意接納的群體,然而卻又積攢了大量財富,因此一旦戰爭爆發,他們將成為棄兒。

                      巴西日裔

                      1931年,震驚世界的九一八事件爆發,日軍悍然入侵我國東北,這使得遠在天邊的巴西政府也非常緊張,害怕這些日裔移民將成為“日本入侵巴西的先遣隊”。1934年,巴西政府禁止日裔移民入境,1941年二戰爆發后,美國對日宣戰,巴西當即同日本斷交。

                      美國二戰時期的陸軍442團,是由美國日裔組成的部隊,主要前往歐洲戰場作戰

                      由于拒絕同巴西社會接觸,并且不說葡萄牙語,這些巴西日裔就被視作“軸心國間諜”,他們的財產和房屋被政府沒收,同時還遭到巴西人的仇視、謾罵與毆打,最令人絕望地說,這個日本也放棄了他們,許多從巴西回到日本的移民,也被當作間諜對待,可謂兩頭不是人。

                      一對混血夫婦,丈夫是巴西日裔,妻子是巴西歐裔白人

                      和美國日裔參軍自證清白不同,巴西日裔由于巴西沒有參戰,因此沒有機會參軍,但他們也漸漸意識到,要想在巴西立足,必須要主動融入。于是,許多巴西日裔都放棄了日本國籍,加入了巴西國籍,和被洗腦的日本本土國民不同,巴西日裔基本沒有什么狂熱思想,不少人甚至因為不回國,他們在國內的親戚還遭到了軍國主義政府的迫害。

                      巴西日裔混血后代

                      這些巴西日裔的心態是無比矛盾的,一方面他們渴望被巴西社會接納,一方面仍然以日本血統為榮。二戰結束之后,為了和日本劃清界限,巴西日裔選擇了徹底的改頭換面,走向了人種大融合的巴西社會,不少人開始大規模同巴西人通婚、學習葡萄牙語、上當地學校、了解南美歷史文化、改信天主教。

                      一對有日本血統的巴西母女。但是她們仍然遵循日本文化傳統,穿和服、吃米飯、說日語

                      到第三代日裔,通婚比例已達42%,第四代日裔的通婚比例更是達到61%

                      日本街頭的歸化巴西日裔女性

                      目前日本人口約為1.25億,雖然老齡化和少子化很嚴重,但日本一直以來都是一個人地矛盾非常嚴重的國家,資源匱乏的同時,人口密度卻遠遠超過國際平均水平,這就注定了日本必須通過戰爭或移民的方式掠奪資源、緩解人口壓力。

                      1971年,日本東京地鐵的乘客多到甚至需要列車員來推進車

                      事實上,巴西的日本移民潮一直持續到了20世紀60年代,人數大約在30萬左右,可以說,對于日本人而言,巴西就是他們的首選第二故鄉。在日本經濟騰飛之后,浩浩蕩蕩的移民潮才算告一段落,這個時候,移民回流的問題出現了。如果你喜歡爵士樂,一定不會對小野麗莎的名字感到陌生,她是日本人不假,但她也是巴西日裔,生于圣保羅,小時候可是一句日語都不會講,長大后回歸日本才開始學的。

                      小野麗莎,生于巴西圣保羅,巴西日裔音樂家,現已回歸日本國籍

                      戰后移民巴西的日本人,最出名的應該是小野田寬郎,他是最后一個投降的日本兵,1974年才在菲律賓宣布投降,之后因為對日本政府感到失望,選擇移民巴西。

                      1974年,最后一個二戰日本士兵小野田寬郎向菲律賓總統投降

                      扎根異鄉,回望故土

                      90年代之后,日本經濟乏力,老齡化程度加重,這個時候日本政府考慮起了招攬巴西日裔移民回國的事情,歷史就是如此有趣,這個時候的日本政府和80多年前考慮的東西,可以說是完全相反了。

                      巴西日裔集會

                      對于巴西日裔而言,日本當然是更具吸引力的存在,畢竟日本的富裕程度可不是今時今日的巴西可以比較的。在當時,日本政府吸納了不少第四代日裔巴西人回國,但從第三代開始,不少人已經成為了只有著日本名字日本長相的巴西人,名字還很雜糅,諸如“中村喬治”、“武田保羅”、“井上維托爾”,這暗示著巴西日裔的身份認同危機。

                      2018年,為了慶祝日本人移民巴西110周年,日本皇室真子公主出席紀念會發表演講

                      他們不會說日語,甚至無法融入日本社會。對于這些人來說,日本是熟悉又陌生的存在。今天的巴西,仍然是世界上除了日本,日裔人口最多的國家,足足有200萬之眾,約占巴西總人口的1%,許多人甚至已經放棄了以日語作為母語,60%都是混血兒。

