躊躇是什么意思 躊躇不()
【人文主題】
家國情懷。本單元共編排四篇課文,包括《古詩三首》《青山處處埋忠骨》《軍神》《清貧》。
【語文要素】
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本單元學習的文章:通過課文中的動作、語言、神態等描寫,體會人物的內心。
【習作要求】他_________了
先把題目補充完整,再圍繞題目組織材料。重點是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寫清楚以及把這個人當時的表現寫具體,反映他(她)的內心。
9.古詩三首
從軍行
知詩人:
王昌齡(698-757),字少伯,江寧(今山西太原)人,唐代邊塞詩人。其詩含蓄、深婉、深厚、明快,以七絕見長,有“詩家天子王江寧”的稱號。其七絕與李白齊名,被世人譽為“七絕圣手”。代表作《從軍行》七首、《出塞》。現存詩一百八十余首,明人輯有《王昌齡集》。
看注釋:
①從軍行:樂府曲名,內容多寫邊塞情況和戰士的生活。
②玉門關:古關名。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
③樓蘭:西域古國名,這里泛指西域地區少數民族政權。
明詩意:
青海上空的陰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遙望著遠方的玉門關。塞外身經百戰磨穿了盔和甲,不打敗西部的敵人誓不回還。
悟詩情:
《從軍行》詩人從西部邊疆的自然風光寫起,以守邊將士的豪邁氣概結尾,情景交融,表達了詩人對守衛邊疆將士的歌頌與贊美之情。本詩通過描寫戍邊將士的艱苦生活,表現了他們不畏艱苦、誓死殺敵報國的豪情壯志。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知詩人:
陸游(1125~1210)南宋詩人,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稱,12歲即能詩文,一生著述豐富,先存詩9000多首。,內容極為豐富,抒發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風格雄渾豪放;抒寫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詞作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氣吞殘虜的愛國主義精神。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老學庵筆記》等。
看注釋:
①三萬里河:指黃河。“三萬里”形容很長。
②五千仞岳:指華山。“仞”長度單位。“五千仞”形容很高。
③摩天:碰到天,形容極高。
④遺民:指在金統治地區的原宋朝百姓。
⑤胡塵:指金統治地區的風沙,這里借指金政權。
⑥王師:指南宋朝廷的軍隊。
明詩意:
三萬里長的黃河奔騰向東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華山聳入云霄上摩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壓迫下眼淚已流盡,他們盼望王師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悟詩情: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寫的,寫大好河山,陷于敵手,及淪陷區百姓疾苦,以“望”字為眼,表現了詩人希望、失望而終不絕望的千回百轉的心情,表現了作者的悲憤與感慨。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知詩人: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杜甫創作了《春望》《三吏》《三別》等名作。
看注釋:
①劍外:指作者所在的蜀地。
②薊北:泛指唐朝薊州北部地區,當時叛軍盤踞的地方。
③卻看:回頭看
④妻子:妻子和孩子。
⑤青春:指春天
明詩意:
在劍南忽然傳說,收復薊北的消息,初聽到悲喜交集,涕淚沾滿了衣裳。再回頭看看妻子兒女,憂愁不知去向。胡亂收卷詩書,我高興得快要發狂!白天我要開懷痛飲,放聲縱情歌唱;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啟程還鄉。我仿佛覺得,我已從巴峽穿過了巫峽;很快便到了襄陽,旋即又奔向洛陽。
悟詩情: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主要敘寫了詩人聽到官軍收復失地的消息后,十分喜悅,收拾行裝立即還鄉的事。表現了詩人真摯的愛國情懷。
【課后習題】
一、借助注釋,說說下面詩句的意思,再想想它們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1.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意思是:守邊將士身經百戰,鎧甲磨穿,壯志不滅,不打敗敵人,誓不返回家鄉。
詩人通過寫將士們“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誓言,表達了對將士們誓死衛國、不完成任務決不罷休的豪情壯志的贊美之情。
2.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意思是:遺民在金人的壓迫下眼淚已流盡,他們希望王師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詩人通過寫遺民盼望王師北伐,表達了對南宋統治者的失望與埋怨之情。
