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本科生與研究生教育加速推進 曠視打造人才培養產業基底

近日,教育部官網發布通知,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其中,中國人民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180所高校獲批新增人工智能本科專業。截至目前,已經有215所高校獲批開設人工智能本科專業。同時,教育部還指出,2020年擴招碩士研究生同比增加約18.9萬,其中人工智能等專業是關鍵。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培養全面出擊,而除了高等院校,企業也在AI人才培養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其中,曠視科技就正以完整的人才培養計劃,為中國人工智能技術成果等提供人才支持。
自成立以來,曠視科技就專注于核心技術研發和創新投入,并不斷引進頂級人才,打造國際AI人才高地。2015年,曠視科技推出了自研的人工智能算法平臺Brain++,可以實現算法訓練和模型部署的高效流程化和深度神經網絡模型設計自動化,在減少人員參與而不犧牲訓練質量的條件下,大幅提高算法生產效率。通過這一端到端的AI算法平臺,曠視科技能夠讓研發人員獲得從數據到算法產業化的一攬子技術能力,也為人才的培養奠定基礎。
在此基礎上,曠視科技還不斷完善人才培養計劃,加大培養力度。2017年,曠視科技專門成立術委員會,并邀請姚期智院士、鄭南寧院士等人工智能領域的知名人士作為顧問。隨著在行業的不斷探索,曠視科技也在北京、南京、成都和上海等地設立獨立研究院,由曠視研究院院長孫劍博士、曠視上海研究院院長危夷晨博士、曠視研究院基礎模型組負責人張祥雨博士等加持人才培養。
不僅如此,曠視科技還獲批全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一級站點,讓人工智能人才有機會接觸AI開發的最前線,并在了解行業需求的前提下完成科研工作,實現技術成果有效落地轉化。此外,曠視科技還與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共同建立了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充分發揮企業和高校的資源優勢,共同加速人工智能人才的培養。
專注AI人才的培養也為曠視科技帶來了學術領域的突破和創新,加速了人工智能產品的落地。如全球計算機視覺頂會CVPR 2020中,曠視科技就有16篇論文被錄用,涵蓋物體檢測與行人再識別(尤其是遮擋場景)、人臉識別、文字檢測與識別、實時視頻感知與推理、小樣本學習、遷移學習、3D感知、GAN與圖像生成、計算機圖形學、語義分割、細粒度圖像等人工智能眾多領域,能夠適應人工智能與各行業結合的不同需求。
2020年是我國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領域發展的關鍵一年,教育部《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指出,到2020年,我國高等教育將實現建設100個“人工智能+X”復合特色專業、建立50家人工智能學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等目標。在此背景下,曠視科技將于3月底線上發布Brain++的深度學習框架MegEngine,將深度學習和算法開發能力賦能給高校師生、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以降低算法研發門檻,助力人工智能人才培養,致力讓人工智能成為經濟和社會的基礎設施,并建立起機器視覺領域的開發者生態,引領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