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堂驚掠琵琶聲 穿堂驚掠琵琶聲是一本完結嗎
知道這部小說是因為在貓耳看到夏磊老師是這部作品的主役之一,便默默記在心上,留待他日享用。嗯,很癡迷磊哥配的《有匪》《千秋》和《殺戮秀》。
某天刷知乎意外看到一篇帖子,說高臺樹色太太退圈了。震驚之余去了解了原因,很遺憾,沒想到是通過這種方式認識她,愿她在三次元平安順遂、喜樂無憂。
于是耐不住性子,到長佩看了小說,又在貓耳聽了廣播劇。小說和劇居然都免費!什么神仙作品!
廣播劇略去了一些經典場面,初聽頗為可惜,沒想到后來成為我重聽最多的劇集之一。
可能因為情節比較簡單,都是兩位老師的互動,可以一直聽這兩把好聽的聲音,滿足我的私心。
廣播劇和小說的氣質一致,淡淡的,柔柔的,聽著、看著讓人覺得心里很寧靜,像午后閑暇靜坐時,起了微微的涼風。
《穿堂》很短,像我這樣看書慢吞吞的選手半天也能看完。風格素淡,仿佛淙淙清泉撫過心田。
軍工工程師孟新堂和胸外科醫生沈識檐因為一曲琵琶結緣,隨著對對方的了解漸深,初見時的驚艷和好感漸濃,于是用一腔愛意,同看一院四季。
書中的故事和情感沒有動輒重生、縱躍千百年的驚心動魄,亦無國破家亡、生靈涂炭的恩怨情仇。
親友逝世、親赴災區、為工作所難,和普遍的生活相通,亦是尋常人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最大的事。卻又借了作者的人物設定和文筆描繪,使文中的浪漫和詩意棲居在普通人的生活之上。
翻看喜愛《穿堂》的評論,很多都談到這本書對自己的影響:因為沈識檐而選了醫學專業;因為文風清新、人物三觀通透,常翻來平靜浮躁的心;因為向往這樣的感情,選擇等待并找到了和自己合拍的愛人……
《穿堂》借由兩位主人公處理生活和工作的態度及方式,潤物無聲地予人啟發和力量。你會愿意相信,這世上確實是有人這么做選擇的,自己不是獨一個,而也終于會有一個人,會懂你。
就從人生觀、擇業觀和愛情觀這三個俗氣的方向來梳理下這部小說吧。
圖片來自《穿堂驚掠琵琶聲》廣播劇,畫師 [email protected]
1.做一個鮮活有趣、通透謙卑的人
孟新堂和沈識檐都是活在自己節奏里的人,還有點保守和傳統的感覺。
孟新堂初識沈識檐,是在茶館里聽到他隨手撥弄、穿堂而來的琵琶聲,后來發現這人還養了一院子的花,雅致脫俗,連說話,在他心中也帶了詩意。
更重要的是,內心篤定勇敢、溫柔慈悲,卻好像理所當然如此,珍貴而不自知。
賺到了。
殊不知沈識檐也暗想,賺到了。
孟新堂,寫了一手好字,做一手好菜。他的愛好有點古董——做剪報,每天把報紙上喜歡的內容剪下來,貼在本子上,一天不落。估計現在很少人做這個了。
他說話做事嚴謹認真,無法保證的東西不會說,不夸夸其談,不隨口許諾,一本正經中自帶獨有的浪漫。
他看待世界有自己的一套體系,溫和包容中自有堅定,但不會把這套強加給別人,也不去評判他人選擇的對錯,只在對方征詢時,娓娓道出自己的看法,供對方參考。
這兩個人,互相看到對方身上的閃光點,在旁人眼中也是優秀出眾的人,但他們對自己的看法,卻是樸素而謙遜的。
因為知道得越多,見過越多優秀的人,越體會到自己的不足和渺小,越懂得尊重和敬畏。
我要做一個怎樣的人?過怎樣的人生?
