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聞熱點 熱點新聞最新消息今天
2022年即將過去。這一年來,俄烏沖突戰火難熄,伊核協議談判久拖不決,國際格局加速演進,全球軍事安全形勢面臨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大。歲末,新華軍事梳理全年重大國際軍事新聞,助您管窺全球軍事安全形勢變化和未來發展趨勢。
一、五核國發表防核戰聯合聲明
2022年1月4日,外交部軍控司司長傅聰就五核國領導人發表防止核戰爭聯合聲明舉行中外媒體吹風會。(圖片來源:外交部網站)
1月3日,中國、俄羅斯、美國、英國、法國五個核武器國家領導人共同發表《關于防止核戰爭與避免軍備競賽的聯合聲明》,強調核戰爭打不贏也打不得,重申不將核武器瞄準彼此或其他任何國家。這是五國領導人首次就核武器問題發表聲明,體現了五國防止核戰爭的政治意愿,也發出了維護全球戰略穩定、減少核沖突風險的共同聲音。
二、日澳簽署防務合作協定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右)和澳大利亞時任總理莫里森以視頻會議形式出席《互惠準入協定》(RAA)簽署儀式(共同社)
1月6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和澳大利亞時任總理莫里森舉行視頻會議,簽署了有關日本自衛隊和澳大利亞軍隊聯合訓練和應對災害的《互惠準入協定》(RAA)。RAA是部隊聯合訓練時簡化攜帶武器入境和海關手續的協定,使兩國間部隊派遣變得順暢,安全合作更方便展開。簽署后,兩國首腦舉行了會談。會談中確認雙方為實現“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而攜手合作。除了《日美地位協定》,這是日本首次締結此類協定。
三、俄烏沖突
這是2月24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拍攝的俄羅斯總統普京發表講話的電視畫面。新華社記者 白雪騏 攝
2月21日晚,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命令,承認烏克蘭東部的“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2月24日清晨,普京發表電視講話說,決定在頓巴斯地區發起特別軍事行動。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當天晚些時候發表講話說,烏克蘭決定與俄羅斯斷絕外交關系。自2月28日起,俄烏雙方代表已舉行多輪面對面和視頻談判。同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不斷強化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這場發生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之際的熱戰,加劇了全球的地緣政治集團對抗,將引發世界各國間新的分化組合,加速世界變局的演進過程。
四、韓國日本正式加入北約網絡防御組織
這是2022年3月24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拍攝的北約總部。新華社記者 鄭煥松 攝
5月5日,韓國國家情報院正式加入設在愛沙尼亞首都塔林的北約合作網絡防御卓越中心(CCDCOE),代表韓國參與該中心培訓和研究活動,成為該組織第一個亞洲成員。11月4日,日本宣布正式加入北約合作網絡防御卓越中心,成為繼韓國之后第二個加入該組織的亞洲國家。北約借助日韓之力,進一步介入東亞事務,也將使地區安全形勢變得更加復雜。
五、多國航母云集“環太平洋2022”聯合演習
7月13日,參加“環太平洋2022”軍演的一艘馬來西亞軍艦在接受澳大利亞加油補給艦的加油。(圖片來源:美國《防務新聞》周刊網站)
