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浦歌白發三千丈 《秋浦歌》全詩
《秋浦歌》
【唐】李白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秋浦歌音頻:00:0004:22
▲
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杏兒朗讀詩詞
譯文
白發長達三千丈,是因為愁才長得這樣長。
不知在明鏡之中,是何處的秋霜落在了我的頭上?
注釋
秋浦:唐時屬池州郡。故址在今安徽省貴池西。
白發:白頭發。亦指老年。
緣:因為。
個:如此,這般。
秋霜:形容頭發白如秋霜。
賞析
這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一首抒情詩。
這首詩最絕妙之處在于通過白發,寫盡了自己的壯懷激烈,一生功名未立,而壯心不已的執著精神。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這兩句是說,白發長達三千丈,是因為愁才長得這樣長。這是寫“壯志之未酬”。
李白的一生灑脫不羈,天縱奇才,唯獨在功名這件事上耿耿于懷。他最仰慕的人是魯仲連,“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然而,事未了,這就成了李白一生最大的意難平,一生道不盡的憂愁。
寫這首詩時,可以說是李白政治生命的結束,宣告了他政治理想的破滅。這是安史之亂的前一年,他從長安回到了安徽池州,基本遠離了政治中心。他早年學的那些縱橫術,也就失去了用武之地。想憑借三寸不爛之舌,學魯仲連“我以一箭書,能取聊城功。”“意輕千金贈,顧向平原笑。吾亦澹蕩人,拂衣可同調。”也就失去了最后的機會。這是李白愁的根源,與酒無關、與金錢無關,只與理想有關。但他卻并沒有被現實打敗,仍然在尋找機會,等待機會,這才是李白的可愛、可貴之處。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這兩句是說,不知在明鏡之中,是何處的秋霜落在了我的頭上?這是寫“年華之老去”。
與功名未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年華老去。此時的李白已經五十四歲,頭發早已斑白。但是他認為,令他白發這么多的,并不是年華老去,而是功名未立。若是能給他機會,他一定會把握每一個機會。事實證明,李白后來擔任永王李麟幕府,就是他壯志未滅的一種表現。所以,只要實現了壯志理想,李白就永遠是年輕的,是激情的,是昂揚的。
有人說,李白永遠不會老,杜甫沒有年輕過。可見在李白的血液之中,永遠有一種不服輸的精神,有一種奮發有為的精神,有一種“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精神。
“哀莫大于心死”,正是李白心仍在,夢仍在,所以看到秋浦,才能一口氣寫出悲憤之極的《秋浦歌十七首》。愛青春,就去愛李白吧。就連愁中,也澎湃著一種青春的氣息,浪漫而執著。
賞析來源公眾號:古詩詞日歷,作者:嚴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