孟新堂和沈識檐提供了一種可能性。
知情識趣,有自己的喜好,任世界浮華流轉,我自有自己的堅守和節拍。看他倆的生活,有趣有愛,感覺心里的節奏都慢了下來。
2.擇一份樂在其中、實現價值的職業
孟新堂和沈識檐的工作都比較特別,是容易引起人們思考家國情懷、理想抱負和生命意義的領域。
孟新堂在軍工家庭長大,從小和父母聚少離多,但他沒有怨言,理解并尊重他們的選擇,明白父母的崇高之處和他們工作的意義所在。
后來他也成了一名軍工工程師,并清楚地知道為此將付出大部分時間和一部分自由,家庭永遠排在工作之后,還可能有危險。所以他一開始不舍得去愛沈識檐,不忍他受苦。
前輩因為失蹤被調查,可能按最壞結果處理,他沖領導發了脾氣,歇了一陣,最后仍是回去,因為“不能讓前人的心血白費”,因為“不能覺得看到了一點世界的復雜,就憤世嫉俗”。
孟新堂的設定讓我想起許多為國鞠躬盡瘁的偉大人物,無以言表,唯有滿腔的敬意。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中張譯和任素汐那一眼對視,看一次落淚一次。
而沈識檐,因為父親是醫生的緣故,他從小便覺得做醫生很有意義,喜歡,高考志愿便報了醫學院。
那年是非典,他目睹很多叔叔阿姨沒能回家,同學們都改報志愿,他依然報了。后來父親因為醫鬧去世,母親大受打擊,不久也隨父親而去。
他很痛苦,也曾猶豫。汶川地震時他去了災區,便決定此生為醫。因為醫鬧也罷,人心也罷,跟生命比起來,都是輕飄飄的東西。
我是在疫情爆發期間看的《穿堂》,評論里都說沈醫生這會兒應該在湖北了。這是他會做出的選擇,而孟新堂也必然會支持他。
去年初因為醫鬧受傷的陶勇醫生,很可能無法重回手術臺,他打算從事科研和公益科普,繼續投身喜愛的醫務相關工作。
我看他的視頻和圖片,仍是一臉溫柔、笑意盈盈、眼中有光的模樣,沒有分毫戾氣,令人動容。我覺得這就是沈識檐在現實世界中的樣子。
《穿堂》很美,也比較理想化,但無礙我們重新思考:我為什么從事現在這個職業,我從工作中獲得了什么?
“我們選擇一個職業,不是因為它能帶給我們多少榮耀、多少財富,而是我們認同它的意義。”
3.等一個三觀合拍、相依相伴的愛侶
孟新堂問沈識檐“你想要的愛情是什么樣的”,后者回道“三觀合,彼此信任,相依相伴”。
沈識檐和前任分手是因為對方肉、體出軌,那人說沒有哪個男的能在面對誘惑時沒有反應。沈識檐不信,于是他等了許久。
而孟新堂談過一個對象,后來再沒遇到心動的人。直到他們遇到彼此。
文中用《I found you》這首歌設置了一個情節,來描述他們的相遇:
“你可是我苦等30年,才遇見的人。”
初見面,孟新堂33歲,沈識檐30歲。
晚嗎?不晚。能遇到兩情相悅、相知相伴的愛人,什么時候都不晚。(哦!打著真愛名義去傷害另一個人的就不要算進來了)
每個人都是由TA的經歷、時間和思想成就的,相遇早了,也許并不是各自心儀、合拍的類型。
而現在,我帶著我的故事遇到你,時機剛剛好。勢均力敵的兩個人來一場水到渠成的邂逅,談一世細水長流的深情。
這倆人的戀愛沒有誤會,沒有拖泥帶水,也沒有什么轟轟烈烈,像他們所喜歡的煙火日子,柴米油鹽調配出無窮的美妙滋味。
兩個相愛的人在一起,白水也是甜的。
Yesterday I saw a lion kiss a deer.昨天,我看到一只獅子吻了一只鹿。
很美的句子。
孟新堂也給了很美的解釋:我可以吻你,只要我愛你。沒有弱肉強食,也無關身份階級和性別。
沈識檐問孟新堂,你是獅子嗎?這個提問巧妙、隱晦又溫柔。
孟新堂回答,不重要。
兩人關于這個的問答,既體現他們合拍的三觀,又寫盡刻到骨子里的柔情和體貼。
是獅子還是鹿不重要,只要和你在一起。一切完美得剛剛好,是從未想象到的好。
往期內容:
1.《默讀》解讀文章匯總
2.《天官賜福》解讀文章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