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傻大鬧寶萊塢 三寶大鬧寶萊塢免費
有這樣一部影史神作。
豆瓣超200萬人打出9.5高分。
電影主人公甚至成為了一個流行文化符號。
它就是《阿甘正傳》。
還有另一部影史神作。
豆瓣評分9.2,至今仍是全球最受歡迎的印度電影。
它就是《三傻大鬧寶萊塢》。
兩部經典電影,在今年產生了奇妙的交集:
《三傻》的男女主演,翻拍了《阿甘正傳》。
帶來了今年最重磅的印度電影——
《阿辛正傳》
Laal Singh Chaddha
它本該是今年最值得期待的印度電影。
男主是印度「國寶級影帝」阿米爾·汗。
女主是卡琳娜·卡普爾,繼《三傻大鬧寶萊塢》之后,兩人時隔13年再聚首。
身兼制片人的阿米爾·汗,用了十年時間才談下《阿甘正傳》的改編權。
劇本前后也打磨了十年。
可翻拍版上映后的反響遠低于預期。
票房成績不理想,評價褒貶不一。
更令人沒想到的是,竟然在印度國內遭到抵制。
問題究竟出在哪了?
今天就來說說這部飽受爭議的印度版《阿甘正傳》。
片頭一片羽毛緩緩飄落,熟悉的感覺回來了。
直到羽毛落在拉辛(阿米爾·汗 飾)腳邊,一段個人史詩拉開序幕。
他拿出一盒印度常見的小吃炸脆球,擠上汁水,送進嘴里。
然后說出了那句經典臺詞:
「媽媽說人生就像炸脆球,即使肚子吃飽了,內心卻渴望更多。」
吃完他熱情地向周圍乘客講述自己的故事。
拉辛的人設和阿甘完全一模一樣。
他來自單親家庭,從小由母親撫養。
智商不高,有點跛腳,不得不靠矯正支架才能正常行走。
母親總是鼓勵拉辛說:
「不要自暴自棄,神明自有旨意。」
可他在學校總是受人欺負,只有女鄰居魯帕關心他,愿意和他玩。
有一次拉辛被同學追打,魯帕讓他跑起來。
于是奇跡發生了,拉辛跑著跑著直接擺脫了矯正支架。
自從解鎖了跑步技能,拉辛的人生也如同開掛般邁上了快車道。
他以特長生的身份進入大學并順利畢業,然后去參軍。
在幾次大戰中全身而退,屢立戰功。
退伍后還被印度總理接見,授予勛章。
拉辛為了完成戰友的遺志,開辦了一家內衣制造廠,并以女神的名字「魯帕」命名。
結果魯帕內衣銷往全國,他狠賺了一大筆。
功成名就后,拉辛用跑步對抗生活的虛無。
跑了好幾年后,成為了舉國皆知的名人。
在這個過程中,拉辛的個人經歷與印度近代的歷史大事發生了重疊。
在電影《阿甘正傳》中,阿甘親身經歷了肯尼迪遇刺,水門事件和越南戰爭。
對應到《阿辛正傳》中,就成了甘地遇刺,藍星行動和卡吉爾戰爭。
火車不斷前進,拉辛越講越起勁,圍在身邊的乘客也越來越多。
誰也想不到,眼前這個穿著樸素的傻小子,竟是有名的千萬富翁。
當火車到站,拉辛也下車了。
因為在這里等待他的是魯帕。
和《阿甘正傳》的情節一樣。
阿甘在被珍妮一次次拒絕后,仍然愿意接受她。
多年過后,拉辛依舊堅定地選擇了魯帕。
兩人度過一段甜蜜的時光后,魯帕因病去世。
拉辛來到她的墓前,追憶似水年華,電影至此結束。
《阿辛正傳》復刻了《阿甘正傳》的敘事模式,再配上阿米爾·汗的演技。
按理說,這部電影的完成度很高。
豆瓣開分7.6,也還算不錯。
但。
在印度和美國影迷打分的IMDb,評分卻跌至5.2分。
口碑翻車的原因在哪呢?
