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海創周國際大健康產業峰會對話智能新時代
通訊員 韓東哲
6月30日下午,2018中國海創周上的國際大健康產業峰會著實“火”了一把,來自海內外的高智嘉賓就健康產業與人工智能的對接與應用等話題展開了熱議。
國際大健康產業峰會是2018年“創響中國”大連高新區站四大產業峰會之一,該活動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大連市人民政府主辦、大連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大連市創業促進委員會辦公室、大連市科學技術協會、大連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承辦,中國海外學子創業周組委會、美國硅谷高創會等參與執行。
作為硅谷地區規模最大的高科技行業盛會之一,也是最負盛名的中美雙創平臺,硅谷高創會現已成為連接中美兩岸、輻射北美及亞太地區的高端國際會議。在今年的中國海創周與2018年“創響中國”活動深度融合的平臺上,硅谷高創會圍繞“智能創享未來”這一主題,舉辦人工智能、機器人、大健康、汽車創新四大產業峰會。人工智能產業峰會及機器人產業峰會旨在描繪智慧未來藍圖,詳細探討距離未來生活最近的智能科技;全球大健康產業峰會聚焦智能醫療領域,探秘基因技術及精準醫療領域;汽車創新產業峰會旨在探討新能源汽車及智能駕駛的未來發展與機遇。參加產業峰會的嘉賓有來自全球名校的知名學者、全球500強企業高管以及中美跨境投資頂級投資人近50人。
大連市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李敏首先致辭。她表示,高新區近三年成立的科技企業數量達到了前23年之和,涌現出一大批擁有獨角獸企業基因的新銳科技企業,其中涉及醫學和健康的有很多,比如大連干細胞以精準醫學創新研究及國家基因檢測技術應用示范中心,將促進大連成為干細胞和精準醫學領域的制高點,為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今年1月,大連高新園區與大連東軟信息技術學院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將建設健康醫療科技學院,共同打造互聯網+背景下的大健康產業創新資源匯集地,培養產業發展急需的應用型本科人才。李敏表示,大健康產業是大連市重點優勢產業之一,有著較為充足的人才基地和技術設備,大連市科協還有涉及健康和醫學的社會團體15家,符合創業企業的學會有3家。
首先發言的李學威先生是沈陽新松醫療健康機器人事業部總經理,他在科技方面獲得第六屆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中國機械工業科學進步三等獎、遼寧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2項,發表論文10多篇,已授權發明專利60多項,外觀專利20多項。他演講的題目是“醫療健康機器人進展及產業化”。
他說,從全球機械產業市場來說,每年都有很高的增長率,基本達到20%以上,從健康人群的發展過程來說,從90年代開始,大家關注減少嬰兒和成年人的死亡,2000年的時候,主要是減少健康的差距,2010年主要是提高健康生活的質量,到2020年主要是可以達到預防疾病,慢性病管理,提倡健康的生活管理。
他介紹說中國人口已經13億了,并且進入老齡化。為此,沈陽新松醫療健康機器人目標在于讓患者和老年人、殘疾人更有尊嚴更有質量的生活,目前醫療健康機器人都被國外壟斷,所以亟待發展國內醫療健康機器人產業。沈陽新松的產品線主要分為五大類:工業、潔凈、移動機器人、特種機器人、醫療健康機器人。
哈佛大學醫學院教學附屬丹娜法伯癌癥研究院緩和治療醫師馬克張先生,在癌癥基因定位治療、癌癥免疫治療、癌癥內分泌治療、癌癥生物治療、癌癥疫苗等臨床方面位居世界領先,在成人腫瘤的醫療優勢全美領先,在兒童腫瘤的治療更是歷年全美排名榜首。
他在演講中表示,目前他所從事的是緩和治療工作,也是數字治療方面的治療師,他曾經在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做緩和治療醫師,每年都有大量的病人來求助,目前哈佛大學的學生也在這里實習。
他介紹說,很多實驗室和科學家都非常喜歡用語音APP,他們也意識到這樣一個APP可以用到臨床上面,可以更好地為病人診斷和治療。通過聲音的APP提高護理能力,目前已經實施的一系列的聲音相關的解決方案,可以為的客戶提供方便。
