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v5f1t"><meter id="v5f1t"><dfn id="v5f1t"></dfn></meter></address>

<nobr id="v5f1t"><i id="v5f1t"><em id="v5f1t"></em></i></nobr>
      <font id="v5f1t"></font>

    <font id="v5f1t"><ruby id="v5f1t"></ruby></font>

      <listing id="v5f1t"></listing>

        <dfn id="v5f1t"><ruby id="v5f1t"><form id="v5f1t"></form></ruby></dfn>

            <dfn id="v5f1t"></dfn>

            <progress id="v5f1t"><b id="v5f1t"><strike id="v5f1t"></strike></b></progress>

              <font id="v5f1t"></font>

                      密度計算公式 密度的3個公式

                      導讀今天分享一份超全的鋼的計算公式,收藏起來慢慢看,希望會對你有所幫助。鋼材的基本公式角鋼=邊長*邊厚*0.015焊管/無縫鋼管=(外徑-壁厚)×壁厚×0.02466方管=邊長×4×0.00785=周長/

                      今天分享一份超全的鋼的計算公式,收藏起來慢慢看,希望會對你有所幫助。


                      鋼材的基本公式

                      角鋼=邊長*邊厚*0.015

                      焊管/無縫鋼管=(外徑-壁厚)×壁厚×0.02466

                      方管=邊長×4×0.00785=周長/3.14

                      矩形管=(長+寬)×2×壁厚×0.00785

                      扁鋼=寬度*壁厚*0.00785

                      鍍鋅扁鋼=寬度×壁厚×0.00785×1.06

                      板材=長度×寬度×厚度×0.00785

                      花紋板=[厚度×0.0785+0.3]×長度*寬度

                      六角鋼=對邊×對邊距離×0.0065

                      八角鋼=對邊×對邊距離×0.0065

                      不銹鋼板=長度×寬度×厚度×7.93

                      圓鋼重量(公斤)=0.00617×直徑×直徑×長度

                      方鋼重量(公斤)=0.00785×邊寬×邊寬×長度

                      六角鋼重量(公斤)=0.0068×對邊寬×對邊寬×長度

                      八角鋼重量(公斤)=0.0065×對邊寬×對邊寬×長度

                      螺紋鋼重量(公斤)=0.00617×計算直徑×計算直徑×長度

                      角鋼重量(公斤)=0.00785×(邊寬+邊寬-邊厚)×邊厚×長度

                      扁鋼重量(公斤)=0.00785×厚度×邊寬×長度

                      鋼管重量(公斤)=0.02466×壁厚×(外徑-壁厚)×長度

                      01

                      六方體體積的計算

                      公式 s20.866×H/m/k即對邊×對邊×0.866×高或厚度

                      02

                      各種鋼管(材)重量換算公式

                      鋼管的重量=0.25×π×(外徑平方-內徑平方)×L×鋼鐵比重

                      其中:π = 3.14,L=鋼管長度,鋼鐵比重取7.8

                      所以,鋼管的重量=0.25×3.14×(外徑平方-內徑平方)×L×7.8

                      * 如果尺寸單位取米(M),則計算的重量結果為公斤(Kg)

                      鋼的密度為:7.85g/cm3(注意:單位換算)

                      鋼材理論重量計算的計量單位為公斤( kg )。

                      其基本公式為:

                      W(重量,kg)=F(斷面積 mm2)×L(長度,m)×ρ(密度,g/cm3)×1/1000

                      03

                      各種鋼材理論重量計算公式

                      常 用 數 據

                      1 m= 3.281 ft

                      1 in= 25.4 mm

                      1 lb= 0.4536 kg

                      1 oz= 28.3 g

                      1 kgf= 9.81 N

                      1 lbf=4.45 N

                      1 MPa=145.161 lb / in

                      鋼的比重(密度):7.8g/cm

                      不銹鋼比重(密度):7.78g/cm

                      鋅比重(密度):7.05g/cm

                      鋁的比重(密度):2.7g/cm

                      洛氏、布式、維式、努氏硬度之間的換算公式

                      01

                      努氏硬度→維氏硬度

                      經實際數據驗證,該公式的最大相對換算誤差為0.75%,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02

