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不建議報考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視頻加載中...
6月24日,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以下簡稱“廣外”)舉行2023年大學開放日新聞發布會,介紹學校今年招生政策,展示特色辦學風采。廣外今年招生計劃總數5300名,與去年持平。其中,在廣東省普通高考招生計劃為4256名。值得關注的是,學校在廣東省的普通類(歷史)招生計劃占比有所提升,計劃招生1994名。
新聞發布會現場
廣東省招生計劃4256名,院校專業組有調整
據悉學校今年線上、線下同步舉行“大學開放日”活動,線上“大學開放日”包括招生宣傳、政策解讀、辦學特色、專業解讀、云游廣外、在線咨詢等六大內容,線下“大學開放日”包括特色游園打卡、社團風采展示、品嘗校園美食、邂逅美麗廣外、分享培育成果、世界文化體驗、解讀招生政策、咨詢學院專業等八大活動,線下活動吸引眾多考生及家長前來參觀體驗。
發布會現場,廣外副校長焦方太介紹,學校今年招生計劃總數5300名,與去年持平。其中,在廣東省普通高考招生計劃為4256名,占學校今年招生總計劃的80%,包括“地方專項計劃”150名,普通類(歷史)1994名,普通類(物理)1994名,藝術類118名。
今年增加計劃較多的專業(類)有中國語言文學類、漢語言文學(師范)、漢語國際教育(師范)、法學、英語(師范)、翻譯(合作辦學)。
作為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廣外具有鮮明的國際化特色,是華南地區國際化人才培養、外國語言文學、全球經濟治理、涉外法治研究及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的重要基地。
廣外今年有59個本科專業有招生計劃,招生專業中九成為省級以上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在廣東省的院校專業組分組進一步優化細分:普通類(歷史)由去年的4個組調整為9個組,普通類(物理)由去年的4個組調整為11個組,均含地方專項計劃組;藝術類仍劃分為6個組,保持不變。除數字經濟、計算機類、數學與應用數學僅招物理類考生,政治學類要求選考思想政治外,其他專業均為歷史類、物理類兼招且不限再選科目。
2023年,在外省的院校專業組分組,原則上不做調整。學校提醒,最終招生專業(類)及計劃以當地省級招生辦公布的招生專業目錄為準。
翻譯(合作辦學)首次招生,兩個創新班納入高考招生計劃
值得關注的是,由廣外與澳門理工大學合作舉辦的本科教育項目——翻譯(合作辦學)今年首次招生,計劃招收100人。該項目以語言科學與人工智能學科交叉融合為特色,培養適應全球數字化轉型需要的高素質、跨學科、融通型語言應用技術類拔尖創新人才。
項目采取“3+1”“文理雙學位”模式。學生在大三下學期和大四上學期赴澳門理工大學學習,在培養方案規定學制內,修讀完規定課程,滿足廣外翻譯本科專業畢業條件和兩校學士學位授予條件,可獲得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翻譯專業本科畢業證、文學學士學位證及澳門理工大學理學學士學位證。
此外,工商管理(國際創新班)和工商管理(商務管理創新班)兩個創新班納入普通高考招生計劃。
開設微專業和實施主輔修制,在讀期間有三次轉專業機會
在校專業學習有何特色?對于考生們關注的這一問題,焦方太介紹,學校開設微專業和實施主輔修制,以培養復合型人才。具體來說,學生入校后可修讀微專業,學校鼓勵學生在攻讀主修專業的同時,修讀其他某一專業領域所需的核心課程群,使其具備相應專業的核心素養和專業能力,達到結業要求的可獲得微專業結業證書。現有金融科技、歐洲社會與文化、語言智能、古典文學與文化、國際事務(擬2024年開設)5個微專業。
主輔修制也是培養多規格、復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徑。學有余力的學生以主修專業為依托,在校期間可輔修其他專業的課程,畢業時符合相關條件,可獲得輔修專業證書或輔修學位。目前,學校已開設英語、商務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學、金融學、日語、法學、外交學、軟件工程、應用心理學等輔修專業。
