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綜合癥 2023年帕金森費用
世界帕金森病日
帕金森病,在1817年由英國的內科醫生JamesParkinson首次定義描述,為靜止性震顫、運動遲緩、肌強直、姿勢步態障礙,距今已有200年的歷史。帕金森病是常見的中老年神經系統變性疾病,多在60歲以后發病,是繼心腦血管病、腫瘤之后的中老年人“第三殺手”。據統計,全球約有450萬帕金森病患者,為了加強本病的知曉識別,世衛組織將每年的4月11日定為“世界帕金森病日”,幫助大家更好的認識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的典型表現包括運動癥狀和非運動癥狀。運動癥狀可總結為“抖、僵、慢”三個字:
1.抖即“靜止性震顫”,是指手、胳膊、小腿等部位不由自主地抖動。早期常從一側上肢遠端開始,表現為手指像在搓丸子或數鈔票一樣運動,逐漸擴展到同側下肢及對側肢體,晚期可波及下頜、唇、舌以及頭部。肢體靜止時明顯,活動時顫抖減輕或停止,這是帕金森病震顫的最主要特征。
2.僵即“肌肉僵直”,是指肌肉變得緊繃,活動時感到僵硬、沉重、不靈活。面部肌肉運動減少,眨眼減少,表情呆板,像是戴了一副面具,醫學上稱為“面具臉”。這部分患者極易被早期漏診。
3.慢即“運動遲緩”,日常生活中穿衣、刷牙、洗臉等動作變慢,寫字困難,筆跡彎曲,越寫越小,醫學上稱為“小寫癥”。行走時起步困難,一旦邁步,身體前傾,重心前移,步伐小而越走越快,不能及時止步,即“慌張步態”。
非運動癥狀主要包括嗅覺減退、失眠、便秘以及認知障礙、抑郁、幻覺等。因為帕金森病癥狀多與老年癡呆癥、焦慮癥、抑郁癥重疊,許多患者在早期容易被誤診、漏診,錯過了黃金治療期。
目前,帕金森病尚無根治方法,但通過系統的藥物治療和及時的手術干預,患者的生活質量能夠大大提高。早診斷、早治療、及時接受規范、有效治療非常必要。在此提醒廣大患者及家屬,發現家人有相關類似癥狀后一定要及時到正規醫院神經科門診就診,提高患者及家人生活質量。
病例分享
周大爺今年65歲,2年前開始出現食欲減退、嗅覺失靈,入睡困難、便秘等問題,間斷就診醫院看中醫、問西醫,做檢查、輸液,癥狀改善不明顯,久之周大爺變得消極低沉,沉默寡言。近期更出現不愛活動,走路變慢,動作遲緩,容易跌倒、反應遲鈍,記憶力減退明顯,面部表情少,字寫不好,書讀不成,吃飯、喝水頻繁出現嗆咳,皮膚油膩多汗,血壓、心率也忽高忽低。以前照顧一家老小的頂梁柱現在生活都不能自理,需要人幫助才能正常吃穿行走。
因此家屬帶老人就診于我院東院區腦病科門診,在詳細聽取了患者及家屬對臨床癥狀的描述,結合詳細的體格查體,發現患者四肢肌張力高,腱反射亢進,共濟失調明顯,臥立位血壓異常,高度懷疑患者為帕金森病患者。入院后查頭顱MR、精神科相關量表、日常生活能力評定、動態血壓、動態心電圖、動態腦電圖等檢查,結合患者臨床癥狀、查體體征,明確診斷患者為帕金森病,功能分級為3級。
采取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根據周大爺僵直少動臨床特點給予治療帕金森病西藥藥物口服,并積極發揮中醫整體觀念、辨證論治優勢,結合患者舌苔脈象、體質辨識,配合平肝潛陽,滋陰補腎中藥煎劑口服。住院期間注重患者及家屬疾病相關知識宣教。3周后運動障礙、認知障礙、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癥狀均得到明顯改善,生活質量大大提高。半年后周大爺又變回昔日那個開朗健談,談笑風生的自己,原本焦躁壓抑家庭又恢復了往日的寧靜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