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多利亞的秘密 轟動全球98法國時裝秀
不知道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中國很多的樓盤、消費場所,都取名叫“維多利亞港灣”、“伊麗莎白莊園”等等外國名字。大約是2007年吧,在大連呆了一段時間,住處右邊就有一個巨大的“維多利亞宮”,白天陰沉沉的,沒什么人。問當地朋友后才知道,那是一個巨大的洗澡池子,里面有世界上所有的洗澡方法,一句話,只要有錢,想怎么洗澡就怎么洗澡。
維多利亞的英文是“Victoria”,這個單詞前面好像就是那個“V”的意思。維多利亞女王是英國歷史上比較有名的女王,她當政的時代叫“維多利亞時代”;她的后代基本都是歐洲王室,所以,她又被稱為是“歐洲祖母”。實際上,別看女王高高在上,她的個人生活也很苦逼,不見得比普通人快樂多少。今天就說說“維多利亞的秘密”。
維多利亞女王——英國漢諾威王朝末代國王兼印度女皇
維多利亞女王生于1819年5月24日,她于1837年6月20日繼位,1838年6月28日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1876年5月1日加冕為印度女皇,是英國歷史上在位時間第二長的君主,長達64年,僅次于伊麗莎白二世女王,這個女王還在位,已經七十多年了。
維多利亞是喬治三世的孫女,愛德華王子的獨生女;她母親是比利時第一任國王利奧波德一世的姐姐維多利亞公主,所以她也被取名叫維多利亞。維多利亞從小在德國長大,接受其舅父利奧波德一世的監護。這個舅父利奧波德一世對她的影響比較大。1837年,威廉四世去世后,維多利亞即位為王。
維多利亞時期,是英國自由資本主義空前發展繁榮的幾十年,國家各方面實力都是世界一流。這時的英國加大了殖民地擴張,形成了英國最強的“日不落帝國”時代。所以后來英國的遺老遺少們總是懷念這一歷史,稱之為“維多利亞時代”。
女王的初戀是沙皇
無論哪個時代,想有成就,小時候快樂無邊是不行的,因為家里再有錢,知識和習慣不是一下就成為自己的東西,要不斷地訓練才行。那些小時候快樂無邊的孩子,長大基本要痛苦搬磚,要還小時候的債。維多利亞女王的童年是不快樂的,她被她那極端保守的母親用幾乎與世隔絕的方式保護著、教導著。
因為她的母親希望她成為一個真正的淑女,不要有任何出格的行為,不受當時英國王室流行的糜爛生活方式影響。那時的貴族們大多有私生子,連國王威廉四世都有。學習方面,除了行為舉止、文化禮儀,她還要學習英語以外的語言,主要是法語、德語、意大利語和拉丁語等。
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維多利亞女王,從小就很有主見,待人接物落落大方,又多才多藝,和外國使團見面,各種語言隨時切換。英國老百姓簡直愛死了這個王室公主,她每到一個地方都是人山人海;外國使團對維多利亞也是贊賞有加。維多利亞這么受歡迎,連國王威廉四世都有點嫉妒。
英國的王位繼承很有規矩,在喬治四世于1830年去世,威廉四世繼承王位,維多利亞成了王位繼承人;如果威廉四世去世,維多利亞還是個未成年人,那么英國就會出現垂簾聽政的局面。1837年,威廉四世恰好在維多利亞十八歲時就死了,剛剛年滿十八歲的維多利亞接任國王,開啟了歷史上的“維多利亞時的”。
詩人歌德說:青年男子誰個不善鐘情?妙齡女孩誰個不善懷春?這是我們人性中的至神至圣。1839年,維多利亞正好20歲,花季年齡。貴為女王,其實也是人,雖然從小受過嚴格訓練,處理國政有條不紊,但當女王遇到一身戎裝、英俊瀟灑的亞歷山大王子(俄羅斯尼古拉一世沙皇的長子――亞歷山大二世)時,立刻變得不能自拔:女王無條件地愛上了亞歷山大王子。
維多利亞女王的日記中寫道:我見到了皇儲,我們在圣喬治大廳用餐,皇儲是那么親切友好,我真的愛上了皇儲,我從未如此快樂過;我們一起跳舞,一起歡歌,一起分享快樂時光;我興奮得直到早上5點才睡著。···她還寫到:我想我也永遠不會忘記,他的微笑那樣迷人;我真的很愛這位可愛親密的年輕人。
國王的婚姻不自由,離婚不自由,結婚也不自由。維多利亞女王對亞歷山大二世的愛戀引起了英國議會的不滿,因為那時的沙皇俄國咄咄逼人的對外擴張幾乎得罪了歐洲所有國家,貴族們把沙俄恨得要命;再加上歐洲貴族對沙俄又有點看不起,覺得他們不是純正的白人。貴族、大臣們逼著女王和亞歷山大二世劃清界線。
沙皇尼古拉一世也不同意兒子與英國女王的戀情,因為這明顯不符合國家大計,影響以后的擴張。他命令兒子趕快回國,免得時間長了搞得不可收拾。而維多利亞已經是女王,亞歷山大王子也是下一任沙皇,他們考慮的已經不僅僅是自己的男歡女愛了。
