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感動中國的10大人物
“濤拍孤岸島,風頌赤子心。”
這是2018年感動中國人物給他們的評語,靠得一腔孤勇,三十二年的堅守,他們完成了組織交給的偉大任務。
“我愿守土復開疆,堂堂中國要讓四方來賀”很多人聽到這句歌詞,心中都充滿了身為中華人的驕傲,胸中熱血沸騰,恨不得此時此刻就拿出槍去守衛國家邊防,站崗放哨。
但是如果你知道王繼才和王仕花夫婦兩個人的故事,再唱到守土復開疆這句詞之后,心中也許會多了一絲孤勇般的悲壯。
雖千萬人,吾往矣
開山島,是遠離江蘇省連云港市十二海里的一處小島,不到兩個足球場面積,卻成了王繼才和王仕花夫婦兩個人,三十二年生活的全部依托,更是成為了他們生命中最難以割舍的一部分存在。
這里就是他們的家,什么是家,是你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地方,是生的開始,也是死地埋葬。
這座開山島,數十年如一日地與海浪為伴,它見證了太多,每一塊斑駁的礁石都見證著過往的歲月,它是歷史的見證人。
在這里,它見證著生命的希望,看到一個小男孩在這里出生,從牙牙學語,到踉蹌學步。
在這里,它見證著死亡的降臨,王繼才沒有等來那一年的“建軍節”,他最終倒在了自己守護了一輩子的國土上,那一夜,浪打礁石的聲音,不再恐怖,而是成為了小島的哀鳴。
故事要從1986年說起,那年王繼才剛剛27歲,還是個意氣風發的小伙子,他和他的妻子就生活在一個普普通通的小山村,開山島是我國的黃海前哨,同時也是一個軍事要地。
1939年,日本攻占連云港和鹽城的時候,首先就占領了開山島,為自己留下了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據點,所以開山島一定要有人去守護,不能無人值守邊防。
開山島原先設有海防部隊維防,但是在部隊撤編后,一直沒有人去守島,直到江蘇省成立了民兵哨所,組織決定把這個任務交給民兵營。
經過組織的推薦和考察,王繼才被安排到開山島來進行工作,在此之前,也不是沒有其他的民兵上島,只是都堅持不下去了。
這一切都因為開山島是一片還沒有被開墾過的島嶼,這里沒有通電,連淡水都沒有,一切都只能通過聯絡船來進行定期的補給。
鄉里人都說,開山島是個飛鳥不做窩,漁民不上島的地方,老人們都把這個地方叫作“水牢”。
在一些西方國家,只有罪大惡極的犯人才會被關在與世隔絕的孤島上,四面環海就是為了防止犯人們逃獄,但是王繼才的情況比他們還要艱苦,不僅與世隔絕并且還沒有水電。
王繼才猶豫再三,還是決定接受組織的任務,他想得很簡單,我不守,那就沒有別人再去守了,就是這一聲?對老領導的承諾,足足讓王繼才堅守了三十二年。
現實生活中的離開,總是來得稀松平常,在七月份的一個晴朗的日子里,王繼才和人武部的領導一起坐船上了島,他甚至沒有告訴自己的妻子,只是對他說,自己要去執行個任務,幾天就回來了。
一個轉身,前面是國家,身后是小家,為祖國守邊防,他心中無悔,只是帶著了一生的愧疚,對父母、妻子、兒女三代人的愧疚。
大愛無言,他對得起自己身上的軍裝,頭頂的五星紅旗,只是對不起自己的親人子女。
剛剛登上島嶼,王繼才就發現自己曾經做的心理預期還是太好了,島上的生活遠比他想得要更艱苦,空蕩蕩的幾間舊營房就是島上的全部資產,島上因為空氣濕潤到處都是蚊蟲。
當天晚上,王繼才就失眠了,他平時不抽煙不喝酒,領導給他帶上的六條香煙,三十瓶白酒陪他度過了那個難熬的夜晚。
潮濕的海風,伴隨著蚊蟲的叮咬,海浪拍打著礁石發出巨大的聲響,這一切都讓王繼才睡不著覺,只有在王繼才本以為白天的生活會好些的時候。
海上的天氣就像小孩子的臉說變就變,第二天島上就出現了大暴雨,隨著水位上漲,各種蛇蟲鼠蟻的巢穴都被水淹沒了,它們開始在島上到處亂竄,畢竟對于這個島來說,王繼才才是那個闖入者。
陽光出來了之后,王繼才覺得自己恍若新生,那遲來的孤寂感就像海浪一樣,一下一下地拍打著他的內心。
每次王繼才巡島完畢之后就會站在海岸邊,看著家的方向,想著此時此刻的家里人都在做些什么。
而此時的王仕花也從鄉里鄉親的口中得到了丈夫去守島的事情,她當即想上島去看看丈夫,只是她得等著下一輛運送食物和補給物資的船到來才能一起上島。
在一個多月后,王仕花才隨著補給船一起上島,當看到丈夫的那一刻,她的眼淚就流了下來。
王繼才就像是就像是《魯濱遜漂流記》中描述的野人的樣子,又瘦又黑,整個人都看著憔悴了許多。
平凡夫妻上演海島真情
進到丈夫的房間里,看著地上到處都是煙頭酒瓶,衣服也是隨手堆在椅子上,簡直沒有個家的樣子。
兩個人在一起才是一個完整的家,王仕花想勸丈夫跟自己一塊回家下島,但是被丈夫拒絕了:“我下了島,那開山島誰來守呢?”
