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含西嶺千秋雪 窗含西嶺千秋雪解釋
阿來講座現場
封面新聞記者 徐語楊
“兩只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這是杜甫極為有名的一首絕句。對于成都而言,意義更是重大。4月8日下午,由川觀新聞、封面新聞、上行文化主辦的阿來“杜甫 成都 詩”系列講座迎來第十三講,阿來以“絕句,仿得竹枝成別調”為主題,展開了一場純文學的論述,重點講述了杜甫的“絕句”藝術特色。
作為中國古典詩歌的高峰,杜詩歷來有極高評價。但有人卻說,杜甫詩歌樣樣好,卻唯獨不擅長絕句。尤其在唐代,七絕最是流行,李白、王維、王昌齡、劉禹錫等皆以絕句著稱,成為后世研究的對象,但杜甫卻似乎不擅長此。阿來對這種說法進行了反駁,并以《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絕句漫興九首》等為例,為現場觀眾詳細解讀了杜甫絕句的精妙。
阿來提到,絕句體制短小,單篇作品或許不足以抒發杜甫心中的情感,所以杜甫總是刻意創作絕句組詩,進而成為杜甫絕句的一大特色。一方面,杜甫的絕句受到巴蜀民間歌謠的熏陶,另一方面,杜甫也以絕句為樣本,不停地在進行創新和嘗試。
阿來書屋和阿來書房將進行合作
764年春天,杜甫從東川再返草堂時,寫下兩首絕句,其一云:“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和我們現在的時間大致相同,春暖花開。”阿來在現場朗讀了這首詩,并感嘆其中精妙,短短二十字,寫得美而精。
而另一首對成都人民來說更為熟悉:“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正是杜甫這一首小詩,讓今天“在成都遙望雪山”充滿了詩意的浪漫與美感。提到這句詩,阿來“杜甫成都詩”的忠實聽眾,一定會想起第九講,當時就在“西嶺千秋雪”之一的四姑娘山下舉行,阿來帶領讀者走出成都,沿著杜甫目之所及的雪山,去往他的家鄉阿壩,開啟了一場穿越古今的人文之旅。無獨有偶,在那里,也有一座“阿來書屋”。
講座的最后,四姑娘山“阿來書屋”與成都“阿來書房”達成合作,未來將發掘文化價值,加深文化產業合作,利用空間交互,資源融合,在文化資源開發、文化IP輸出、文化運營模式等多方位、多形式嘗試,拓展文化產業新項目新亮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