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首場!西安市85中人工智能創新發展活動勝利閉幕!
八百里秦川之地,十三朝古都之城,西安北瀕渭河,南依秦嶺,八水潤長安。發祥文明,孕育華夏,人杰地靈,文化璀璨。
承歷史文化雄渾壯闊的積淀,啟新時代教育興國的責任和擔當,萬眾奮勇敢不為先,西安更是厚積薄發,勇于探索。
從結繩記事到刀筆篆刻,從印刷排版到電子閱讀,技術對教育的顛覆和推動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
得人才者得天下。西安作為第三個國際化大都市,一方面放開人才落戶政策,學歷落戶、在校大學生落戶、專業人才落戶、技能人才落戶,多樣全面地吸收人才;一方面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從基礎教育抓起,培養優秀青少年人才;同時也高瞻遠矚與時俱進,注意引導、支持各學校對前瞻領域與教育結合的研究和實踐。
西安市加緊布局,密集發力,持續積極推動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全市上下圍繞“人民滿意的社會主義建設教育強國”這一奮斗目標,先后出臺了西安教育信息化五年行動計劃、中小學智慧校園建設標準評估細則等許多規范性的文件,加快西安市教育信息化由建設主導向應用主導轉變。十三五期間市級財政投入5億多元專項資金,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互聯網等新興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深度應用,大力實施中小學創客教育實驗、教育信息化創新應用示范校,智慧校園教育大數據應用中心等示范項目建設。
風云際會,地利人和。2020年9月29日,“智創未來,賦能教育”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論壇在西安第八十五中學如期召開。
這是西北地區第一場由中學舉辦的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論壇。
誰說海風吹不到西北!
這一壯舉意味著隨著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的推動,西北地區獲取信息的速度和質量將和沿海發達地區同步無差。這也標志著西北地區的基礎教育矩陣中升起了一顆燁燁之星,這種敢于探索的精神和付諸行動的實踐勇氣,必將帶動更多的學校,企業參與對人工智能的研究,實踐,這將改變一代青少年的命運,少年強則國強,不久的將來也勢必會使得祖國更加強大!
歷來文人歸宿都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終極,要實現這樣的抱負,《大學》說:“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源頭基礎落在研究萬事萬物,獲取知識上。對這一點,還是西安市第八十五種學領會最深,做了很多勇敢的教育嘗試。例如構建 “智慧校園”發展方案,開設人工智能科學實驗班,打造與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合作的AI課堂,從平臺、隊伍、課程三個方面著力,推動未來教育不斷前進。本次人工智能論壇的舉辦,八十五中希望能夠將其打造一個展示成果、交流經驗、啟迪智慧、促進發展的平臺。
群賢畢至,坐道論術,共擎大旗。在論壇上,來自人工智能各個細分領域的專家,分享了各自對人工智能的理解和實踐總結。無論是“AI技術如何改變生活”,還是“從感知到決策”的角度,不論是分享人工智能發展的脈絡,還是了解人工智能技術在各個領域的運用,“5g與AI為智能社會賦能”,無不體現出專家們對垂直領域的深耕研究,勇敢實踐。也為學生們打開了一扇更廣更深更透明的科技之窗。
本次論壇是探索人工智能技術和教育融合新途徑的方法,是打造中小學與頂尖高校和科研機構精彩合作的示范樣本。對于加快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設,加速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應用,必將起到有力的推動促進作用。
繼往開來,開天辟地。有政府支援,有政策引導,有技術支持,有以八十五中為先行者的不斷探索,教育現代化2035的必將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