6月29日,由美國主導、26個國家參與的“環太平洋2022”大規模聯合演習正式拉開序幕,包括美國、日本、澳大利亞、韓國等紛紛派出航母或“準航母”參演。參加今年“環太平洋”演習的包括7個美洲國家、11個亞洲國家、5個歐洲國家和3個大洋洲國家,各國出動了38艘水面艦艇、4艘潛艇、9支陸軍部隊和170多架飛機,超過2.5萬名官兵集結在夏威夷周邊海域進行大規模海上演習。
六、北約正式簽署芬蘭瑞典入約議定書
8月9日,在美國華盛頓白宮,美國總統拜登(左二)簽署同意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的議定書。新華社發(沈霆 攝)
7月5日,北約30個成員國的代表簽署芬蘭和瑞典加入條約的議定書,正式啟動給歐洲安全帶來新挑戰的北約北擴進程。芬蘭、瑞典原本奉行軍事不結盟政策,但于今年5月正式申請加入北約。近年來,北約在俄周邊地區的軍演規模連年擴大,雙方之間艦機對峙摩擦事件大幅增加。
七、伊核協議談判久拖不決
11月23日,伊朗外長阿卜杜拉希揚在伊朗外交部舉行的記者會上說,伊朗與美國在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恢復履約談判中主要在三個問題上存在分歧。新華社記者 高文成 攝
伊核協議談判今年3月開始一度中斷。在歐盟協調下,伊朗和美國6月底在卡塔爾首都多哈就恢復履行伊核協議舉行間接談判,但未取得進展。8月初,最新一輪會談在維也納舉行,歐盟向伊核協議相關方提交了一份關于恢復履行2015年伊核協議的“最終文本”,伊朗隨后就此回應并給出修改提議。8月24日,伊方收到美國對伊朗所作提議的回應。9月,美國政府稱伊朗對恢復履行2015年伊核協議“最終文本”作出的提議“沒有建設性”。這令伊核談判前景再度變得不明朗。
八、美新版北極戰略加劇極地博弈
美軍在北極軍演中部署的“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M903發射臺(圖片來源:美國《軍隊時報》網站)
當地時間10月7日,美國政府發布新版《北極地區國家戰略報告》,對未來10年美國“進軍北極”進行戰略規劃。外媒稱,美國未來將以報告為牽引推動北極軍事化建設,在“大國競爭”的思維下強化戰略博弈。可以預見,將來,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同俄羅斯在北極地區的博弈將更加激烈,雙方或將圍繞爭奪重要資源、擴建軍事基地、增加軍力部署和開展威懾活動等,展開更高烈度的對抗。
九、朝鮮半島局勢升溫
據朝中社4月17日報道,朝鮮日前成功試射了一新型戰術制導武器。朝鮮勞動黨總書記金正恩進行觀摩。新華社/朝中社
11月18日,朝鮮試射“火星炮-17”型新型洲際彈道導彈后,美國空軍B-1B戰略轟炸機19日進入朝鮮半島;韓國22日宣布,號稱“國產薩德”的遠程地對空導彈“L-SAM”試射成功……在此前的朝鮮核導與美韓軍演對峙之外,朝鮮半島又新添了朝韓之間的導彈“競賽”。今年以來,韓國和美國進行了多次聯合軍事演習,包括“乙支自由護盾”聯合軍事演習、“警惕風暴”大規模聯合空中演習等。9月23日,美國“里根”號核動力航母打擊群時隔5年再度以訓練為目的駛入韓國釜山海軍作戰基地。
十、土耳其持續打擊敘利亞庫爾德武裝
11月21日,土耳其官員稱,該國東南部加濟安泰普省靠近敘利亞邊境的地區遭到敘境內庫爾德武裝組織襲擊,致多人傷亡。圖為當地醫療人員在轉運傷員。(美聯社)
11月,土敘邊境緊張局勢持續升級。土耳其戰機20日對伊拉克和敘利亞北部兩支庫爾德武裝發動代號為“爪劍”的空襲。這輪空襲被認為是對13日發生在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爾爆炸襲擊的報復。21日,土耳其加濟安泰普省東南部邊境地區遭來自敘利亞方向的炮彈襲擊,多人傷亡,土方指認庫爾德工人黨和“人民保護部隊”發動襲擊,隨后展開報復性空襲。24日,土方打擊了敘利亞北部的庫爾德武裝據點,包括用重型火炮打擊庫爾德武裝“人民保護部隊”目標。
監制:李學勇
統籌:李礪寒、黃 明、丁增義
審核:田 源、王逸濤、趙秀娟、徐 毅、張汨汨
編輯:劉 芳、蔡琳琳、王楠楠
制作:高 蕊、孫豐曉
新華社解放軍分社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