3.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意思是:即刻乘船從巴峽穿過巫峽,順流而下轉過襄陽回到洛陽。詩人通過想象自己順流而下直達故鄉的情景,表現了自己歸心似箭的心情,表達了對祖國強烈的熱愛之情。
【愛國詩句拓展】
1.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2.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李百藥《元景安傳》
3.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譚嗣同
4.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楊炯《從軍行》
5.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10.青山處處埋忠骨
【重點生字】
1.字音。
躊躇(chóu chú) 參謀(móu)
鍛煉(duàn liàn) 眷(juàn)戀
2.多音字。
埋(mái)伏 埋(mán)怨
參(cān)加 參( cēn)差不齊 人(shēn)參
情不自禁(jīn) 禁(jìn)止
【重點詞語】
眷戀:(對自己喜愛的人或事物)深切地留戀。
情不自禁:指自己控制不了自己的情感。比喻感情激動得不能控制。
慰問:用話和物品安慰問候(辛苦的人或困苦的人)。
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
躊躇:猶豫。
若有所思:好像在思考著什么。
黯然:心里不舒服、情緒低落的樣子。
【主要內容】
本文主要講述了毛岸英在抗美援朝中光榮犧牲后,毛澤東同志極度痛苦的心情和對是否將遺體運回國內安葬的艱難抉擇過程,表現了毛澤東同志常人的情感、偉人的胸懷。
【語言特點】
語言描寫就是對人物的獨白、對話及語氣的描寫,其主要作用是刻畫任務的性格。運用恰當的語言描寫能使人物形象更生動、立體,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本文通過對毛澤東同志做出抉擇時的一段語言描寫,展現了他凡人的情懷和偉人的胸懷。
【課后習題】
1.默讀課文,說說課文的兩個部分分別寫了什么內容。
第一部分寫了毛澤東同志驚悉長子毛岸英在朝鮮前線犧牲后極度悲痛的心情。第二部分寫了毛澤東同志對毛岸英遺骨是否歸葬的抉擇過程。
2.從課文中找出描寫毛澤東同志動作、語言、神態的語句,體會他的內心世界,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動作描寫:“從見到這封電報起,毛澤東同志整整一天沒說一句話,只是一支接著支地吸著煙。”從毛澤東同志一支接著一支吸煙的動作可以看出他失去愛子后內心的悲痛。
語言描寫:“哪個戰士的血肉之軀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為我,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萬萬志愿軍烈士安葬在朝鮮嗎?岸英是我的兒子,也是朝鮮人民的兒子,就尊重朝鮮人民的意愿吧。”
毛澤東同志由自己的兒子想到更多在戰場上的志愿軍烈土,雖然自己內心痛苦萬分,但仍然從大局出發,做出尊重朝鮮人民意愿的艱難決定。
神態描寫:“他不由自主地站了起來,仰起頭,望著天花板,強忍著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無限的眷戀。”從這個神態描寫中,我們可以體會到毛澤東同志此時內心的復雜,他正面臨著艱難的抉擇。
3.歷史上有無數為國捐軀的英雄兒女,查找資料,結合這些人物的故事,說說你對“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的理解。
這句話出自清代龔自珍的組詩《己亥雜詩)》。“忠骨”在本文中指的是毛岸英烈士的遺骨;“何須”指為什么要,含有“用不著、不用”的意思。毛澤東同志借用古人的名句,表明了自已的心志,意思是說革命者既然把整個身心都獻給了祖國,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骨運回家鄉安葬,那倒無需考慮,即使長眠于異國的土地又有何妨。這既是對毛岸英烈上的高度評價,又表明了他對兒子遺骨安葬問題的態度,充分顯示了他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11.軍神
【重點生字】
字音
年齡(líng) 繃(bēng)帶
吭(kēng)聲 由衷(zhōng)
堪(kān)稱 土匪(fěi)
多音字
頭暈(yūn) 暈(yùn)車(暈船、紅暈)
血(xiě )淋淋 血(xuè)汗
【重點詞語】
診所:規模比醫院小的醫療機構。
土匪:地方上的武裝匪徒。
繃帶:包扎傷口或患處用的紗布帶
驚疑:驚訝疑惑。
審視:仔細看。
針見血:比喻話說得簡短而能切中要害。
從容鎮定:表示面對任何事情能夠做到淡定自若,比較冷靜。
汗如雨下:汗珠像下雨似的往下掉。形容出汗很多。
由衷:出于本心。
肅然起敬:產生嚴肅敬仰的感情。
榮幸:光榮而幸運。
久仰:客套話,仰慕已久(初次見面時說)。
勉力:努力;盡力。
【主要內容】
這篇課文記敘了劉伯承在重慶治療受傷的眼睛時,拒用麻藥,笑談數刀,被為他做手術的沃克醫生堪稱軍神,表現了劉伯承鋼鐵般的意志,表達了作者對劉伯承的敬佩和贊揚之情。
【語言特點】
神態描寫就是對人物神情姿態的描寫而人的神態主要通過人的面部表情的變化表現出來,是人物內心的反映。好的神態描寫能夠準確表達人物的心情,表現人物的心理活動。如本課中,多處描寫了沃克醫生的神態,“愣住”“驚疑”“柔和”“慈祥”等,這些神態變化都表現了沃克醫生的心理變化,說明他被劉伯承堅強的意志折服。
【課后習題】
1.沃克醫生是怎么發現劉伯承是軍人的?后來為什么稱他為“軍神”?