                      洛氏硬度→維氏硬度

                      此公式用我國公布的黑色金屬硬度標準數據進行換算,其HRC誤差基本上在±0.4HRC 范圍內,其最大誤差也僅±0.9HRC,計算的HV誤差最大為±15HV。

                      ②根據不同壓頭所受應力σHRC=σHV,通過對洛氏硬度與維氏硬度壓痕深度關系曲線的分析得出公式

                      本公式與國家標準實驗換算值對照,換算式計算結果與標準實驗值之誤差為±0.1HRC。

                      03

                      洛氏硬度→布氏硬度

                      對布氏壓痕和洛氏壓痕深度關系進行分析,根據壓頭的應力σHRC=σHB得出換算公式

                      計算結果與國家標準實驗值對照,換算式計算結果與標準實驗值之誤差為±0.1HRC。

                      04

                      布氏硬度→維氏硬度

                      布氏硬度與維氏硬度的關系,同樣根據σHB=σHV得出公式

                      此公式換算結果與國家標準換算值對照,換算誤差為±2HV。

                      05

                      努氏硬度→洛氏硬度

                      因為努氏硬度與洛氏硬度的對應曲線類似于拋物線,故由曲線得出近似的換算公式為

                      此公式比較精確,可以作為使用參考。

                      連鑄常用的計算公式

                      澆注能力:連鑄機每分鐘澆注的鋼液量

                      Q=nFVr

                      Q

                      連鑄機的澆注能力(t/min)

                      n

                      流數

                      F

                      連鑄坯的斷面積(m2)

                      V

                      拉坯速度(m/min)

                      r

                      連鑄坯的比重

                      鋼液成坯率

                      C1=(澆注坯量/鋼液澆筑量)×100%

                      一般為96~98%

                      連鑄坯的合格率

                      C2=(合格鑄坯量/澆注坯量)×100%

                      一般為96~99%

                      連鑄坯的日有效作業率

                      C3=(連鑄機每日實際澆注時間/24)×100%

                      連鑄機的日產量

                      Q日=24×60×Q×C1×C2×C3

                      Q

                      澆注能力(噸/分鐘)

                      鋼水收得率

                      C4=(合格的鑄坯量/鋼液澆注量)×100%

                      連鑄機的流數

                      n=G/(F×V×r×T)

                      n

                      連鑄機的流數

                      G

                      盛鋼桶容量(t)

                      F

                      鑄坯的斷面積(m2)

                      V

                      坯拉速度(m/min)

                      r

                      連鑄坯的比重(t/m3)(碳素鎮靜鋼7.6,沸騰鋼7.4)

                      T

                      盛鋼桶內鋼液允許的澆注時間(min)

                      盛鋼桶內鋼液最大允許的澆注時間

                      T最大=[(lgG-0.2)/0.3]×f

                      T最大

                      盛鋼桶內鋼液最大允許的澆注時間(分鐘)

                      G

                      盛鋼桶容量(噸)

                      f

                      質量系數,取決于盛鋼桶所允許的溫度損失,要求格的鋼種取10,要求低鋼種取12

                      拉坯速度

                      V=K×L/F

                      V

                      拉坯速度(m/min)

                      L

                      鑄坯斷面周長(mm)

                      F

                      鑄坯的斷面積(mm2)

                      K

                      速度系數(m×mm/) 方坯45~75,板坯45~60,圓坯35~45

                      中間包的最小容量

                      G中小=1.3FVrTn

                      G中小

                      中間包最小容量(t)

                      F

                      鑄坯的斷面積(m2)

