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機器人”能1秒看完1頁合同 審核效率叫人工提高60倍!
據了解,合同審核是一件繡花針般的細活,大量的合同比對工作非常耗時耗力,審核人員也容易因視覺疲勞而出現紕漏。特別是在涉及到買賣雙方名稱、合同有效期、合同金額等時,一些細微但重要的修改往往會導致風險。通常情況下,要檢查很多遍才能敲定,但合同機器人在實際的操作中,只需1-3秒就能完成一頁合同的比對,相對于人工校對,效率提高了近60倍,極大減輕了審核人員的工作壓力。
同時,合合信息合同識別機器人可依照審核項目,快速識別并抽取出合同關鍵信息,對“買方是否是核心企業、賣方是否是融資企業、合同金額是否大于等于應收賬款金額”等審核中遇到的關鍵問題進行自動審批,方便審核人員對交易背景的真實性進行審核判斷。
除了文字內容本身,合同上的其他元素也是需要盯緊的地方。比如對印章真偽的辨別。印章保管人往往會同時持有多種印章,包括不同主體的母/分/子公司印章,公章、合同章、法人章、財務章、發票章、業務章等,稍有疏忽就容易蓋錯,為企業引來重大法律風險。據悉,某上市企業在一次文件蓋章操作中出現失誤,誤蓋成了控股股東A集團的印章,市中級人民法院因此判處凍結A集團6.2億股權三年。
合合信息合同機器人的技術模型可支持高精度識別錄入印章信息,并自動判斷印章類型,降低財稅及商務合同審核中的業務風險。
此外,合同里的表格往往匯集了大量的信息,人工審核漏看、錯看時有發生,是審核人員最為頭痛的地方之一,對表格的精準識別也是困擾行業已久的難題。首先,表格類別多樣,從有線表、少線表到沒有框線的無線表,識別難度逐漸增加。同時,表格文件中常見的背景填充、單元格行列合并等情況,也對識別造成了干擾。
基于此,合合信息合同機器人引入深度學習技術,并搭載了序列模型、規則匹配等方案,通過自研模型預測表格的邏輯結構,再得到表格的物理結構,在保證表格區域內容完整性的同時,檢測準確率較傳統方法顯著提升。
目前,合合信息合同機器人已被保險、銀行、制造業等近30個行業廣泛應用,并得到更多企業的認可,也能幫助企業減輕人力成本,協助眾多中外企業進行數據資產化管理及采購風險防范,非常有應用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