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潤集團簡介 華潤萬象生活是國企嗎
最近,電視劇《突圍》特別火,它和《人民的名義》是同一作者,主要講了一家央企董事長因貪腐被查處的故事。這是根據真實的事件改編的,這家央企就是華潤集團,故事原型就是前些年華潤被查處的企業高管事件。
華潤的前世今生極具傳奇色彩,它雖然是名附其實的央企,但總部卻在香港。點上關注,帶你了解一個不一樣的華潤。
華潤
1931年,白色恐怖籠罩上海,在一座小樓里,中央特科書記陳云將2根金條交給了一位稚嫩的年輕人,讓他用這2根金條做本錢,在上海開間店鋪,主要目的是在上海建立一個秘密交通站,同時還要賺錢為黨籌集經費以及暗中提供被封鎖的戰略物資。這個年輕人就是華潤的創始人秦邦禮,這家店鋪就是今天華潤集團的前身。
華潤的創始人秦邦禮
為了連接上海與中央蘇區的交通,秦邦禮又在汕頭開辦了“中法藥房汕頭分店”。日軍攻占上海后,秦邦禮又在香港成立了聯和行,公開業務是賣南北方運來的雜貨,但實際上,它除了給延安秘密采購急缺的藥品和物資外,還負責保管和運送海外華橋的捐款、捐物,并在愛國華僑中做統戰工作。
聯和行
抗戰勝利后,周恩來給了聯和行新的任務:打通海上運輸,發展對外貿易。聯和行也因此更名為“聯和進出口公司”。這期間,它打通了香港與東北解放區的海上貿易通道,運輸的緊急物資有力的支持了三大戰役和渡江戰役的勝利。解放前的1948年,聯和公司正式更名為“華潤公司”,寓意中華大地,雨露滋潤。
華潤公司
解放后的1950年,歐美開始對我們實施全面“禁運”,華潤就秘密成立了運輸公司“興隆行,把大量的鋼板、輪胎、橡膠、青霉素、燒堿、鐵皮等,源源不斷的運往這里來,這就是澳門,再通過澳門與珠海陸地相連的拱北進入內地,有力支援了抗美援朝和新中國的經濟建設。
現在的珠海拱北口岸
1956年,華潤向國際貿易商發出了2000多份邀請函,在廣州成功舉辦了第一屆“中國出口商品展覽會“,這就是當今如雷貫耳的廣交會的前身。
改革開放后,華潤更是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改革開放初期,我們要發展制造業,但這個時候,我們是要原料沒原料,要技術沒技術,要訂單沒訂單,要資金沒資金,我們就只有土地和勞動力。于是華潤想的辦法就是,沒有原料就讓外商自己運原料進來,沒有技術,就讓他們帶技術進來,沒有訂單也讓他們自己帶訂單進來,沒有資金,就讓他們先把設備運過來用,然后用產品補償給他們。這就是著名的三來一補模式,此舉開啟了香港制造業向內地大規模轉移的先河。
1983年,華潤改組成集團公司,開始了現代化企業管理制度的探索。1995年,華潤的投資收益首次超過主業的貿易收益。今天的華潤,已經發展成為業務涵蓋大消費、綜合能源、城市建設運營、大健康、產業金融、科技和新興產業等6大領域,擁有實體企業近2000家的綜合性控股集團。擁有雪花、怡寶、華潤萬家、萬象城、雙鶴、東阿阿膠、江中藥業等全國知名品牌,目前位居世界500強第69位。
華潤集團世界500強排名
這就是華潤,一個成立于動蕩年代,歷經風雨的民族企業。再過10年,它就是百年企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