為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學校允許符合條件的本科生轉專業。轉專業實行“轉出無門檻,轉入需考核”,考入廣外的普通類本科生在校期間均有三次轉專業機會:第一次是在新生入學報到后,根據學校公布的創新班選拔條件自愿申請,經創新班所在學院考核錄取后,進入創新班就讀;第二、三次分別是第二、四學期的全校范圍轉專業,學生轉出時實行“零門檻”(即不設條件),學校根據轉入專業接收能力和專業要求提出轉入條件并提前向學生公布。根據相關規定,每個學生在校期間最多只能轉一次專業。具體政策和要求以當年政策和通知為準。
學生在讀期間出國機會和資助項目多
據了解,學校制定了教育國際化“PRIME”計劃,具體包含國際化高端合作平臺構建計劃(Platform)、國際化科研及社會服務提速計劃(Research)、國際化影響及校園服務提升計劃(Influence)、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計劃(Model)和國際化師資隊伍優化計劃(Educator)。學校已與60個國家和地區的488所大學和學術文化機構建立了合作交流關系。
目前,本科生層次共有241個國(境)外交流項目,包括104個單向派出項目,102個交換生項目以及35個聯合培養雙學位項目。每年各類出國(境)學習學生1000余人次,占單屆學生總數約20%。學校設立“高水平大學建設學生出國(境)外交流項目”等獎助項目,鼓勵學生在校期間赴國(境)外知名大學學習,最高資助額度達20萬元。
學校于2019年率先在廣東省高校中開展國際組織人才本科培養專項工作,目前共開設了“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學”“翻譯”“法學”四個國際組織創新班。每班每年面向符合條件的全校新生中擇優選拔20名學生。國際組織創新班采取“語言復合+專業復合”“國際組織課程+國際組織實習”、本碩連貫學習以及與國(境)外高校協同培養等培養模式。
“亞洲校園”計劃也頗受考生關注。該計劃由中日韓三國政府主導實施,學校的合作院校是日本立命館大學和韓國東西大學。每年從全校新生中擇優選拔20名學生,學制4年,實行中日韓三方大學聯合培養模式。
作為聯合國高端翻譯人才培養大學外延計劃的中國合作院校,學校充分鼓勵學子到聯合國總部、聯合國秘書處、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等國際組織實習任職。2022年,到國際組織實習任職的學生共計17人。當前,學校已重啟聯合國實習,學生進入實習任職的國際組織機構數擴大到14個。
專業錄取原則按“分數優先”,參考近三年錄取排位理性報考
對于廣東的普通類(歷史)和普通類(物理)考生,廣外在專業錄取時實行“分數優先”的錄取原則,不設置專業級差。也就是說,根據考生投檔總分排位情況從高到低排序錄取。先安排投檔總分排位高的考生的第一專業志愿,若該專業額滿,再依次查看該生的后續專業志愿。考生所填報的所有專業志愿均未被錄取時,若服從專業調劑,則調劑到計劃有空額且符合相關專業要求的專業錄取;若不服從調劑,或服從調劑但是不符合計劃有空額專業相關要求的,作退檔處理。以此類推,依次安排投檔總分排位在其后面的考生的專業志愿。考生投檔總分排位相同時,優先錄取已修習相關專業基礎知識(模塊)的考生。
為更好地保護考生的利益,學校決定對平行志愿批次下服從調劑、體檢合格且符合有關錄取規定的出檔考生不退檔。
志愿填報在即,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教務部部長、招生辦主任陳金詩支招考生,對于符合條件的院校專業組,建議把院校專業組和專業都填滿;拿到考試成績后,應根據自己的成績排位,參考目標院校近三年的錄取排位,理性進行報考。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王婧 通訊員:楊欣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王婧 通訊員:楊欣
視頻/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王婧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李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