                      V

                      拉坯速度(m/min)

                      r

                      鋼液比重(t/m3) 一般取7.0

                      T

                      更換盛鋼桶所需時間(t)

                      n

                      流數

                      結晶器倒錐度

                      εs=(S下-S上)/S下×100%

                      εs

                      結晶器倒錐度(%)

                      S下

                      結晶器下口面積(mm2)

                      S上

                      結晶器上口面積(mm2)

                      對于矩形坯和板坯連鑄機,鑄坯的寬度和厚度方向上的收縮率不一樣

                      結晶器倒錐度計算

                      ε=(L下-L上)/L下×100%

                      ε

                      結晶器邊長計算的倒錐度(%)

                      L下

                      結晶器下口寬邊或窄邊的長度(mm)

                      L上

                      結晶器上口寬邊或窄邊的長度(mm)

                      結晶器的冷卻強度

                      Q=0.0036Fv

                      Q

                      結晶器冷卻水量(m3/h)

                      F

                      結晶器水縫總面積(mm2) 其中F=B×D

                      B

                      結晶器的水縫周長(mm)

                      D

                      結晶器水縫斷面寬度,取4~5mm

                      v

                      冷卻水在水縫內的流速,方坯取6~12m/s,板坯取3.5~5m/s

                      二次冷卻段的耗水量

                      Q=W×G

                      Q

                      二冷區耗水量(m3/h)

                      W

                      二次冷卻強度(升/千克鋼)(也叫比水量:所消耗的冷卻水量與通過二冷區的鑄坯質量的比值。)低碳鋼比水量1.0~1.2升/千克鋼;中高碳鋼,低合金鋼比水量0.7~1.0升/千克鋼;不銹鋼,裂紋敏感鋼比水量0.4~0.6升/千克鋼;高速鋼比水量0.1~0.3升/千克鋼

                      G

                      連鑄機理論小時產量(t/h)

                      澆注平臺溫度(盛鋼桶開始澆注時,桶內鋼液測量的溫度)

                      T平=T中+△T1+△T2+βt

                      T平

                      澆注平臺溫度(℃)

                      T中

                      中間包內鋼液的理論澆注溫度(℃)

                      △T1

                      中包內鋼液初期溫度降低值(℃)(與中包預熱狀態有關,一般10~15℃)

                      △T2

                      鋼液從盛鋼桶到中間包的溫度降低值(℃)

                      β

                      盛鋼桶內自然降溫速率(℃/min)

                      盛鋼桶50噸為1.3~1.5℃/min,盛鋼桶100噸為0.5~0.6℃/min,盛鋼桶200噸為0.3~0.4℃/min,盛鋼桶300噸為0.2~0.3℃/min

                      t

                      盛鋼桶內鋼液最大允許澆注時間(min)

                      連鑄澆注溫度(中間包內鋼液溫度)

                      T中=T熔+a

                      T中

                      中間包的鋼液理論澆注溫度(℃)

                      T熔

                      鋼液的熔點(℃)

                      T熔=1538℃-[88C%+8Si%+5Mn%+30P%+25S%+5Ca%+4Ni%+2Mo%+2V%+1.5Cr%]

                      a

                      鋼液的過熱度(℃)

                      中包過熱度取值范圍10~30℃,鑄坯斷面大的取值高一些

                      鋼的熱處理工藝設計經驗公式

                      01

                      鋼的熱處理

                      1.1正火加熱時間

                      t=KD

                      t

                      加熱時間

                      D

                      工件有效厚度(mm)

                      K

                      加熱時間系數(s/mm)

                      K值的經驗數據

                      加熱設備

                      加熱溫度(℃)

                      碳素鋼K/(S/mm)

                      合金鋼K(S/mm)

                      箱式爐

                      800?950

                      50?60

                      60?70

                      鹽浴爐

                      800?950

                      12?25

                      20?30

                      1.2正火加熱溫度

                      根據鋼的相變臨界點選擇正火加熱溫度

                      低碳鋼

                      T=Ac3+(100?150℃)