弗朗西斯孔先生是Edge Interns董事長,他于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畢業后,奔赴位于愛爾蘭都柏林的皇家外科醫學院深造,獲得醫學博士學位。他擔任過多家公司的戰略和招聘咨詢師,并曾位列白宮委員會。峰會上,他演講題目是AI在健康方面的應用。
他介紹說,慢性病跟癌癥、車禍等病不一樣,全世界有3800萬人死于慢性病,在美國有56%的人死于心血管疾病,人類在醫療方面花的最多的錢就是慢性玻他建議可以將物聯網、可穿戴設備、APP、社交媒體,看起來他們是沒有太多的聯系融合在一起造福患者、治愈疾玻
世界著名的制藥公司羅氏制藥公司產品副經理安瓦埃爾茲雷尼女士,一直致力于拓展醫學信息,她曾經創立一個生物公司叫做Privail Inc,曾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細胞分子生物力學實驗室從事科研工作。
她在發言中認為,現在人們的健康意識越來越強,大家更關注自己的身體,在美國處方藥可以在藥店里面購買,也可以把血液樣本放在試劑里面送到醫院里面檢測,所有這些測試越來越成熟,價格也在不斷的下降。
因此,健康產業可以通過數字醫療、數字科技,更好地創造,更好地創新,更多的自動化的軟件和硬件,更多的智慧實驗室,讓這一切成為可能,希望將來中國可以像美國一樣,可以有更多的創新。
在隨后進行的圓桌論壇上,500Startups Venture合伙人王俞又女士擔任主持人,沈陽新松醫療健康機器人事業部總經理李學威先生、哈佛大學醫學院教學附屬丹娜法伯癌癥研究院緩和治療醫師馬克張先生、羅氏制藥公司產品副經理安瓦埃爾茲雷尼女士、Edge Interns董事長弗朗西斯孔先生再次登臺進行了頭腦風暴。
在未來大數據的產業上,除了機器人的部分,還看到什么發展機遇?李學威表示,目前機器人應用都非常的廣泛,后期我們可以通過可穿戴機器人,智能診斷機器人,慢性病管理機器人,都會走進家庭,在這一方面進行應用。另一方面,診斷機器人比如膠囊機器人正在進行研究,膠囊機器人非常細小,吞咽以后進行內部臟器診斷。未來還可以研發一些納米機器人,可以對微生物進行檢測、操作、分離。此外還有基因檢測機器人等。
圓桌論壇的主題還涉及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在智慧醫療產業上面可以做出什么樣的改變。
馬克張:我覺得醫療健康領域有很多大數據的應用。比如預測我們可以平衡使用不同的數據來更好的預測人什么時候會有更不好的身體表現,特別是把這些應用在重疾病患者身上。還有一個非常大的機會,把數據能夠融合起來,來給你更清楚的認識到其他方面無法得到的結論。我們有的同事實施到監控系統,來監測病人的心跳,以及其他的各種各樣的表現,在急救間,通過使用這樣的一些數據,我們可以預測出病人到底什么時候會更加嚴重一些。在這些事情發生之前我們可以提前干預。
李學威:人工智能將來會推動醫療進步,我舉個例子,前年我們與一個眼科合作,通過人工智能方面采集,通過眼壓,和開發一個自動機器人,檢測機器人,通過眼底的影像,采集數據,拍照以后傳到云端,通過大數據分析可以篩查并預測檢測,可以預測各種眼睛的情況,也可以預測將來有各種心臟并糖尿病等等,因為大家知道,血管暴露最清楚就是眼底這一塊,將來人工智能在醫療有很多廣泛的應用。
馬克張:我看到了在我作為客戶終端人工智能這塊的一些設備聊天機器人,告訴機器人你的一些診斷,機器人會告訴你可能會有的疾病,你要去醫院,或者不需要去醫院等等。一個比較寬泛的角度來看,機器人診斷,化療、CT、X光,過去都需要一些人工來看,現在都可以用機器人來看,未來這些方面將越來越接近,一個是活檢,一個是放射科,這兩個以后就可以并成一個科了。
弗朗西斯孔:我覺得另外一個方面,現在人工智能在醫學上面的使用,更多是安全性,我們一些算法,在人工智能方面,不光是在診斷方面,還要確保他的安全性。
安瓦埃爾茲雷尼:特別是診斷分析方面,我們看到有很多不同的技術,特別是你的血液的基因測序等等這些,有一些新的公司做一些新的實驗室,特別是癌癥,要采用什么樣的測試更好的了解這個癌癥的特性,應該要做什么樣的治療,是在哪一個階段等等。所以你可以不光是決定你需要采用什么樣的測試、檢測,同時可以讓醫生通過對的檢測,做一個對的診斷,給出一個對的治療方案。
王俞又:在國外最近有一些案例特別提到,醫生跟人工智能做診斷的時候,現在醫生的準確率還是比較高的,在過去研究人工智能做醫學影像判斷的,說未來人工智能將替代人工,現在還是不太可能的,但是可以通過人工智能篩選出有嚴重疾病的初步判斷。不管是放射科、化療等等方面,我們更多是談到是否人類的醫生會被機器人或者是人工智能替代,現在還沒有發生,但是在未來人工智能絕對可以幫助到我們提高效率和提高精確度。
馬克張:我同意這一方面,理想狀態來說,我希望人類的大腦應該也有一個重要的角色可以扮演,因為我自己其實也是一個醫藥學家,所以我其實也要能夠在醫藥和計算機之間做一個平衡,不希望今后計算機就把人類取代了,而是人類與人工智能取得更好的平衡,如果未來有一個檢測科的話,不是說不會存在,但是他會有很多的改變,希望這樣可以為大家提高醫療診斷。