王仕花了解自己的丈夫,知道他脾氣上來了就是個倔驢,王仕花回到家里,晚上躺在床上,一閉上眼,眼前就是丈夫那野人的樣子。
想到此時丈夫也是一個人,說不定晚上突然生病都沒有人能照顧,王仕花越想越睡不著覺,最后她做出了一個決定:陪丈夫一起守島。
王仕花做出決定之后,就和組織提出了申請,上島陪伴丈夫,直到上島之前,王仕花都沒有跟丈夫說過。
當王繼才看著從補給船上下來的王仕花心中是又喜又驚,雖然很開心妻子的到來,但是沒想到妻子連商量都不商量一下,就辭職上了島。
雖然嘴里對妻子諸多埋怨,但是心里對于妻子的到來,王繼才的心里充滿了喜悅。
夫妻二人從相識相知再到如今的相守,最開始王仕花上島本來是想著,以后你守著島,我守著你,沒想到剛上岸之后,王仕花被整夜不停地海浪聲嚇著睡不著覺。
王繼才安慰道:“睡吧,別害怕,我守著你。”夫妻二人攜手同行,互相守護著彼此,在余生的歲月里,守護讓兩個人都不再孤單。
從此,夫妻二人就在這里安了家,王繼才也成為了開山島的新任島主,一守就是三十二年。
只可惜這里遠不是世外桃源般的桃花島,生活在這里的每一天,兩個人都是在和自然博弈,王繼才在開山島上演著中國版的“老人與海”。
開山島的生活十分艱苦,雖然島上只有夫妻兩人,但是每天必備的守島巡查工作必不可少,兩個人一起巡邏,一起勞動,雖然環境艱苦,但是日子還是自己的。
兩個人為了改善島上的生活情況,同時也是為了讓自己的生活更加舒服一點。兩個人開始在島上種樹,給這個島上增添了許多生機。
三十二年的時間,足以把一座荒島變成綠洲,這是人類的奇跡,是人類對大自然的征服,是中國人民不屈的意志和脊梁。
紅旗燈塔護航歸家
開山島雖然不大,但終究是我國領土的一部分,既然是我國的領土,那就必須插上中國的國旗,就為了這個想法,王繼才夫婦二人每天早上都會早早地起床去把國旗升起來,
只要國旗在,國家就在,島上風大雨大日頭大,國旗經常會被吹毀,三十二年的時間里,兩人自費購買了兩百多面紅旗。
兩個人每天都堅持升國旗,哪怕只有兩個人,也要肅穆地完成這場儀式。沒有旗桿就用竹竿,沒有升旗手,兩個人就一個人拿著旗桿,一個人敬禮。
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升國旗,島上環境艱苦,兩個人最開始在最東邊的瞭望臺上升旗,哪怕沒有升降裝置,他們也一絲不茍地完成了升旗的流程。
他們哪怕只有兩個人,也要完成這場只有兩個人的升旗儀式,五星紅旗肅穆莊嚴,在這遠離大陸的海島上增添了一抹中國紅。
因為瞭望臺年久失修,王繼才把國旗搬到了海邊,讓這一抹靚麗的顏色,被更多人看見,很多漁民在遠遠的地方看到了五星紅旗,就看到了不可磨滅的安全感,五星紅旗所在之處,都是國土。
漁民們身前是國家,身后是家,身處汪洋大海中也不害怕。王繼才用自己對寂寞的堅守和對國家的忠誠,守護好了這道人民的防線,保證了國家的海防安全。
在守島的32年時間里,夫妻兩一共舉行一萬一千多次升旗儀式,一件事情,做一天易,做一年難,做一輩子就成了偉大。
王繼才夫婦兩人把守島變成了自己的事業,守護是一種強大的力量,這種信仰已經成為了他們兩三十二年來無形的情感支柱。
但是現實永遠沒有想象中那么美好,王繼才夫婦兩一年的工資是3700元,95年增加了燈塔之后,兩個人的工資也增加了2000元。
五千多元的年薪,可能對很多人來說就是一個月的工資,很多時候英雄怕的不是流血流汗,而是流血流汗又流淚。
大家都贊美英雄,卻無人想當英雄,拋棄了英雄的光環之后,他們也不過是在生活著的普通人。
海島孕育新生命,子承父志一脈連
1987年7月9日,這一天王仕花在島上生下了他們的兒子王志國。
其實,王仕花的預產期就在七月份,而王繼才也本來打算七月初就把妻子送到岸上的醫院里去,但是七月份正值休漁期,一艘來往的漁船都沒有,
就這樣,王仕花一直在島上拖到了生產的那一天,王繼才不會接生,只能打電話給人武部求助。
