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黃河的成語 一脈相承
滔滔不絕
黃河,中國第二長河,也是中華文明的母親河,自古以來便被尊為中華民族的象征和靈魂,流經不同地區,見證了許多歷史事件。黃河水勢浩浩蕩蕩,滔滔不絕,這也成為了一個能形容黃河雄渾的成語。
黃河自古以來被稱為“河奔大海,氣勢磅礴,滾滾向前”,就像一個不斷奔騰不止的怒海。在古代,黃河被認為是溝通玄武山和黃帝故里的通道,幾乎所有的中國古代王朝都在黃河流域建立起自己的王朝,在這里留下了不朽的歷史。而黃河的氣勢恢宏、滔滔不絕之態,也常常成為古代文人墨客贊美的對象。
一脈相承
黃河流域上的文化和歷史財富建立在黃河基礎上,成為中國文明的重要源泉之一。從夏、商、周到漢、唐、宋、明、清,每個歷史時期都有大量重要的文化和人類歷史的路標在黃河沿岸留下。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有文明的種子被在黃河河谷埋下,孕育出了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文明。
黃河文明和中國人民的精神內核是一脈相承。傳說,黃帝率領百族來到黃河,借助黃河沖洗浴身,從而嶄露頭角,成為史前的英雄。黃河成為了中華民族的起源,孕育出了八千年的文明史。從黃河文明中可以看出中華民族“勤勞、勇敢、智慧”的品質,也成為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波瀾壯闊
黃河多泥,水流湍急,流量大,故在雨季汛期黃河水流波瀾壯闊,聲勢磅礴,亦稱黃河泛濫盛世。即便在晴天,仍可望見黃河溝壑標志性的戈壁巖和土坡。沿著黃河流域建造的宏偉工程有黃河大壩、水電站、蓄洪池、堤防、治河工程等。這些工程不只是人類攻克自然的艱難歷史,也是黃河流域增強生態保護、控制洪澇災害能力的重要標志。
在這個過程中,黃河發生了很多的變遷,同時也修建了諸多神奇艱巨的工程。防洪是黃河治理的一個重要方面,黃河泛濫盛世時洪水肆虐,黃河岸邊平原多被洪水橫掃,借助當地的技術和經驗,一座座龍門石橋、古城墻,各式各樣的拱橋壩、船閘爭先恐后地興建著。
治國安邦
黃河流域的長時間洪澇災害不僅給人類的生命財產帶來了很大的破壞,更是成為了各朝各代治理國家、保障百姓安居樂業的難題和考驗。歷朝歷代,黃河治理成為了一項重要工程,不同的統治者致力于治理黃河,并開展大規模的抗洪治沙工程。
同時也有很多像毛澤東一樣的政治家把黃河治理作為國策與人民幸福的聯系;共和國成立后,掀起了第一次黃河治理風潮。1956年至1962年,在全國人民克服重重困難的情況下,順凱渠分三條,東線下達天橋泄利口,發掘兩個暗溝,目的是舍甫琴科水庫落滑、黃河洪水東調、河南省疏浚等幾項工程。黃河治理,不僅是一道看不見的工程,更反映出了中華民族的智慧與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