沃克醫生從劉伯承的傷勢及他的從容鎮定中看出他絕對不是一位郵局職員,一是因為只有軍人,才能承受這么重的傷勢。二是這么重的傷勢,劉伯承仍然鎮定自若,拒絕使用麻醉劑時態度堅決。三是手術中忍著劇烈的疼痛,卻數出了醫生的刀數。這種鋼鐵般的意志即使是軍人,也未必都具備,所以沃克醫生稱劉伯承為“軍神”。
2.從下面的句子中體會劉伯承的內心,再有感情地朗讀。
⊙病人微微一笑,說:“沃克醫生,你說我是軍人,我就是軍人吧。”
從“微微一笑”和劉伯承說的話中,可以體會到他內心的淡定。
⊙病人一聲不吭,他雙手緊緊抓住身下的白床單,手常青筋基起,汗如雨下。他越來越使勁,嶄新的白床單居然被抓破了。
參考答案:劉伯承雖然在忍受著劇痛,但此時卻在想:“這點疼痛算什么,中國的軍人、共產黨人是沒有什么疼痛能打倒的!”
3.從課文中找出對沃克醫生動作、語言、神態的描寫,體會他的內心變化,再以他的口吻講講這個故事。
動作描寫:“頭也不抬”“雙手卻有些顫抖”“脫去手術服的沃克醫生擦著汗走過來”等。
神態描寫:“冷冷地”“愣住了”“驚疑”“目光柔和下來”“生氣”“驚呆了”“慈祥”等。
語言描寫:“你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一塊會說話的鋼板!你堪稱軍神”“啊,川東支隊的將領,久仰久仰,認識你很榮幸”等。
沃克醫生的心理變化:由最初的冷漠,到看到傷情后的驚疑,聽說病人拒絕使用麻醉劑后很生氣,手術中看到病人強忍疼痛時的關心、欽佩,到最后知道是劉伯承后的肅然起敬。
【閱讀鏈接】
《豐碑》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講述了在風雪交加的行軍途中,紅軍的位軍需處長因衣服過于單薄而被凍死的感人故事,表現了軍需處長一心為公、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這篇文章與《軍神》一樣都贊揚了老一輩革命家的崇高品質,都通過側面描寫來表現主要人物。《軍神》通過對沃克醫生的動作、神態、語言描寫來襯托劉伯承的堅強意志,《豐碑》通過對軍長的動作、神態、語言描寫來襯托軍需處長舍己為人的精神。
12*清貧
【重點生字】
字音:籌(chóu)集 矜(jīn)持 金鐲(zhuó)
俘(fú)虜 汗褲褂(guà) 山塢(wù)
多音字:威嚇(hè) 驚嚇(xià)
【重點詞語】
樸素:(生活)節約,不奢侈。
奢侈:花費錢財過多,享受過分。
籌集:籌措聚集。
矜持:莊重;嚴肅。
拋擲:扔。
威嚇:用威勢來嚇唬。
企望:希望。
舍己為公:為了公共的利益而犧牲個人。
【主要內容】
本文是無產階級革命家方志敏同志于1935年在獄中寫下的。文章用簡潔樸實的語言,敘述了自己被俘后國民黨士兵搜身時的情景,表現了共產黨人堅定的革命信念和矜持不茍、舍己為公的高尚的革命情操。
語文園地四
【交流平臺】
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體會人物的內心,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詞句段運用】
1.讀下面的句子,體會人物的內心,再選擇一種情景,照樣子寫一寫。
⊙從見到這封電報起,毛澤東同志整整一天沒說一句話,只是一支接著一克地吸著煙。
此時毛澤東心里非常悲痛,甚至不相信這是真的。
⊙黃繼光憤怒地注視著敵人的火力點,他轉過身來堅定地對營參謠長說:“參謀長,請把這個任務交給我吧!”
