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復師短缺,規模20億元的康復機器人會成老齡社會剛需嗎?
寫給粉絲的話:
微信改版后,常青藤會客室每天辛苦推送的好文越來越少人看到,為了能繼續為大家服務,請喜歡和支持本號的朋友,千萬!一定!要記得多給“常青藤會客室”關注、評論、在看、分享哦~~~
詳情:【重磅】康養產業領軍人才聚集地--北大康養3期招生中
對于機器人是否會替代人類的爭議,自問世以來從未停止。
“機器人要做人類的朋友,而不是敵人。”4月1日,在《中國經營報》觸角解碼商業系列直播課中,賽迪顧問智能裝備產業研究中心總經理張凌燕分析,機器人的出現能夠讓人類更多地去從事強調創造性和交叉學科的崗位,雖然有一些崗位被替代了,但也涌現了一批新興崗位,圍繞這一行業出現了許多投資機會。
張凌燕預測,隨著老齡化社會加速到來,加上我國殘疾人數量龐大,康復醫療的需求將繼續擴大,康復機器人市場前景廣闊。
從工廠到家庭,機器人走進尋常百姓家
“機器人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已經開始替代人類參與到部分工作當中了。”張凌燕回顧了機器人參與社會工作與生活的歷史。最初,機器人被應用于制造業,主要用于汽車零部件生產、電子電器行業,近20年來,機器人逐步走進生活場景,出現了智能家居、倉儲配送等應用場景。
“機器人正逐步從跟人類合作完成任務,到逐漸替代人類進行一些工作。”張凌燕認為,機器人的廣泛應用預示著人類工作和生活的方式都會發生巨大且不可逆的改變。
據張凌燕介紹,機器人的應用場景目前主要可分為4類:
第一,在制造業,機器人幫助人類解放生產力,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第二,機器人逐步走入生活場景,比如無人配送、送餐機器人、掃地機器人等,提高了生活的便利度。
第三,在農業領域,機器人能夠實現農藥自動噴灑、自動采摘、除草等功能。我國農業機器人相關專利申請數量已經達到了3500多件,居世界首位。
第四,特種機器人能替人類從事一些具有特殊性和危險性的工作,比如高壓電路的自主巡檢、航空航天工作等。
老齡化加劇,康復機器人或成藍海
“去年是中國機器人行業的新起點。”在張凌燕看來,在疫情的催化下,制造業與服務業對機器人的需求都出現了井噴式增長,制造業自動化轉型的進程得到加速,服務機器人的應用場景不斷豐富,比如在疫情期間,用機器人進行消殺、醫療配送、測量體溫等得到了廣泛應用。
從資本市場來看,2020年,機器人行業的投融資事件數量同比增長了3倍,規模增長近4倍,資本市場尤其看好服務機器人的發展。張凌燕預計,我國服務機器人的規模將在未來兩年超過工業機器人,具體來看,康復機器人、移動機器人與協作機器人將出現大量投資機會。
所謂康復機器人,指的是在康復醫療過程中,用于取代或是協助人體某些功能、能夠自動執行任務的人造機器裝置,例如比較常見的外骨骼機器人,能幫助行動功能受限的患者進行康復訓練。
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每10萬人口中僅有1.4名康復專業技術人才,遠低于每10萬人口15名以上物理治療師、8~10名作業治療師的國際標準。
“我們的醫護人員、康復師數量和資源都是非常緊張的,供需不匹配的問題非常突出。”張凌燕認為,在老齡化社會加速到來、殘疾人數量龐大的情況下,康復機器人會出現較大市場潛力。
據介紹,我國康復機器人的發展方興未艾,目前市場規模大概在20億元的量級,近幾年來保持著高速增長的態勢。但張凌燕也指出,研發成本高、回報周期長可能會成為康復機器人行業面臨的挑戰。
挑戰:擺脫進口依賴,打造自有品牌
張凌燕認為,隨著人工智能、5G等前沿技術快速發展,機器人智能化的程度會越來越高,與人的共融性、適應環境的能力也會越來越強。
但機器人行業仍然面臨一些問題和挑戰。張凌燕指出,一直以來,我國的工業機器人對于進口零部件的依賴較強,主要零部件的核心技術被德國、日本等企業掌控,國產化率較低。因此,工業機器人未來發展最大的痛點在于關鍵零部件的自主研發與技術攻關。
對于服務機器人的發展,張凌燕認為需要開拓更多的應用場景和應用領域,盡快形成產業化和獨特的商業模式,樹立自己的品牌。
張凌燕還提示,隨著應用場景逐漸擴大,機器人的使用也可能會帶來一些風險,尤其是服務機器人。一方面,服務機器人的軟件系統如果發生錯誤,導致機器人出現意外動作、功能凍結或者系統崩潰,會造成災難性的后果,比如手術機器人在手術的過程中突然失控。另一方面,由于服務機器人需要聯網,可能會受到黑客的攻擊。
面向未來,張凌燕表示,更加先進的機器人可能會面臨自我判斷和自我意識的挑戰,這就需要人工智能、機器視覺、傳感器、物聯網等多方面技術的配合,幫助機器人做出更加準確的判斷。
來源:中國經營報,文/陳玉琪
更多推薦
干貨分享丨破解認知癥老人照護痛點,這些經驗值得借鑒
北京今年將建2000張養老家庭照護床位!不收床位費,還有這些補貼
最新!國務院安排分工,養老領域明確責任部門!
“適老化”絕非縫縫補補,需要綜合施策
您的分享 價值連城
版權聲明:
我們注重分享,文章、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異議,請告知小編,我們會及時刪除。
依據《互聯網著作權行政保護辦法》第12條,《信息網絡傳播權力保護條例》第14條/23條,即“避風港原則”,本文中部分圖片及文字信息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行為請及時聯系客服刪除,本公眾號不對內容傳播行為承擔行政法律責任。不承擔與著作權或相關權有關的信息審查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