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聲音不記得 如果聲音記得免費完整版
1905電影網專稿“看哭了”“太爛了”...他們看的是同一部電影!
繼《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之后,又一部票房可觀、評論兩級的催淚愛情影片來襲。由郭敬明擔任監制、制片人、編劇,落落導演的《如果聲音不記得》上映首周已蟬聯6天單日票房冠軍,累計票房破2億,超過同檔期大制作電影《赤狐書生》。
在票房取得優異成績的同時,《如果聲音不記得》豆瓣評分卻只有4.2分,被眾多網友吐槽,直指影片消費抑郁癥群體。而“《如果聲音不記得》太好哭”的話題也一度占據短視頻網站熱點前列,一部分網友表示影片催淚,值得一看。
本期《今日影評》特別邀請中央戲劇學院副教授倪駿,一起聊聊電影《如果聲音不記得》。
Part.1
“我從事了很多年電影教學,從專業上看這部電影有很多的bug,但確實它也特別精準,甜甜的戀愛有,虐心的戀愛也有”,倪駿分析道。
“它真的是長進了觀眾的淚點里”,倪駿感慨。誠然,觀眾買賬的煽情點它都具備,很多情侶看片,女孩哭得泣不成聲。由此,《如果聲音不記得》也成為了一個值得探討的重點現象。
和同天上映的《赤狐書生》比較,其觀眾畫像很相似,都是女性觀眾居多,甚至可能就是同一撥觀眾。但《赤狐書生》似乎偏贏不了這部電影。
對此,倪駿表示這“可能跟類型相關”,因為,“李現和陳立農給出的是奇幻故事,少年與書生進京趕考,其故事和類型本身對觀眾的吸引力沒有那么大,它的定位也沒有那么準”。
反觀《如果聲音不記得》,其定位就特別清晰——“大哭片”,觀眾帶著哭的最終目的走進電影。
從始至終,落落導演的電影都很有話題,從第一部《剩者為王》的“剩女”話題,《悲傷逆流成河》的“校園霸凌”話題,再到這部電影的抑郁癥話題,就“挺容易讓這個片子上熱搜,也很容易由此再催化很多觀眾來看電影”,倪駿說。
在倪駿看來,郭敬明監制、落落導演的團隊市場分析非常精到,目標觀眾“被圈定得特別死”,24歲以下的女性是他們面向的最大觀眾群體。
“她們沒有什么社會經驗,沉浸在純愛世界里不能自拔,就挺受用的”,倪駿分析道,“女孩們會想象,有這樣一個完美男友跟我談戀愛該有多好”。一部又一部作品試驗出來這條路——驚天動地的戀愛+虐心情節,就能夠有共情與共鳴。
Part.2
這樣的影片,評價自然是兩極化的。
一方面,網絡上觀眾對這部電影的吐槽五花八門,認為這部電影沒有真正關注抑郁癥群體,而是在消費抑郁癥,還有觀眾認為其煽情非常廉價;另一方面,也有很多觀眾表示看哭了,在短視頻平臺上,“《如果聲音不記得》看哭了”一度登上熱點。
放置于今年大環境中,經歷了上半年疫情的困擾,觀眾需要一些途徑來釋放情緒,“這部電影的創作者應該感謝觀眾有這一需求,即需要在年底找一部電影,到影院里去哭一場”,倪駿說。
伴隨著催淚情節,影片中充斥著閃回畫面,自帶BGM,鋪滿配樂,“章若楠好像有18場哭戲”,倪駿回憶道,“她要演一個抑郁癥患者,就得不停地哭,最終哭得撕心裂肺”。
“這種電影不一定代表創作者的審美”,倪駿坦言,“也許落落和郭敬明也不認為這是一部多么牛的電影,他們可能真的在做一件商品,鎖定目標消費者然后滿足他們,做出他們喜歡的東西”。
“我一直在做電影教育方面的工作,在中戲當老師,我想我們的學生看完這種電影時,一定也覺得這絕對不是個好電影”,倪駿說。但它仍有值得學習之處,即對目標觀眾的精準鎖定。
“不能角色拿到票房就是好電影,我再三地告訴創作者和學生,它真的不是一部好電影”,倪駿說。
一個好的電影市場,一定是什么樣的影片類型都有,但制作水平也應同步提升。同類型的影片《滾蛋吧!腫瘤君》就曾非常真誠且感同身受地把絕癥患者所面臨的真正困境展示出來。
“你要做抑郁癥,就好好做抑郁癥”,倪駿說,“抑郁癥患者要談戀愛,就得好好琢磨怎么談,而不是只顧著奇觀化,而留下許多劇情漏洞”。
這可能是創作者應該思考的問題——不僅僅讓觀眾在生理上痛哭一場,更要在他們心里留下更多值得回味和思考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