燴面的由來大概內容(燴面的由來)
燴面的由來大概內容,燴面的由來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小飛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鄭州號稱"燴面之城",燴面館遍布全市的華街小巷.說起燴面的由來,還有硝煙的味道,據說,羊肉燴面是飛機轟炸出來的美食。
2、抗戰時期,日軍飛機經 常空襲鄭州,當時有一位名廚叫趙榮光,特別喜歡吃面食。
3、飛機來了,趙師傅就去躲飛機,回來后,就把乘下的面條加點羊肉湯燴燴再吃。
4、久而久之,趙師傅發現重新燴過的面也很好吃,就潛心研究,在里面放些鹽、堿,使之更筋,做出的面別有一番風味,后來就成了風靡一時的風味美食。
5、 燴面粉是用優質小麥面粉制成的,加雞蛋和鹽,在和面之時就將其揉入面粉之中,經反復揉搓,使其筋韌,揪成小劑子,捏成片狀兩面摸上麻油。
6、煮面之時,幾番抖動,面片便由粗變細,被拉成寬約2厘米的薄面條,在滾水里浮沉幾番也不易斷開。
7、燴面之香,功夫在于湯,湯是由小山羊肉和腿骨熬成的,加入黨參、當歸、黃芪、白芷、枸杞等中藥熬上一天,既去了羊肉的膻氣,又消減了羊肉的火氣,十分滋補。
8、舀上幾勺高湯,把新鮮燴面和少許紅薯粉直接放入高湯中煮,燴面盈潤如百合瓣,外滑內韌,湯的鮮味細細滲透進面里,鮮香撲鼻;加上幾塊羊肉,配以黃花菜、木耳、千張絲、鵪鶉蛋等。
9、上桌時外帶香菜、辣椒油、糖蒜等小碟,其味更鮮。
10、把面一小段一小段咬下,喝口湯,夾片羊肉,色、香、味足了。
11、 燴面有許多種,加羊肉湯和羊肉的是羊肉燴面,換成牛肉湯和牛肉就是牛肉燴面,換成海鮮就是海鮮燴面。
12、鄭州號稱"燴面之城",燴面館遍布全市的華街小巷.說起燴面的由來,還有硝煙的味道,據說,羊肉燴面是飛機轟炸出來的美食。
13、抗戰時期,日軍飛機經常空襲鄭州,當時有一位名廚叫趙榮光,特別喜歡吃面食。
14、飛機來了,趙師傅就去躲飛機,回來后,就把剩下的面條加點羊肉湯燴燴再吃。
15、久而久之,趙師傅發現重新燴過的面也很好吃,就潛心研究,在里面放些鹽、堿,使之更筋,做出的面別有一番風味,后來就成了風靡一時的風味美食。
16、天津的麻花,山西的醋,山東的煎餅,河南的面。
17、河南人愛吃面,原因大概與地理環境有關。
18、農業大省,沃野千里,一馬平川,糧食主產區,小麥是主要農作物。
19、湯面,撈面,炒面,鹵面,勤勞聰慧的河南人創造了很多面食。
20、一天三餐不吃面,就跟丟了魂,缺了什么東西似的,沒著沒落,不踏實,感覺沒吃飽。
21、燴面,便是河南人創造的又一種美味小吃。
22、不到長城非好漢,來到河南不吃燴面,那也很遺憾!燴面館,在河南滿大街都是,基本已是餐館的代名詞,到了燴面館不要以為只賣燴面,炒菜、主食、酒類等一應俱全,叫燴面館只是為了引人注目、招攬顧客罷了。
23、這個燴面館做的燴面好吃不好吃,全在你仔細觀察,看看羊肉鍋,聞聞羊肉味,是否是單鍋下面,這里邊很有講究的,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
24、據傳河南燴面是從西安泡饃中演變過來的,西安泡饃清朝年間傳到河南,因為河南人不喜歡吃饃而喜歡吃面,就把它演變成了燴面。
25、現在燴面中所喝到的湯都能依稀聞到西安泡饃的味道,當然這都是傳說了,沒有什么真憑實據,聽聽而已。
26、燴面有羊肉燴面,牛肉燴面,三鮮燴面等,但尤以羊肉燴面口味最佳,饕餮者眾。
27、燴面好吃不好吃,一在湯,二在面。
28、湯用上等嫩羊肉、羊骨(劈開,露出中間的骨髓)一起煮五個小時以上,先用大火猛滾再用小火煲,其中下七八味中藥,骨頭油都熬出來了,煲出來的湯白白亮亮,猶如牛乳一樣,所以又有人叫白湯。
29、面是用優質精白面粉,兌以適量鹽堿用溫開水和成比餃子面還軟的面團,反復揉搓,使其筋韌,省一段時間,再搟成四指寬,二十公分長的面片,外邊抹上植物油,一片片碼好,用塑料紙覆上備用。
30、看大師傅下肉也是一種美好享受,薄薄的面片,悠忽間拉成長長的薄條。
31、像音樂家在指揮音樂,又似魔術師在玩高超的技藝。
32、那白白的面片,上下翻飛,似游龍飛舞,像彩綢玩花,曲龍虬勁,瞬間下鍋,眼還沒看清怎么回事,面已下鍋煮熟了。
33、湯白味鮮,面滑筋韌,放上幾大塊羊肉,輔以海菜絲、豆腐絲、粉條、香菜、鵪鶉蛋等,上桌時再外帶香菜、辣椒油、糖蒜等小碟,其味更佳,就這樣熱熱和和的一大碗燴面就擺在你面前了。
34、芝麻醬,鹽,味精等多放在碗底,吃前用筷子一挑,那個香啊!燴面碗也很有講究,都是陶瓷藍花大碗,為什么要用這么大的碗呢?據傳一來河南地處中原,以農業為主,需要體力勞動。
35、從祖輩那里沿襲了大碗吃飯,大碗喝酒,大力氣做事,大胸襟待人的習慣,這一點很像陜西人。
36、二來河南人好客,不會花言巧語,唯恐來客害羞,吃不飽,總是笑呵呵地問長問短,變著法的給你添飯,唯恐怠慢客人。
37、……吃的滿頭流汗,一大碗燴面下肚,打一個飽嗝,擦擦汗,拍拍肚,好舒服!。
今天的內容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