                      圣保羅街頭的日本小吃

                      巴西日裔最大的問題是他們兩邊都融不進去:在巴西,他們是刻板嚴肅的日本人;在日本,他們又成了熱情奔放的南美人,始終無法找到自己的歸宿。可以預見的是,巴西日裔將在不久的將來被巴西社會完全同化。

                      然而,巴西日裔的血統也許會逐漸淡化,但是日本文化卻在南美這片熱土繼續發揮著自己的影響力。日本文化已經流入了巴西文化的血脈之中,日本漫畫、服飾、美食在巴西并不算少見,甚至許多巴西人只要看見黃面孔的亞裔,都會先入為主地認為是“japonesa”,即葡語“日本人”。比如著名的巴西柔術,就被認為是接受了日本柔道而發展出來的體術。

                      巴西柔術,是一種在日本柔道基礎上發展出來的體術,這種體術專攻降伏、以自衛為主要功能

                      巴西是開放多元的社會,而和傳統中自由散漫的巴西人不同的是,巴西日裔仍然秉持著重視教育、家庭、信譽、禮貌以及各種東亞傳統的道德觀。百年的艱苦奮斗之后,今天的巴西日裔幾乎就是巴西國內“精英人才”、“中產階級”的代名詞。

                      巴西日裔幾乎都是中產階級,在巴西社會十分受歡迎。相比之下,華人在南美的影響力要低很多

                      巴西最高學府之一的圣保羅大學,是南半球最頂尖的大學之一,超過20%的學生和8%的教師都是日裔,要知道巴西日裔只占人口的1%左右。這充分表明了,巴西日裔的教育水平高于巴西平均水平和巴西日裔的社會地位之高。

                      巴西圣保羅大學,創立于1934年,是巴西國內規模最大、最現代化的大學,也是巴西最重要的科研中心

                      巴西日裔不再被拘束于農業,他們開始積極涉足政治,巴西歷史上有2個內閣部長是日裔。此外,巴西日裔還涉足體育、法律、醫療、娛樂、軍事、零售業等各個社會領域,這預示著巴西日裔融入巴西社會程度的加深。

                      朱尼堤·齊藤,巴西日裔,巴西空軍司令

                      巴西日裔的名人還著實不少,除了前文提到的小野麗莎,還有球王貝利的妻子瑪爾西婭·青木、巴西維密模特茱莉安娜·今井,以及在中文互聯網很有名的mayumi。

                      球王貝利和小他32歲的巴西日裔妻子,貝利曾說“東方女性是最好的妻子”

                      今天的巴西日裔基本面臨著兩條路,回歸日本或者扎根巴西,還真不好選。“勤勞、有忍耐力是東方人的美德”這是一句巴西日裔的俗語,他們最開始都是靠著忍耐活下去的。

                      巴西球星內馬爾,傳聞其擁有日裔血統,但未得到他本人的承認

                      也許你可以在圣保羅的日本街上,看到這些場景:日裔老嫗用葡萄牙語向高鼻梁、白皮膚的鄰居問好,金發碧眼的巴西少年用流利的日語招待黃皮膚的客人,遠處還有黑皮膚的居民練習著英語。

                      巴西電影《異鄉淚》講述了一對日本情侶遠赴巴西,在底層艱苦奮斗的血淚史

                      我們不能決定歷史將我們推向何方,但我們可以選擇的是塑造一個什么樣的未來。巴西日裔的故事告一段落,他們的祖國是何方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心安處即故鄉

                      免責聲明:本文章由會員“馬龍”發布如果文章侵權,請聯系我們處理,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于本站聯系
                      <address id="v5f1t"><meter id="v5f1t"><dfn id="v5f1t"></dfn></meter></address>

                      <nobr id="v5f1t"><i id="v5f1t"><em id="v5f1t"></em></i></nobr>
                          <font id="v5f1t"></font>

                        <font id="v5f1t"><ruby id="v5f1t"></ruby></font>

                          <listing id="v5f1t"></listing>

                            <dfn id="v5f1t"><ruby id="v5f1t"><form id="v5f1t"></form></ruby></dfn>

                                <dfn id="v5f1t"></dfn>

                                <progress id="v5f1t"><b id="v5f1t"><strike id="v5f1t"></strike></b></progress>

                                  <font id="v5f1t"></font>

                                          国产成人h片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