                      中碳鋼

                      T=Ac3+(50?100℃)

                      高碳鋼

                      T=Ac3+(30?50℃)

                      亞共析剛

                      T=Ac3+(30?80℃)

                      共析鋼及過共析鋼

                      T=Acm+(30?50℃)

                      1.3淬火加熱時間

                      t=a×K×D(不經預熱)

                      t=(a+b)×K×D(經一次預熱)

                      t=(a+b+c)×K×D(經二次預熱)

                      t

                      加熱時間(min)

                      a

                      到達淬火溫度的加熱系數(min/mm)

                      b

                      到達預熱溫度的加熱系數(min/mm)

                      c

                      到達二次預熱溫度的加熱系數(min/mm)

                      K

                      裝爐修正系數

                      D

                      工件的有效厚度(mm)

                      在一般的加熱條件下,采用箱式爐進行加熱時,碳素鋼及合金鋼a多采用1~1.5min/mm;b為1.5~2min/mm(高速鋼及合金鋼一次預熱a=0.5~0.3;b=2.5~3.6;二次預熱a=0.5~0.3;b=1.5~2.5;c=0.8~1.1),若在箱式爐中進行快速加熱時,當爐溫較淬火加熱溫度高出100~150℃時,系數a約為1.5~20s/mm,系數b不用另加。若用鹽浴加熱,則所需時間,應較箱式爐中加熱時間少1/5(經預熱)至1/3(不經預熱)左右。

                      工件裝爐修正系數K

                      工件裝爐方式

                      修正系數

                      t030111.1

                      1.0

                      t030111.3

                      2.0

                      t030111.5

                      1.3

                      t030111.7

                      1.0

                      1.4淬火加熱溫度

                      亞共析鋼的淬火加熱溫度

                      Ac3+(30?50℃)

                      共析和過共析鋼

                      Ac1+(30?50℃)

                      合金鋼的淬火加熱溫度

                      Ac1(或Ac3)+(50?100℃)

                      1.5回火加熱時間

                      對于中溫或高溫回火的工件,回火時間是指均勻透燒所用的時間

                      t=aD+b

                      t

                      回火保溫時間(min)

                      D

                      工件有效尺寸(mm)

                      a

                      加熱系數(min/mm)

                      b

                      附加時間,一般為10?20min

                      鹽浴的加熱系數為0.5?0.8min/mm;

                      鉛浴的加熱系數為0.3?0.5min/mm;

                      井式回火電爐(RJJ系列回火電爐)加熱系數為1.0?1.5min/mm

                      箱式電爐加熱系數為2?2.5min/mm

                      1.6回火加熱溫度

                      T=200+k(60-x)

                      x

                      回火后硬度值(HRC)

                      k

                      待定系數,對于45鋼,x>30,k=11

                      大量試驗表明,當鋼的回火參數P一定時,回火所達到的工藝效果—硬度值或力學性能相同。因此,按傳統經驗式確定回火參數僅在標準態(回火1h)時方可使用,實際生產應用受到限制。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將有關因素均定量表達,文獻中導出如下回火公式:

                      (1) 在200?400℃范圍:

                      HV=640-(T-20)×1.05+(lgt-1.28)×366+(T-200)(lgt-1.28)×0.036

                      (2) 400?600℃范圍:

                      HV=17.2×103/T-(lgt-1.28)×29.4-(T-400)(lgt-1.28)×0.023

                      T

                      回火溫度℃

                      t

                      回火時間min

                      對比可以看出影響回火效果的主要因素是T和t能較好,較真實地反映出實際工藝參數的影響,定量地表達了不同溫度區間回火硬度的變化特征。

                      02

                      鋼的淬火冷卻時間計算

                      鋼預冷淬火時空氣預冷時間ty(s)

                      ty=12+(3?4)D

                      D

                      淬火工件危險截面厚度(mm)