此時黃繼光內心對敵人充滿了仇恨,并決心摧毀敵人的火力點。
⊙將軍看了看他們桌子上的罐頭,喉嚨哽了一下,說:“同志們……”停了一下,又說:”孩子們,我給大家分菜,每人一筷子。”
此時將軍心潮澎湃,面對戰士們的關心,他怎么舍得獨自吃下這來之不易的青菜,此情此景,這哪里是自己的戰士,這是自己的孩子。
焦急地等人 期待落空 久別重逢
例句:
①烈日當頭,太陽退去一絲慵懶,炙熱地灼燒著大地。她的兒子正在考場。6月的氣溫猶如烤火,母親在焦急地等待,那目光緊緊鎖定于那寬敞的大門,仿佛下一秒就能看到他——心中盼望的那個熟悉的身影。她的心太迫切,只恨時間不能快進,鐘樓上的表針機械地走著,滴答,滴答……
②“那本暢銷書賣完了!”聽到媽媽說完這句話,他一下子癱坐在沙發上,臉上頓時顯出失望的神情:“啊?怎么會這樣?我已經期待很久了。”
③看到麗麗從汽車上走下來,莎莎的眼睛馬上亮了,立刻撲上去,一把抱住了她:“你終于來啦,我快想死你了!”兩人緊緊地擁抱了很久,才挽著手離開。
2.下面的句子寫出人物與平時不同的表現,體會它們的表達效果,照樣子說一說。
手術臺上,一向從容鎮定的沃克醫生,這次雙手卻有些顫抖,他額上汗珠滾滾,護士幫他擦了一次又一次。
參考答案:以沃克醫生前后不同的表現,側面表現了劉伯承鋼鐵般的意志。
平時遇到不順心的事我都能一笑而過,可是這件事讓我實在無法釋然,胸口總像是被什么堵住了似的,白天心神不寧,晚上也無法入睡。
參考答案:這個句子用對比的手法寫出了“這件事”的嚴重性,對于“我”的打擊很大,難以承受。
⊙仿寫例句
過去,對于同學們的誤解,她總是微笑著心平氣和地解釋,今天這件事情讓她一改往日的做法,怒目圓睜,暴跳如雷,旁邊的人看了,個個心里捏著一把汗。
【書寫提示】
1. 標題和作者要寫在醒目的位置。標題要居中,題目與作者各占一行。
2. 段落要分明。每個自然段前空兩格,書寫時,上下兩行字要盡量對齊。
3. 標點符號不能頂格寫。
4. 字和標點都要寫在兩條線之間,不要過高、過低或者壓線。
5. 字體大小要一致,字間距要保持均勻。
【日積月累】
涼州詞
【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知作者,解詩題
王之渙(688-742)字季波,唐代著名詩人。以善于描寫邊塞風光著稱,代表作有《登鸛雀樓》《涼州詞》《送別》。
涼州詞:一名《涼州歌》。樂府《近代曲》車。原是涼州(今甘)一帶的歌曲,唐代詩人多用此調作歌詞,描寫西北邊地的塞上風光和戰爭情景。
通古詩,析詩意。
黃河好像從白云間奔流而來,玉門關孤獨地聳峙在高山中。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來理怨春光遲退不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吟詩文,悟詩情。
這是一首表現戍守邊疆的士兵思念家鄉的詩作。詩的前兩句寫看到的景象,描繪了邊地廣漠壯闊的風光。后兩句先寫聽到的聲音,有人正用羌笛吹奏著《折楊柳》,這不禁勾起戍邊士兵們的思鄉之愁。因為“柳”和“留”諧音,所以古人常常在別離的時候折柳相贈表示留念。全詩筆調蒼涼悲壯,雖寫悲涼但并不消極頹廢,表現了盛唐時期的詩人寬廣豁達的胸襟。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知作者,解詩題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將進酒》等。
通古詩,析詩意。
友人在黃鶴樓向我揮手告別,陽光明媚的三月他要去揚州。孤帆船影漸漸消失在碧空中,只看見滾滾長江在天邊奔流。
吟詩文,悟詩情。
本詩是一首送別詩。開頭兩句交代了送別的人物、地點、時間、目的地,老朋友告別了黃鶴樓,在這柳絮如煙、陽光明媚的三月去揚州。后兩句寫詩人看到的場景,孤船帆影漸漸遠去,消失在天際,只看見長江向遙遠的天邊滾滾奔流。全詩無一字抒情,感情都藏在所寫景物之中,更加使人體會到詩人對友人離去的戀戀不舍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