一方面是宗教原因。
《阿辛正傳》上映后,在印度一度遭到抵制。
相關話題BoycottLSC(抵制阿辛正傳)登上推特熱門趨勢。
因為片中對印度宗教極端主義的批評,引發了不少印度教徒的不滿。
這不是阿米爾·汗第一次遇到此等情況。
2014年,他主演的電影《我滴個神啊》就因為揭露印度宗教矛盾,還未上映就遭到印度教徒的抵制。
《我滴個神啊》
《阿辛正傳》對印度宗教矛盾的批判更加直白犀利。
電影把《阿甘正傳》中丹中尉的角色變成了敵軍。
在《阿甘正傳》中,丹中尉是阿甘的上級。
他在戰爭中失去了雙腿,自怨自艾中,得到了阿甘的幫助和鼓勵。
最終他成為了阿甘捕蝦船的大副,重獲新生。
可在《阿辛正傳》中,這個角色被徹底顛覆。
穆罕默德本是戰役中的巴基斯坦敵軍,可拉辛并不知道,看見傷員就往回背。
剛被救下時,穆罕默德甚至想開槍解決拉辛,好在槍里沒有子彈。
戰后穆罕默德被安置在印度,同樣雙腿截肢,成日酗酒。
他對拉辛恨之入骨,可逐漸被拉辛的真誠所打動。
后來答應成為內衣廠的合伙人,幫他推銷內衣。
這個角色的加入,以及兩人的冰釋前嫌,諷刺了印度宗教的極端主義。
說明了因宗教信仰差異而生的仇恨和殺戮是多么荒誕。
此外,電影還完整呈現了印度多元宗教間長久以來的沖突:
1984年,反錫克教大屠殺;
1992年,印度教極端組織強行拆毀巴布里清真寺;
2008年,發生在孟買的恐怖襲擊,這件事后來被拍成了電影《孟買酒店》;
2011年,孟買「7.13連環爆炸案」。
這些事皆因宗教矛盾而起,導致諸多無辜民眾遇難。
當年在甘地遇刺后的騷亂中,拉辛的母親帶著他四處躲藏。
甚至剪掉了他的頭發,以掩蓋他的錫克教背景。
在大學期間,每逢宗教沖突,母親都要打電話告誡他不要外出:
「因為外面在鬧瘧疾。」
后來,當穆罕默德問起拉辛,「你為什么從不祈禱」。
拉辛回答說:
「因為母親告訴我,宗教是導致瘧疾的罪魁禍首。」
電影借主角拉辛之口,將印度宗教矛盾視作傳播病毒的媒介和挑起戰爭的源頭。
對于一個教徒眾多且信仰狂熱的國家,這樣的立場難免成為眾矢之的。
就算有前車之鑒,阿米爾·汗還是選擇勇敢地表達真理。
如果說宗教原因招致的差評,只是極端群體的惡意攻擊。
那么另一方面就是無法回避的抄襲問題。
通常所說的翻拍,是指針對同一個故事,進行恰當的本土化嫁接。
《阿辛正傳》飽受爭議的一點是「逐幀翻拍」。
人物的站位,畫面的構圖,以及剪輯的時機都原封不動「抄襲」了原作。
最典型的是拉辛奔跑的幾個鏡頭,查重率百分之百。
《阿甘正傳》(上) & 《阿辛正傳》(下)
兩人坐在樹上,拉辛教魯帕倒掛。
這一段也是直接照搬《阿甘正傳》。
《阿甘正傳》(上) & 《阿辛正傳》(下)
以及在戰地接受長官訓話的鏡頭。
阿米爾·汗回答問題的神態和語氣,儼然湯姆·漢克斯異地登錄。
《阿甘正傳》(上) & 《阿辛正傳》(下)
還有在戰地醫院里,拉辛和穆罕默德的初次對話。
再對照阿甘和丹中尉,那兩根冰淇淋誰看了不說一聲「李逵和李鬼」。
《阿甘正傳》(上) & 《阿辛正傳》(下)
就連拉辛后期的大胡子造型也直接照搬了阿甘。
類似的場景還有不少,不能說似曾相識,只能說一模一樣。
看多了就有一種東施效顰的拙劣感。
國外網友的評價一針見血:這是一次「cheap copy」。
但話又說回來,即便是粗暴的臨摹,《阿辛正傳》也并非毫無看點。
甚至在某些方面可能還優于原作。
尤其是女主的人物塑造。
《阿甘正傳》中的珍妮像一個工具人,只為襯托阿甘的單純與執著。
她受到彼時美國嬉皮文化,毒品泛濫和自由戀愛思潮的影響,每逢變故就會從阿甘身邊消失。
而魯帕身處欲望和權力交加的寶萊塢。
她為了成名,給黑幫老大當情婦,甘愿被導演潛規則。
她們都是悲劇人物,但《阿辛正傳》賦予了魯帕反抗精神,使其更加鮮活,更加獨立。
片中有這樣一個場景——
魯帕看到拉辛家的幫傭在毆打妻子,她立刻沖過去教訓了幫傭。
因為她回想起在黑幫老大身邊的遭遇,以及被父親家暴的童年。
拉辛與阿甘也略有不同。
拉辛沒有對標阿甘的白人身份成為一名高種姓印度人,反倒是來自錫克教群體。
基于這個身份,拉辛在歷史大事件中只是一個旁觀者。
甚至很多時候他根本無意識,必須通過電視才得知。
右下角寫著 B8C NEWS
而阿甘作為「美國夢」的化身,他是歷史事件的親歷者,推動者。
拉辛身上所折射的價值或許沒那么耀眼,但是更符合「小人物敘事」。
他的人物弧光更加聚焦,更加飽滿,也更加令人信服。
他想要的不是改變世界,只是好好活著。
始終保持善良和正直,總會綻放光芒。
總的來說,《阿辛正傳》是一部充滿遺憾的電影。
任何一個國家的近代史,用「阿甘正傳」的敘事模板拍出來都是一出平民史詩。
比如有「中國版阿甘正傳」《蛋炒飯》,「韓國版阿甘正傳」《國際市場》。
黃渤主演的《蛋炒飯》
《阿辛正傳》本可以成為又一部經典。
可是為了求穩打了一張「半抄襲」的安全牌,導致本土化不夠徹底。
最能說明問題的是把「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中的「巧克力」強行替換成了「油炸球」。
這也讓《阿辛正傳》最終看上去就像是一顆巧克力味的油炸球。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