                      鋼Ms點上分級冷卻時間tf(s)

                      tf=30+5D

                      03

                      鋼的淬火硬度的計算

                      鋼終端淬火試驗時,距試樣頂端4?40mm范圍內各點硬度H4?40(HRC)

                      H4?40=88C1/2-0.0135E2C1/2+19Cr1/2+6.3Ni1/2+16Mn1/2+35Mo1/2+5Si1/2-0.82G-20E1/2+2.11E-2

                      E

                      到頂端距離(mm)

                      G

                      奧氏體晶粒度

                      鋼的最高淬火硬度,即淬火鋼獲得90%馬氏體時的硬度Hh(HRC)

                      Hh=30+50C

                      鋼的臨界淬火硬度,即淬火鋼獲得50%馬氏體時的硬度H1(HRC)

                      H1=24+40C

                      鋼淬火組織為馬氏體時的硬度HVM

                      HVM=127+949C+27Si+11Mn+8Ni+16Cr+21logvM

                      鋼淬火組織為貝氏體時的硬度HVB

                      HVB=-323+185C+330Si+153Mn+65Ni+144Cr+191Mo+logv B(89+54C-55Si-22Mn-10Ni-20Cr-33Mo)

                      鋼淬火組織為珠光體-鐵素體的硬度HVPF

                      HVPF=42+223C+53Si+30Mn+13Ni+7Cr+19Mo+logv PF(10-19Si+4Ni+8Cr+130V)

                      04

                      鋼回火后硬度的計算

                      鋼淬火組織為馬氏體時的回火硬度HVM

                      HVM=-74-434C-368Si+15Mn+37Ni+17Cr-335Mo-2235V+(103/PB)(260+616C+321Si-21Mn-35Ni-11Cr+352Mo-2345V)

                      PB

                      回火參數(回火溫度×回火時間),此處加熱時間為1h

                      鋼淬火組織為貝氏體時的回火硬度HVB

                      HVB=262+162C-349Si-64Mn-6Ni-186Cr-485Mo-857+(103/PB)(-149+43C+336Si+79Mn+16Ni+196Cr+498Mo+1094V)

                      鋼回火后硬度回歸方程

                      HRC=75.5-0.094T+0.66CM

                      T

                      回火溫度(℃)

                      CM

                      鋼的含碳量或碳當量(%)

                      CM=C+Mn/6+(Cr+Mo+V)/5+(Ni+Cu)/15

                      45鋼回火后硬度回歸方程

                      HV=640-(T-200)1.05-(logt-1.28)36.6+(T-200)(logt-1.28)0.0036

                      20≤T≤400

                      HV=17.2×104/T-(logt-1.28)29.4-(T-400)(logt-1.28)0.014

                      400≤T≤600

                      t

                      回火時間(min)

                      05

                      鋼的回火溫度估算(碳素鋼)

                      T=200+k(60-x)

                      x

                      回火后硬度值(HRC)

                      k

                      待定系數,對于45鋼,x>30,k=11;x≤30,k=12

                      06

                      由鋼的化學成分估算力學性能

                      6.1 求屈服比(屈服極限σs/抗拉強度σb)

                      油液淬火調質σs/σb(%)

                      σs/σb=55+3Si+4Mn+8Cr+10Mo+3Ni+20V

                      Si≤1.8%,Mn≤1.1%,Cr≤1.8%,Mo≤0.5%,Ni≤5%,V≤0.25%

                      材料適用直徑在φ150?200mm

                      空氣淬火調質鋼σs/σb(%)

                      σs/σb=48+3Si+4Mn+8Cr+10Mn+3Ni+20V

                      6.2 求抗拉強度σb(9.8×MPa)

