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觀能動性是什么意思(哲學上的主觀能動性怎么理解解釋一下吧)
主觀能動性,又稱自覺能動性,是人類特有的能力和活動,它包括相互聯系的三個方面:
⑴人類認識世界的能力和活動.
⑵人類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動.
⑶人類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動中 所具有的精神狀態.
正確地發揮主觀能動性
1,什么是發揮主觀能動性
發揮主觀能動性就是以客觀規律為指導,以客觀條件為基礎,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
想一想
蘋果為什么總是往下掉
地球有向心力
萬有引力定律!
我怎么就
想不到
想一想
從認識世界來看:
第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是隱藏在現象之中的,人們只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運用抽象思維的能力,才能透過現象揭示事物的本質與規律,從而正確地指導人們的行動.
2,為什么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想一想
怎么過河
從改造世界條件來看:
不管三七二十一,過吧!
想想辦法吧!
第二, 事物不會自動滿足人的需要,人們只有發揮主觀能動性,通過實實在在的行動,利用規律和條件(改變條件,創造條件),才能改造世界,創造美好的生活.
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難度來看:
在科學的上,是沒有平坦的大道可走的,只有沿著那崎嶇的山路,不斷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
認識世界
改造世界
第三, 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種種困難,挫折,甚至暫時的失敗,這就需要有堅強的意志和十足的干勁,需要有充沛的精神狀態.
3,怎樣正確地發揮主觀能動性
(1)尊重客觀規律,按規律辦事.
(2)從客觀條件出發.
原因: 客觀條件始終制約著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3)不斷積累正確的主觀因素.
想一想
憶一憶:
⑴什么是規律
⑵為什么說規律是客觀的
⑶規律的客觀性對人們的活動提出了什么基本要求
⑴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
⑵規律是客觀的,它的存在和發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既不能創造也不能消滅,集中表現為它的不可抗拒性.
⑶必須按規律辦事,實事求是.
原因:
表現:①人們是否按規律辦事,決定著人們發揮主觀能動性能否收到積極的效果.
②人們按規律辦事的程度,決定著人們發揮主觀能動性收到積極效果的程度:
A,越是按規律辦事,收到的成效越大,甚至能做到"事半功倍";
B,尊重或掌握規律的程度越差,辦事的成效也就越差,常常是"事倍功半".
客觀規律始終制約著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制約主觀能動性進一步發揮的主觀因素,主要包括:觀念,能力,方法,身心健康程度.
①主觀因素越正確,越有深度和廣度,就越有利于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
②不同的價值取向,不同的出發點,具有不同的作用.
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還受到一系列主觀因素的制約
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
尊重客觀規律和客觀條件
端正主觀動機
客觀規律制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客觀條件制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能否按規律辦事,決定發揮主觀能動性能否取得積極效果
按規律辦事的程度決定發揮主觀能動性取得積極效果的程度.
要認識事物和改造事物,就必須用一定的條件作用于該事物.不同的條件有不同的作用.
主觀因素越正確,越有深度和廣度,就越有利于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
不同的價值取向,不同的出發點,具有不同的作用.
(1)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以尊重客觀規律(條件)為基礎和前提.
(2)尊重客觀規律,按規律辦事,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
▲4,客觀規律和人的主觀能動性的辯證關系
總之,否認規律的客觀性,片面夸大人的主觀能性作用是主觀唯心主義;只講尊重客觀規律,否認主觀能動性的作用,是形而上學(機械論,,消極論).因此我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必須把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兩者結合起來.
應該是主觀能動性吧,主觀能動性的外延大于意識能動性,主觀能動性包括“想”和“干”,而意識能動性只是指“想”
我活著,有感、有知、有覺,這是自主意識;通過感、知、覺去行是自覺能動性。自我意識是對自己身心活動的覺察,即自己對自己的認識,具體包括認識自己的生理狀況(如身高、體重、體態等)、心理特征(如興趣、能力、氣質、性格等)以及自己與他人的關系(如自己與周圍人們相處的關系,自己在集體中的位置與作用等)。自我意識是具有意識性、社會性、能動性、同一性等特點。自我意識的結構是從自我意識的三層次,即知、情、意三方面分析的,是由自我認知、自我體驗和自我調節(或自我控制)三個子系統構成。自我意識的形成原理包括:正確的自我認知、客觀的自我評價、積極的自我提升和關注自我成長。人生不同的發展階段,其自我意識的形成各有特點。主觀能動性亦稱“自覺能動性”,它指人的主觀意識和實踐活動對于客觀世界的反作用或能動作用。主觀能動性有兩方面的含義: 一是人們能動地認識客觀世界;二是在認識的指導下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在實踐的基礎上使二者統一起來,即表現出人區別于物的主觀能動性。馬克思主義以前的唯物主義雖大都認識到人的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但把主觀意識看作是客觀世界消極的、直觀的反映,根本不了解主觀能動性的作用,因而犯了機械論的錯誤;唯心主義雖承認意識的能動性,但把它的作用加以無限擴大,根本否認客觀規律的存在和制約,認為人的意識可以脫離物質條件和客觀規律,任意發揮主觀的作用,這樣容易將主觀能動性歪曲成了主觀隨意性,因而陷入唯意志論。
能動性是對外界或內部的刺激或影響作出積極的、有選擇的反應或回答。人的能動性與無機物、有機生命體、高等動物的能動性有別,稱為主觀能動性。其特點是通過思維與實踐的結合,主動地、自覺地、有目的地、有計劃地反作用于外部世界。
發揮主觀能動性的意思是:第一,認識世界的能力和活動就是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以正確地指導人們的行動。事物的本質與規律隱藏于現象之中,需要人們發揮主觀能動性運用抽象思維能力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第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動就是說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去利用規律、利用和創造條件,以達到改造世界的目的。事物不會自動滿足人的需要,只有發揮主觀能動性改造世界以滿足人類的需要;第三,人類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動中所具有的精神狀態就是說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必然遇到困難、挫折以及暫時的失敗,這就需要堅強的意志。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克服困難。主觀能動性亦稱“自覺能動性”。指人的主觀意識和實踐活動對于客觀世界的反作用或能動作用。主觀能動性有兩方面的含義: 一是人們能動地認識客觀世界;二是在認識的指導下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在實踐的基礎上使二者統一起來,即表現出人區別于物的主觀能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