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治理污水有“絕招,機器人“火眼金睛”找問題!
導讀 不見天日的雨污管網關系著城市的排污成效,如何將這些管網清理干凈,確保污水高效排出,為城市環保安全增添活力,也是一件不
不見天日的雨污管網關系著城市的排污成效,如何將這些管網清理干凈,確保污水高效排出,為城市環保安全增添活力,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11月23日,在在三亞市抱坡溪西片區排水管網提質增效工程項目(以下簡稱提質增效工程項目)建設現場,工人們也分工明確,有的操控電腦、有的疏導纜繩,還有的正操作中央控制工業管道內窺攝像機器人檢測設備(以下簡稱機器人)。
據了解,這個機器人前端裝有攝像頭,可以清楚地檢測管道的內部狀況,為后續管道修復、清淤提供科學參考,對城市治理污水有著積極地作用。裝在前端的攝像頭,在進入到管網后,可以靈活多角度旋轉,仔細拍下管道內的每一個角落。
機器人在移動的同時,也將管道內的水流量、水流速度等數據實時傳輸到地面上的電腦里。管道內是否存在破損、變形、滲漏,或者被樹根、碎石等障礙物堵住等情況,都逃不過機器人的“火眼金睛”。“獲取資料后,我們通過對數據和畫面進行分析和研判,就能全面掌握管網‘病情’。”施工單位、中建筑港集團有限公司提質增效工程項目負責人孔德寶說。
相比起人力檢測,機器人下井不僅避免了人工檢測可能出現的無法精準判斷管道病害、耗時長、效率低等問題,機器人錄制的視頻還方便后期反復觀看,對管道問題作出科學診斷,制定更詳細的解決方案,確保排水管網更提質增效,為城市系統治水、科學治水注入科技力量。
免責聲明:本文章由會員“張夕明”發布如果文章侵權,請聯系我們處理,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于本站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