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五力模型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美團
最近看到多家媒體報道:格力成立了一家餐飲管理公司,其經營范圍包含了外賣遞送服務、食品互聯網銷售等。
其商業目的不言而喻,格力準備進軍外賣行業,與美團、餓了么搶占市場。
對于其格力的商業布局已經有很多文章分析過,也不是老李寫此篇文章的目的。我想借由此事來跟大家聊一聊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為什么從格力事件,我會想到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因而打敗你的不一定是你的同行,而是跨界,就像蜜雪冰城不知道有一天中國郵政會賣咖啡奶茶,方便面巨頭想不到外賣興起會大幅降低其市場份額,美團餓了么沒料到格力準備與他們搶占外賣市場。
也許有人會說:這些都是跨界的商業行為,我們無法預料和干預。
但真的如此嗎?我們對此難道就束手無策了嗎?今天我就借格力進軍外賣事件用波特五力模型來分析外賣市場和其競爭環境。
首先先介紹下什么是波特五力模型:
最早由邁克爾·波特提出,將大量不同的因素匯集在一個簡便的模型中,以此分析一個行業的基本競爭態勢,可以分為5個競爭作用力:
購買者的議價能力:購買者想要的無非兩點:更低的價格和更高的服務或產品,因而對商家而言存在降價壓力。
比如說:剛開始美團餓了么等一眾外賣平臺采用現金補貼,低價搶占市場策略。
供應商:供應商的議價能力會影響行業的競爭策略,它們可以通過改變產品的價格、質量,開拓新的服務項目來影響行業。
這里典型的就是星巴克,星巴克由于其高客單價,且門店數量遍布各大商圈,具有強大的議價能力,能夠在餓了么平臺獨辟「專星送」,且有特定的外送箱、外送冰包等
同行業競爭者:企業間的競爭就是一個行業內企業的直接對抗,相互之間的利益緊密聯系,但又彼此競爭,使自己能夠獲取相對優勢。
正如格力如果進軍外賣市場,其直接競爭者正是美團餓了么。
潛在進入者:一些大型的互聯網企業更容易在瓜分完畢的市場搶得一席之地,導致整個行業利潤降低。
除了格力,抖音、京東也在加速布局餐飲外賣行業。抖音重點投入了本地生活業務、京東成立餐飲業務部,開展外賣試點工作都是在搶占外賣市場這塊蛋糕。
替代品:即便處于兩個不同行業的產品,也可能互為替代品,共同搶占著消費著的心智,進而影響企業現有的競爭策略。
譬如預制菜、速凍食品、半成品等都有可能成為外賣的替代品。
借此,大家是不是更能理解什么是波特五力模型,這個模型可以回答“是否要進軍一個新行業”這個問題。以及如何與供應商建立長期合作?如何利用成本優勢?該采用何種競爭策略?如何降低潛在進入者的威脅等均可以通過波特五力模型的得到答案。
接下來,我將帶大家完整的演練如何應用波特五力模型:
Step 1:組建一個7人左右的跨部門團隊,參考波特五力模型框架,各自寫出其五大競爭力量。
Step 2:分別統計購買者議價能力、供應商、同行業競爭者、潛在進入者、替代品名稱,并對其競爭力量強弱進行集體投票
Step 3:將統計好的數據導入FineBI,對其結果進行可視化操作,選出得票最高的2-5種競爭力量進行結果展示.具體操作如下:
- 導入數據源-將屬性、類型拖入橫軸中,將指得票拖入縱軸中。
- 選擇多層餅圖,添加標簽、大小、修改顏色。
- 最后成果展示:
最后,干掉你的,從來不是你不知道的,而是你以為你知道的。回復”BI”即可獲取同款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