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母草的功效與作用 益母草有什么禁忌
益母草又名坤草,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入藥。其味辛苦,氣微寒,有活血祛瘀的功效。茺蔚子,即益母草子,又名坤子,功同益母草,且能疏風清熱,明目退翳,常用于治療肝熱目赤云翳等疾。
說起益母草的來歷,還有一段動人的故事。故事發生在豫西地區伊洛河畔的一個小山村中,村里有一名叫茺蔚的小孩,他的母親在生他時得了“月子病”,久治不愈。幾年之后,身體越來越虛,竟至臥床不起。小茺蔚懂事之后,床前床后,端茶送水,非常孝順。眼看著母親的病越來越重,他就暗下決心,一定要把母親的病治好。于是他就外出為母親問病求藥,他沿著伊洛河走啊走啊,逢人便問,見草就挖,也沒找到能治好母親疾病的神醫良藥。
有一天晚上,他借宿白廟,廟內老僧見他救母心切,便送了他四句詩,讓他去找一種治病的草藥。詩云:“草莖方方似黃麻,花生節間節生花,三樓黑子葉們艾,能醫母疾效可夸。”小茺蔚就順著河岸找了起來,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于找到了那種莖呈四方形,節間開滿紫紅色小花,結有黑色三棱形小果實的植物。母親服用后不久,多年的沉痛竟痊愈了。小茺蔚又把這種草藥介紹給其他患月子病的婦女,也都起到了很好的療效。由于這種草是茺蔚為醫治母親的病而找到的,且又益于婦女,于是人們就把它取名益母草,它的種子就叫作茺蔚子了。
益母草除了治月子病還有些什么功效呢,讓我們來了解下吧。
【臨床應用】
1、血滯經閉、痛經、經行不暢、產后惡露不盡、瘀滯腹痛。
益母草苦泄辛散,主入血分,善活血調經,祛瘀通經,為婦產科要藥,故名益母。治血滯經閉、痛經、月經不調,可單用熬膏服,如益母草流浸膏,益母草膏(《上海市藥品標準.上冊》1980年版);亦可配當歸、丹參、川芎、赤芍等藥用,如益母丸(《集驗良方》);治產后惡露不盡、瘀滯腹痛,或難產、胎死腹中,既可單味煎湯或熬膏服用,亦可配當歸、川芎、乳香等藥用,如送胞湯(《傅青主女科》)。
2、水腫,小便不利。
益母草既能利水消腫,又能活血化瘀,尤宜用于水瘀互阻的水腫。可單用,亦可與白茅根、澤蘭等同用。用于血熱及瘀滯之血淋尿血,可與車前子、石韋、木通同用。
3、跌打損傷,瘡癰腫毒,皮膚癮疹。
益母草既能活血散瘀以止痛,又能清熱解毒以消腫。用于跌打損傷瘀痛,可與川芎、當歸同用;治瘡癰腫毒,皮膚癮疹,可單用外洗或外敷,亦可配黃柏、蒲公英、苦參等煎湯內服。
【用法用量】10-30g,煎服;或熬膏,入丸劑。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外洗。
【使用注意】無瘀滯及陰虛血少者忌用。
平臺推薦最受歡迎的健康精品文章:
常忘事、白天瞌睡晚上睡不著怎么辦?
腸鳴如雷動靜大,小心腸炎、胃炎找上門
本平臺為云南省中醫藥管理局主辦的官方號,如您還未訂閱,請添加訂閱,免費獲取更多實用權威健康養生內容,或可關注“云南中醫”微信號(yunnanzhongyi)。
溫馨提示:本平臺分享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中醫師指導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