                      調質鋼

                      σb=100C-100(C-0.40)/3+100Si/10+100Mo/4+30Mn+6Ni+2W+60V

                      適用C≤0.9%,Si≤1.8%,Mn≤1.1%,Cr≤1.8%,Ni≤5%,V≤2%

                      普通正火及退火鋼

                      σb =20+100CM

                      熱軋鋼

                      σb=27+56CM

                      鍛鋼

                      σb=27+50CM

                      鑄鐵

                      σb=27+48CM

                      CM

                      鋼的碳當量

                      CM=[1+0.5(C-0.20)]C+0.15Si+[0.125+0.25(C+0.20)Mn]+[1.25-0.5(C-0.20)]P+0.20Cr+0.10Ni

                      機加工常用計算公式

                      術語和單位

                      Dm

                      加工直徑(mm)

                      Vc

                      切削速度(m/min)

                      n

                      主軸轉速(r/min)

                      Tc

                      加工時間(min)

                      Qz

                      金屬去除量(cm3/min)

                      Im

                      加工長度(mm)

                      Pc

                      有效功率(kW)

                      Kc0.4

                      切削厚度為0.4mm時的單位切削力(N/mm2)

                      fn

                      每轉進給量(mm/r)

                      kr

                      主偏角(度)

                      Rmax

                      表面粗糙度(um)

                      刀片刀尖半徑(mm)

                      ap

                      切削深度(mm)

                      公式

                      切削速度(m/min)

                      Vc=π×Dm×n/103

                      主軸轉速(r/min)

                      n=vc×103/(π×Dm)

                      金屬去除量(cm3/min)

                      Qz=vc×ap×fn

                      所需功率(kW)

                      Pc=vc×ap×fn×kc0.4/60×103(0.4/fn×sin kr)0.29

                      加工時間(min)

                      Tc=Im/fn×n

                      表面粗糙度(um)

                      Rmax=fn2/ rε×125

                      刀尖R補償公式

                      Z=R-R*tan(a/2)

                      X=Z*tan(a)

                      01

                      常用車削加工計算公式

                      • 切削線速度Vc(m/min)

                      Dm:加工直徑,單位(mm)

                      n:主軸轉速,單位(rpm)

                      • 主軸轉速 n (rpm)

                      Vc:切削線速度,單位(m/min)

                      Dm:加工直徑,單位(mm)

                      • 金屬去除率 Q (cm3/min)

                      Vc:切削線速度,單位(m/min)

                      ap:切深(吃刀量),單位(mm)

                      fn:每轉進給量,單位(mm/r)

                      • 凈功率 Pc (kW)

                      Vc:切削線速度,單位(m/min)

                      ap:切深(吃刀量),單位(mm)

                      fn:每轉進給量,單位(mm/r)

                      • 加工時間 Tc (min)

                      Im:加工長度,單位(mm)

                      fn:每轉進給量,單位(mm/r)

                      n:主軸轉速,單位(rpm)

                      • 特定切削力 Kc(N/mm2)

                      kc1:特定切削力,適用于hm= 1 mm

                      hm:平均切屑厚度,單位(mm)

                      mc:實際校正系數hm

                      γ0:切屑前角

                      02

                      常用銑削加工計算公式

                      03

                      常用孔加工計算公式

                      來源:材易通、直觀學機械、金蜘蛛緊固件網

                      注:本圖文系網絡轉載,文中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如有侵權煩請聯系處理。

                      免責聲明:本文章由會員“丁書”發布如果文章侵權,請聯系我們處理,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于本站聯系
                      <address id="v5f1t"><meter id="v5f1t"><dfn id="v5f1t"></dfn></meter></address>

                      <nobr id="v5f1t"><i id="v5f1t"><em id="v5f1t"></em></i></nobr>
                          <font id="v5f1t"></font>

                        <font id="v5f1t"><ruby id="v5f1t"></ruby></font>

                          <listing id="v5f1t"></listing>

                            <dfn id="v5f1t"><ruby id="v5f1t"><form id="v5f1t"></form></ruby></dfn>

                                <dfn id="v5f1t"></dfn>

                                <progress id="v5f1t"><b id="v5f1t"><strike id="v5f1t"></strike></b></progress>

                                  <font id="v5f1t"></font>

                                          国产成人h片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