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比方的句子 打比方的句子大全10字
《中國石拱橋》是一篇事物性說明文,以趙州橋和盧溝橋為例,詳細說明了中國石拱橋的特點,并介紹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國橋梁事業取得的偉大成就。
文體常識
說明文就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來解說事物、闡明事理而給人以知識的文章,它通過對實體事物的解說,或對抽象事理的闡釋,使人們對事物的形態、構造、性質、種類、功能等,或對事理的概念、特點、來源、演變、異同等有所認識,從而獲得有關知識。
說明文按說明對象可分為事物性說明文和事理性說明文
按語言風格可分為平時性說明文和生動性說明
閱讀說明文,一定要把握事物特征。
事物的特征是指說明對象的特點,就是要說明的事物區別于其它事物的特別之處。
分析說明對象及其特征是說明文考查重要考點之一。
《中國石拱橋》以趙州橋和盧溝為例,具體說明了中國石拱橋形式優美,歷史悠久,結構堅固的特點。
說明文的說明順序一般有三種:時間順序空間順序和邏輯順序
《中國石拱橋》的寫作順序就是邏輯順序
本文把說明的內容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總寫石拱橋的特點,第二部分以趙州橋和盧溝橋為例,具體說明我國的石拱橋在設計和施工上的獨特創造與極高的技術水平和藝術水平,并分析取得成就的原因;第三部分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國橋梁事業的飛速發展和石拱橋構造的廣泛使用情況,從而說明社會主義制度的無比優越。
歸納起來,本文的寫作順序是“石拱橋一一中國石拱橋的典型杰作一一中國石拱橋的新發展”,這里運用了從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體的方法,這種寫作順序就叫邏輯順序
本文的語言也通充分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嚴密性。
如:“《水經注》里提到的‘旅人橋’,大約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記載的最早的石拱橋了。”
“大約”“可能”都表示“不確定”,說明只是推測的情況;“有記載的”增加了文章的可靠性。這些詞語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嚴密性
為了更準確地說明事物的特點,說明文中常用一些說明方法,如下定義、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分類別、畫圖表、列數字、引用等。
如:
1.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打比方)
2.能幾十年幾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發揮作用。(列數字)
3.唐朝的張嘉貞說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引用)
4.永定河發水時來勢很猛,以前兩岸河堤常被沖毀,但是這兩座橋極少出事,足見它的堅固。(作比較)
5.這些石刻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的,像注視行人,千態萬狀,惟妙惟肖。(摹狀貌)
6.如福建漳州的江東橋,修建于800年前,有的石梁一塊就有200來噸重,究竟是怎樣安裝上去的,至今還不完全知道。(舉例子)
真題在線
附答案
(2020年遼寧省鞍山市中考)
閱讀下面選文完成19到23題(16分)
《古代快遞什么樣》
雷冊淵
①伴隨電商的一路高歌而蓬勃發展起來的快遞業,事實上在中國出現的時間相當早。一套完整的國家郵政系統在古代中國就已經建立了。
②古代的國家郵政系統叫作“驛傳”或者“郵驛”,是古代政府為了傳遞文書、接待使客、轉運物資而設立的通信和交通組織,官辦官管官用。其重要的任務就是負責政府的公文往來和軍情傳遞。公文和軍情對時效性的要求就非常高。那么,這套系統的速度到底有多快呢?
③漢代馬遞的最快速度是日行400里(漢代1里等于345米,400里等于138公里)。唐代則規定,每天車行至少120里,騎馬180里,皇帝頒布的敕令須日行500里(唐代1里等于450米,500里等于225公里)。清代設立了軍機處,傳遞文書的速度提高到一晝夜600里甚至800里(清代1里等于510米,800里等于408公里)。咸豐和同治時期,由于戰火不斷,軍情緊急,出現了“紅旗報捷”,各驛站必須接力傳遞訊息。
④如何保密是古代快遞業十分重視的問題。為了防止泄密,古人采取了不少手段。
⑤秦代有嚴格的交接和登記制度。同時對投遞員的素質也提出了硬性要求:老弱和不誠信的人不能擔任投遞員。防止泄密最重要的手段是密封。在秦代,文書寫在竹簡上,傳遞前人們都會將郵件捆扎妥當,在結繩處使用封泥,并蓋上相關印璽,以防私拆,寫在絹素上的則要裝入書袋中。
⑥到了漢代,封裝工具和手段更加豐富,外封套有函、篋、囊等。在唐代,公文郵件的封裝通常需要囊封。封泥不僅有保密作用,還有等級之分,最高5封,最低3封,封泥越多,郵件越重要。清代郵件的封發、保密和防損工作做得更好,有“重封入遞”“木匣入遞”“絹袋封發”“匯總封發”“長引隔眼”等多種裝封手段。清代在速遞奏折一類的重要郵件時還有專用的封裝程序,使用“封桶”“報匣”“夾板”等封套,外人是絕對看不到的。
⑦古代的國家郵政系統也有物流服務。古代生鮮速遞可以追溯到唐代,山東官員進貢海鮮時,為了保證新鮮,會用氈子密封,然后用驛馬快速運到長安。然后,這種果蔬生鮮的快遞業務大多是為了滿足王公貴族們的口腹之欲,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因此被言官和文人們批評。
⑧古代物流也會輸送很多來自國外的商品,那時的“快遞”輸送著最早的“海外購”。西漢時,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開辟出“絲綢之路”。隋唐時期,除了陸路以外,還可以走海路,東到日本,西到波斯灣。到了宋代,海運和海外貿易進一步發展,廣州、泉州、明州、杭州和密州設置了5個市舶司,專門管理海外貿易事務。彼時海外的商品多達幾百種,有香料、寶物、皮貨、食品等,其中光是香料就有一百多種。明代的海外貿易雖然時開時禁,但總體上十分繁榮,很多我們現在常見的作物都是這個時候才有的,例如南瓜、玉米、番茄、煙草等。
(摘自《老友》2019年第4期,有刪改)
【注釋】物流:產品從供應地到接受地的流動轉移。一般經過包裝、運輸、存儲、養護、流通加工、信息處理等環節。
19.請簡要分析選文題目有什么作用。(3分)
20.閱讀選文主體部分,概括“古代快遞”的特點。(4分)
語段第②~③段特點
(1)
語段第④~⑥段特點
(2)
21.選文第⑧段畫線句除了作比較,還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說明了什么?(4分)
22.以下內容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2分
A.伴隨電商而發展起來的中國快遞,業務規模已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B.古代的國家郵政系統是政府為了傳遞文書、接待使客、轉運物資而設立的組織。
C.清代咸豐同治時期,戰火不斷,軍情緊急,出現了“紅旗報捷”。
D.秦代不僅有嚴格的交接和登記制度,封裝工具和手段也更加豐富。
23.說明這則材料放在選文中哪個自然段合適?請簡要說明理由。(3分)
【材料】杜牧在《過華清宮絕句》中寫道:“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答案:
19.題目點明了說明對象和說明內容,運用了口語化的語言和問句形式,明白簡潔,又能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20.(1)速度快;(2)保密手段多樣。21.舉例子、列數字。具體說明宋代時海外商品種類繁多,從而說明到了宋代,海運和海外貿易得到進一步發展。
22.D(依據選文第6段中,“到了漢代,封裝工具和手段更加豐富”,可知D項說法有誤)
23.放在第⑦段合適。因為材料中的詩句與第⑦段說明古代“生鮮速遞”的內容相符合,可作為其中的一個例子;又與本段末句相切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