但是王仕花生產的當天,海面上刮起了狂風,沒有一艘漁船敢在這個時候出海,無奈之下,王繼才只能在醫生的指導下親手給妻子接生,
好在一切順利,這個小家伙堅強地活了下來,聽到兒子嘹亮的哭聲,王繼才心中壓抑著的情緒一下子化作淚水流了下來。
王志國的降生給小島帶來了許多歡樂,兩個人一成不變的日子也有了新的期待,每天早上,夫妻兩都會帶著小小的王志國一起去升旗。
每天帶著小志國一起去巡島,夫婦兩個人臉上也多了更多的笑容,但是這個小生命的降生,也給王繼才帶來很多困擾。
小島遠離大陸,食物和淡水供給都需要靠外界的船只輸送,但是因為臺風的原因,每年都會出現船只不能出海,食物沒辦法補給的情況。
一般這種時候,夫婦兩個人就靠存下來的干糧充饑,干糧吃完了就到海邊去撿貝殼海螺,大人還好,怎么都能吃,但是小小的王志國吃不下去。
王志國說,在他五六歲的時候,有一次家里邊斷糧了兩個星期,王繼才就下海去撿牡蠣撬開殼來吃,但是王志國死活不愿意吃,王繼才就在邊防的瞭望臺上狠狠地把王志國打了一頓。
在那樣的一個斷糧斷火的情況下,不吃就是等死,王志國吃了一個多禮拜的牡蠣,直到最后小便都是白色的,王繼才才終于狠心殺了一只老母雞,給兒子補補身體。
為了兒子,王繼才也曾動過下島的念頭,他和妻子一起去找了安排他上島的領導王長杰,沒想到老領導已經身患癌癥,命不久矣。
看到老人在床上的樣子,他說不出來辭職的話語,最終他決定這輩子就守在開山島了,活一天,守一天,守一輩子,他也做到了。
他們的兒子王志國畢業以后,拒絕了企業的高薪聘請,而是選擇成為南京邊防檢查站的一名軍官,隨后又調入了我國的海警部隊,子承父業,繼續守護著我國的海防安全。
本分做人堅守信仰
年薪五千多元的薪資,想要養活一家老小無疑是很困難的事情,王繼才平時的愛好就是喝點小酒。
偶爾妻子會給王繼才炒一盤黃豆下酒吃,看著這一盤菜,王繼才總是一邊喝酒一邊心疼地咂咂嘴說:“這也太奢侈啦。”王繼才生活在開山島與世隔絕,幾乎沒有什么需要花錢的地方。
但是他的兒子女兒不一樣,大女兒結婚的時候,家里窮得連一件嫁妝都出不起,甚至因為要守島,王繼才夫婦連女兒的婚禮都沒有辦法參加。
出生在開山島上的小兒子王志國,一直學習成績很好,考上了大學,但是上大學的時候,家里連兒子上大學的學費都拿不出來,還需要靠貸款才能交上學費。
但是只要王繼才愿意稍微“抬抬手”,想給他送錢的人還是有很多的,經常有蛇頭找到王繼才,希望他幫助走私,只要他同意,十萬塊錢當場支付。
那個時候的十萬塊錢,幾乎都可以在大城市買套房子了,只是王繼才都拒絕了,守島是他的信仰,違法亂紀的事情不能做。
王繼才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咱們不能麻煩組織,也不能給組織添麻煩。”
為了還貸款,夫妻兩個人在海里捕魚抓蝦,托路過的漁民帶到岸上去賣?,來努力補貼家用,幫助兒子還清貸款。
2018年7月27日,王仕花上岸去治療股骨頭壞死,常年的濕潤氣候給他們的身體帶來了極大負擔。
就在這天晚上,王繼才在島上巡邏時突發心臟病,經過搶救無效去世,不曾想到王仕花離開開山島說的那句再見就變成了永別。
在王繼才去世之后,王仕花鄭重地將一份手寫的繼續守島的申請交給了領導,想要接著幫丈夫完成守島的承諾。
領導考慮到王仕花的身體情況拒絕了,但是任命了王仕花為名譽所長,哪怕是名譽所長,王仕花也每天跟隨著巡邏的士兵一起走那段她曾經走過無數次的路,一起回憶她和丈夫經歷過的那些艱難歲月。
三十二年的守候付出,兩百面蘊含風雨的旗幟,三代人共同完成了守島這一個為他事業,感動中國,他們值得。
正是因為有著這樣許許多多默默付出無畏無悔的中國人,我們才能感慨歲月靜好,向英雄敬禮,是你們讓山河無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