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有幾個兒子 曹丕幾個兒子
看過三國的對曹操都非常熟悉,曹操可謂是一代梟雄,一生征戰無數,雖然最后沒能一統三國,但他的一生也算是非常傳奇了。
曹操的幾個兒子也非常厲害,尤其是他的大兒子曹昂,曹操對他非常喜愛,一心想把他培養成接班人,只可惜他為了保護曹操而命喪宛城。
除此之外,曹丕、曹植和曹沖也都被人們所熟知,實際上,曹操不僅有很多兒子,還有7個女兒,個個都是貌若天仙。
作為曹操的女兒,自然是不會缺好的歸宿,而曹操卻將這7個女兒都許配給了一個人,這個人到底是誰呢?曹操為什么這樣做呢?
古代的女子地位不高,即使出身顯赫,也不能決定自己的婚姻,通常都會被父母安排,許配給指定的人,而曹操在被封為魏公之后,將他的7個女兒都送給了漢獻帝劉協做妃子。
作為東漢最后一位皇帝,劉協的一生經歷了太多的無奈,但他并不像一些朝代的末代皇帝那樣昏庸無道,任人擺布,而是有著自己的主見,只是他手中沒有實權,心有余而力不足。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即便再有想法,也只是空中樓閣,難以實現。
在漢靈帝死后,朝中大亂,朝中大臣和宦官爭權奪利,兵鋒相向,宦官終是宦官,有權無兵,敗下陣來。
張讓和段珪劫持劉協逃出宮,但沒多久,兩人被殺,劉協被大臣送回宮,在回宮的途中又遇到了董卓。
董卓實力非常雄厚,他的隴西鐵騎戰斗力非常強悍,然而董卓此行前來卻不懷好意,名為勤王,實為控制朝綱。
董卓一回到京城就立馬將局勢控制住,隨后便將漢少帝劉辯廢黜,改立9歲的劉協為帝,也就是漢獻帝。
雖然劉協當上了皇帝,但朝廷大權都被董卓所把持著,劉協只是一個傀儡。
然董卓畢竟起勢于蠻涼之地,擁有一身好武藝,平時驕橫跋扈慣了,其軍隊素質也是非常差勁,自從率軍進入洛陽后,他縱容士兵在洛陽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董卓的暴政引起了眾怒,各地紛紛起兵討伐他,在聯軍的壓力下,董卓挾持劉協逃往長安,令人可恨的是,在去長安之前,他一把火將洛陽燒成了廢墟。
劉協感到萬般無奈,但他并沒有因此而坐以待斃,雖然表面上他懾于董卓的勢力不敢反抗,但暗地里卻一直在想辦法推翻董卓。
在三國演義中,董卓因為好色,看上了司徒王允的養女貂蟬,而司徒王允又暗中將貂蟬許給呂布。
在呂布和貂蟬私會時,被董卓所撞見,自此之后,董卓便和呂布有了隔閡。
呂布一心想得到貂蟬,對董卓懷恨在心,聯合司徒王允等人密謀刺殺董卓,最后在董卓入朝時,將其刺死。
雖然除去了董卓,但朝中并沒有因此而太平,反而變得更加混亂,各地的軍閥也在為爭奪地盤而混戰。
其中爭的最兇的當屬袁紹和曹操,曹操雖然沒有袁紹兵多,但他卻是一個非常有野心和有頭腦的人,身邊又謀士如云。
而此時的劉協一心想回到洛陽,這讓曹操看到了機會,便先行占領了洛陽,隨后便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的官職也迅速升高,被封為魏公。
曹操權傾朝野,為了將劉協牢牢的控制在自己的手里,把自己的7個女兒都送給了劉協。
劉協深知曹操的野心,不甘心成為曹操的傀儡,想方設法的殺曹操,卻因事情敗露而失敗。
而董貴人和伏皇后也參與了這件事情,導致董貴人被誅殺,曹操逼迫劉協廢黜了伏皇后,立自己的女兒曹節為皇后。
雖然曹節是曹操的女兒,但在古代,女子的地位并不高,所以她是不能左右自己的婚姻的,也只好服從了安排。
曹節也知道劉協是傀儡皇帝,雖然自己成為了皇后,但也是有名無實,但她并沒有因此而心生不滿,而是待在劉協的身邊,安心地陪著劉協過起了深宮大院的生活。
而自從誅殺曹操的事情失敗之后,劉協身邊的親信均被曹操清除殆盡,而伏皇后也被幽禁至死。
即使劉協再不甘心,他也只能在曹節的陪伴下過著傀儡皇帝的生活,雖然只是曹操的工具人,但至少也是個皇帝,而曹操是不敢稱帝的。
就這樣,一直到公元220年,曹操因病去世,曹丕繼承了魏王之位。
曹丕和曹操的想法不同,他想稱帝,但要想當皇帝,必須要拿到傳國玉璽,因此他便派使者向劉協索要玉璽,卻被曹節所拒絕。
曹丕急著稱帝,便多次前來索要玉璽,曹節也知道自己是留不住玉璽的,便之后將玉璽交給了曹丕。
曹丕稱帝之后,將劉協封為山陽公,而劉協也無心再理朝中之事,便和曹節一起去了山陽,過起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當時山陽的老百姓過得并不好,又經常被疾病所困擾,而劉協之前在宮中曾學過醫術,于是他便做了鄉村醫生,和曹節經常去云臺山采藥,免費為老百姓看病。
為了改善當地老百姓的生活,劉協還減免了百姓的賦稅,和百姓同甘共苦,幾年之后,當地的狀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百姓對劉協夫婦非常感激。
而山陽也就是如今的河南焦作,因為劉協為百姓做了很多的好事,百姓都非常愛戴他,因此在民間流傳下來了很多關于劉協的傳奇故事。
至今為止,焦作民眾也都記得劉協做過的好事,還有很多為了紀念他而形成的許多有趣的民俗。
比如因為曹操被封為魏公,而曹操又是劉協夫婦所生兒女的外祖父,所以焦作民間便將外祖父叫做“魏公”,把外祖母叫做“魏婆”,這個風俗一直流傳到至今。
結語:
雖然劉協的一生都在被命運裹挾,當了多年的傀儡皇帝,但他一直在努力和命運抗爭,雖然心有余而力不足,被很多人認為是非常懦弱的一個皇帝,但都是因為被時代所迫,而不是他所能左右的。
雖然劉協被迫退位,被貶為了山陽公,但這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至少他不用再在宮中過著提心吊膽的日子,可以和曹節隱居田園,過著平淡卻幸福的生活,這也許是他一生中最快樂的一段時光。
而劉協也沒有因此而荒廢時日,喪失對生活的希望,而是和老百姓同甘共苦,用平生之所學為老百姓排憂解難,不僅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加多彩,也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更贏得了民眾的尊敬,最終得以壽終正寢,對他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