最后進行的是企業路演環節,首先是來自于硅谷的產業FraSen智能助眠設備的路演,即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幫助病人來恢復治療。同樣來自美國的InteMedic,則關注病理對于腫瘤的判斷起到決定性的作用。Wynd同樣是來自于美國硅谷的企業,他們的產品是PM2.5空氣質量傳感器,這種設備可以單獨使用,隨身攜帶到任何地方。Angee則是家庭安全解決方案的提供者,他表示在美國75%的家庭都用各種形式的家庭保護措施來監控他們的家庭。他們不僅提供產品提供硬件,也提供人工的服務,在一些軟件方面的服務,比如數據收集和分析。
FraSen智能助眠設備:這種智能眼罩,能夠幫助你放松下來,并且睡一個好覺,不管身處哪里都可以睡好覺。我們通過兩大功能來幫助你更好的放松、清醒,首先提供一種特別的聲音聲波來進行按摩你的大腦,有點像是按摩身體的肌肉是一樣的。大家可以看到,提供個性化的聲音波的時候,更好的睡覺或者是清醒都可以。
一個實驗者用我們的眼罩,在下午2、3點鐘的一個非常吵鬧的咖啡店,10-15分鐘之后就非常困。對于辦公室的一些工作人員,他們在白天的時候可以有一些時間休息,然后在飛機上以及在航站樓的休息室里面也可以提供短時間睡眠的設備。我們目前為止,已經從韓國兩個公司,還有美國和新加坡募到很多資金,我們也希望在中國找到投資方。
InteMedic:中國的病理行業存在一個巨大的挑戰,中國的病理醫生太少了,如果以發達國家來說,這個缺口是10萬左右,現在注冊的醫生有1萬多,而且都集中在大城市的三甲醫院里面。
我們想幫助大醫院解決量的問題,這么多的病人誰來看,怎么解決怎么應對。另外幫助基層醫院解決質的問題,遇到疑難雜癥怎么判斷怎么去看。我們要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把醫生所使用的信息載體數字化。
數據采集以后,根據我們的算法進行分析,對病變細胞和組織區域識別定位、定性,還需要結合一些相應的臨床信息做綜合的判斷,和病理醫生本身的診斷流程是非常相似的。這里列舉幾個我們目前跟醫院合作的應用。
針對宮頸癌篩查病變細胞檢測,把切片放到數字切片掃描儀上,最后醫生核實結果,最后簽字,這是一個簡單的流程,目前還沒有開展這項工作的基層醫院也可以通過我們這個平臺開展新的服務。
細胞核分裂檢測項目,核分裂的多少是一個重要的指標,所以對于高端的診斷來說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標準。目前來說只適用大一點的醫院,因為在基層醫院難以開展。
抗酸桿菌檢測,抗酸桿菌的存在是結核病的重要指標。
對AI技術的深刻理解和熟練應用是我們立足的根本。我們在移動端實現了一個工作平臺,在出差的時候,在平常下班有工作需要的時候非常的麻煩,我們開發這個應用,想開放傳統模式對他們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他們更合理有效的安排自己的工作。
我個人是CEO,之前在美國做精準醫療方面的工作,CTO也是聯合創始人之一,之前在硅谷一些大型的硬件廠商做高端的架構,他在軟硬件方面實力都非常強,核心算法成員都是世界頂尖院校畢業的學生,他們都拿過很多世界大獎。與此同時,我們也需要頂尖的專家以及合作伙伴給予我們指導和提供市場資源。
Wynd是來自于美國硅谷一個企業,我們的核心團隊絕大多數的工程師都來自于麻省理工,我們已融到400萬美金的資金。2016年美國《時代雜志》評論我們的產品是2016年全世界最好發明之一。我們的產品迄今為止已經賣到80多個國家和地區。
我們的PM2.5空氣質量傳感器除了與我們的凈化器一起工作之外,也可以單獨使用,可以隨身攜帶到任何地方,智能家居、汽車、嬰兒車都能用。一款實驗室級別的傳感器售價是7千美金,體積是我們的200倍,價格是我們的100倍,空氣凈化效果是基本一致的。
比如在現在印度的首都新德里,他有一個檢測站,距離非常遠,然而把我們的產品賣到當地之后,只要用戶打開產品與我們的APP連接,把自己的數據上傳,我們就可以得到當地的空氣質量數據。
Angee:在美國75%的家庭都用一些各種形式的家庭保護措施來監控他們的家庭,第一可以防止入戶盜竊,一方面可以保護實物,字重要的是可以保護隱私。對于大家來說,你們只是拿了你的手機,一切情況都在手機里面可以監控,比如家里突然發生火災,或者是有其他問題發生,你的手機都會進行報警,我們通過云加密是不會把你們的隱私信息泄露到其他渠道的。
我們是從只有13個客戶開始起家的,現在是一個國際性的公司,在倫敦、布拉格、中國沈陽都有分支,《福布斯》雜志還報道了我們的產品。
以上內容根據現場翻譯內容的速記,進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