最后他們分手了,維多利亞女王在她的日記中寫道:“皇儲緊握著我的手,他的手是那么溫暖,他看起來很蒼白,他說他永遠不會忘記這段日子,我吻了他的臉,他也十分深情的吻了我。與這位深情可愛的年輕人的分離使我感到非常悲傷,我是真的愛他。”
再回首已百年身,這對兩人再次見面是1874年,那時,王子已經是歐洲人見人怕的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維多利亞也是名震世界的女王兼女皇。
真命天子是表兄
維多利亞嫁給了她舅舅的小兒子、表弟阿爾伯特親王。實際上兩人很早就認識,也算是青梅竹馬、門當戶對。阿爾伯特是一個聰明、有教養、有才華的貴族子弟,為了娶到維多利亞女王,他放棄了比利時王國國王的繼承權。他們的婚姻都不是自己做主的,是維多利亞女王的母親早就和自己兄弟訂好的。
自從與亞歷山大王子分開后,維多利亞女王對結婚有些抗拒,甚至寫信給舅舅,說自己與表弟本就沒有婚約。但是,在母親和舅舅的安排下,兩個年輕人再次見面了。此時的阿爾伯特已經長大,他風度翩翩、英氣勃發,長得俊美的臉上還留著青年人剛長的胡須。維多利亞女王再次陷入了不可自拔的狀態,她愛上了這個表弟。
1840年,維多利亞女王和阿爾伯特親王結婚了。這一對金童玉女的婚姻轟動當時的歐洲,他們那么般配,又那么恩愛。尤其阿爾伯特親王的博學和風度,贏得朝野一致好評,連他說話的腔調、表達問題的態度,都成了貴族青年模仿的樣板。維多利亞女王結婚時,一改以前貴族結婚穿毛皮大衣的傳統,她穿上了一襲拖尾長達18英尺的白色禮服,配上白色頭紗,材料全部都是昂貴的中國錦緞。女王結婚時的樣式立刻成為潮流,一直至今。
婚后,維多利亞女王和阿爾伯特親王非常恩愛,他們共有九個孩子。1861年,阿爾伯特親王對女王打擊很大,女王一度把自己隱居起來。后來,在使命感的支撐下,女王走出陰霾,承擔起治理國家的職責,但是性情和以前判若兩人,對阿爾伯特親王的思念一直伴隨她的終生,即使晚年她對身邊男仆有些曖昧,這與對親王的思念不矛盾。
印度男仆
自從丈夫阿爾伯特親王去世后,女王陷入在悲傷之中。但作為國家元首,她又不得不工作。一個女人,也是要有自己的慰藉,有自己傾訴的對象。女王有一個叫布朗的蘇格蘭男仆,她和男仆獨處時,男仆就是她的感情寄托。但在1883年,這個男仆死了。
1887年是維多利亞女王繼位50周年,英國舉行了隆重慶典,殖民地的印度王子也來了,他還給女王帶來了兩個“會來事”的仆人。女王選中了其中一個叫卡里姆的,因為他看起來不是太黑,高大健康。據說自從這個高大帥氣的卡里姆來了以后,守寡多年的維多利亞女王心情好多了。女王還給這個印度人很多賞賜,包括賞賜他大片的印度土地。
女王從來不掩飾對這個印度男仆的喜歡,她對人說:“我是多喜歡他,他溫柔善解人意,給我帶來安慰”。女王還天天給這個仆人寫信,表達自己的感情。女王甚至和這個男仆徹夜獨處。而卡里姆也不客氣,他津津有味地讀女王寫給他的信,甚至利用女王的信任為印度穆斯林爭取一些寬松的政策。
看著女王這么喜歡這個印度男仆,王室、貴族、大臣都很抓狂,他們恨不得殺了這個黑乎乎的印度人,但是攝于女王的威望,他們又不敢;他們勸女王,說這個印度人是間諜,但女王又不信,她毫不在乎外界怎么看她和男仆的關系。1895年,女王不顧所有人的反對,授予卡里姆“印度帝國勛章”。不得不說,維多利亞女王繼承了典型的“漢諾威王朝”放蕩不羈、我行我素的作風。
1901年,維多利亞女王死了,接班的愛德華七世趕緊把這個印度人第一時間打發回印度,還逼他交出來所有女王寫給他的信。然后派特工到印度,要他們守口如瓶,保守秘密。這個印度人倒是至死也沒有說什么,但是他的后人不知在哪里弄出了“卡里姆日記”,把所有的事抖落個干干凈凈。當然,這本日記的版權可不是一點點錢啊。
名副其實的“歐洲祖母”,英國的一個時代
維多利亞女王共育有九個孩子,他們大都與歐洲各國的王室成員結婚成家。比如:女王的大女兒嫁給了德國腓特烈三世,養的兒子是德國皇帝威廉二世,養的女兒嫁給了希臘國王,成了希臘王后;女王的嫡孫女莫德公主嫁給挪威國王哈康七世;還有個孫女是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皇后,后來被蘇聯的布爾什維克給殺了,結下的仇恨,到現在英國還耿耿于懷;······西班牙、挪威、瑞典、羅馬尼亞、南斯拉夫等等,幾乎歐洲王室都有他家的血統,所以,維多利亞女王又被稱為&34;歐洲的祖母&34;。
在維多利亞時期,英國是最強盛的,所以,維多利亞女王也就成了英國繁榮的象征,各種地方以“維多利亞”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