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人的丹尼斯 丹尼斯大賣場官網
英國第一位女首相撒切爾夫人,因其政治上的鐵血手腕,被外人稱為“鐵娘子”,對當時的英國經濟和社會文化做出了突出貢獻,在英國歷史上擁有極大的關注度和影響力。撒切爾夫人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和她丈夫的大力支持脫不開關系。
人們常說“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后永遠站著一個偉大的女人”,這話放在撒切爾夫人身上就要變成“一個偉大女人的背后永遠站著一個了不起的男人”。撒切爾夫人背后的男人,叫做丹尼斯。
不同于一些站在成功女人背后的“軟飯男”,丹尼斯本人出身于一個富商家庭,也曾經經營過一家不小的公司,可以說是個小有成就的男人。對這樣的男人而言,要放棄自己的事業支持妻子的事業,是一個十分艱難的決定。
丹尼斯對撒切爾夫人一見鐘情并主動追求最終抱得美人歸
撒切爾夫人出生于一個英國小鎮上的普通家庭,父母經營著一家小雜貨店,生了撒切爾夫人姐妹兩個孩子。雖然出身不高,但撒切爾夫人的父母對她要求極高,而且撒切爾夫人的父親對政治十分感興趣,常常培養她們姐妹在政治方面的素養和能力。
從很小的時候開始,撒切爾夫人就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下對政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同時,撒切爾夫人的父親還曾經當選過某一屆當地的市長。
在父親競選市長期間,撒切爾夫人一家都曾上街幫父親游說拉票,這段經歷讓撒切爾夫人積累了一定的競選經驗。親眼見證過父親的成功后,撒切爾夫人更是對這種政治生活十分向往。
對比之下,撒切爾夫人的丈夫丹尼斯出生于一個倫敦的富商家庭,可以說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貴少爺。單從丹尼斯的個人愛好中,就可以看出他的家境十分優越。丹尼斯喜好打高爾夫球,這可是一項名副其實的富人運動。
在丹尼斯和撒切爾夫人初次相遇時,撒切爾夫人剛剛被提名為選區議員候選人不久,而丹尼斯已經是家族企業的總經理了。
在遇見撒切爾夫人之前,丹尼斯一直是一個害羞靦腆的人,但初次見面時,他卻主動提出要送撒切爾夫人到車站。而撒切爾夫人回憶起二人的初遇,只有“不算特別有魅力,但人還不錯”這樣的評價。不難看出,從一開始,丹尼斯就是先淪陷的那個人。
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后,丹尼斯向撒切爾夫人求婚了,然而滿懷期待的丹尼斯卻被撒切爾夫人委婉拒絕了。原因很簡單:丹尼斯曾經離過婚。
當時的撒切爾夫人滿心的熱情都撲在政治事業上,根本不想在男人身上浪費時間,而嫁給一個離過婚的男人更是很有可能會成為她政治生涯中的一個小污點。對于本就沒有什么背景和助力的撒切爾夫人而言,這種污點還是盡量避免得好。
但是,撒切爾夫人的父親卻認為丹尼斯“人很不錯,經濟實力也非常雄厚”,是個適合結婚的人。父親希望撒切爾夫人選擇丹尼斯,理由很簡單:做議員的薪水太低了,撒切爾夫人需要一個能夠長時間供給她參與政治活動所需資金的人。
以撒切爾夫人的家世,肯定是拿不出這筆錢的,不過對丹尼斯而言,這根本不算什么大錢。同時,丹尼斯十分尊重并表示會支持撒切爾夫人的政治理想和事業,更是從來沒有對她的事業指手畫腳過,這讓撒切爾夫人的父親認為他是一個值得托付的男人。
兩個人結婚后也曾遭遇婚姻危機但丹尼斯主動做出了犧牲
1951年,兩個人正式結為夫妻,并在兩年后生下了一對龍鳳胎。值得一提的是,撒切爾在自己生子的這一年,考下了律師資格證,她對自己的高標準嚴要求,從此處可見一斑。
一個準媽媽,竟然還能花費時間去備考律師資格證并通過,這其中的困難是很多人都難以想象的。可惜撒切爾夫人的這種嚴于律己在外有用,回到家中卻避免不了地會成為她對家庭失職的原因。
生完孩子后,撒切爾夫人再次回到了屬于自己的“戰場”上,繼續自己的從政之路。等到撒切爾夫人成為保守黨議會的成員之后,她和丹尼斯的婚姻曾經出現了唯一一次的危機。
這次危機的起因,主要還是撒切爾夫人和丹尼斯兩個人都有些工作狂的特質,大家都忙于自己的事業,沒有時間分給自己的家庭。在長達5年的時間里,兩個人都幾乎沒有什么時間在一起度過,更別提享受家庭生活了。
就在撒切爾夫人的政治事業如日中天時,丹尼斯的公司遭遇了危機,這也是造成他們夫妻婚姻危機的直接誘因。
當時撒切爾夫人的薪水并不高,而丹尼斯一家,包括他的母親和妹妹等親人,都要靠自己的公司養活,這讓丹尼斯不得不重視自己的事業。公司經營遇到大麻煩后,丹尼斯差點兒崩潰,他的私人醫生表示:“這么拼命工作,身體肯定會垮”。
切身感受到自己身體的變化后,丹尼斯明白自己不能再繼續這么拼下去了,他給自己放了一個小長假,到南非去走一走看一看,想用這段時間仔細想清楚自己接下來該怎么辦。
在南非,丹尼斯想通了自己的夫人不可能放棄政治事業,同時如果他們夫妻二人都繼續自己的事業的話,很可能會漸行漸遠,最終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
回到英國后,丹尼斯選擇賣掉自己的公司,為了維持一大家子的開銷,他沒有讓對方一次性買斷,而是設法讓自己進入了董事會,可以獲得每年一定的利潤分紅。
此后,丹尼斯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了他們的婚姻中,他還給撒切爾夫人買了一枚戒指,寓意“永恒”。在丹尼斯看來,如果自己的這些犧牲可以換來他和妻子的幸福婚姻,那么這一切就都是值得的。
從二人認識至此,丹尼斯一直都在為撒切爾夫人的政治抱負讓路和犧牲,同時還為其提供了大量的支持,即便在外人看來這可能不大公平,但對丹尼斯而言,他是樂在其中的。經歷過一次婚姻失敗的丹尼斯,對感情更加珍惜,對撒切爾夫人也更加珍惜。
丹尼斯對撒切爾夫人從政之路從始至終都給予了大力支持
很多人都說,撒切爾夫人的成就和她的丈夫丹尼斯數十年如一日的付出脫不開關系,這種說法可以說是大多數人的共識。丹尼斯對撒切爾夫人的付出和支持,絕對不僅僅是單純地放棄自己事業這么簡單的,在其他很多方面,丹尼斯也一直都在支持撒切爾夫人“追夢”。
即便在今天,女人從政受到的非議也是很大的,更何況是在撒切爾夫人那個時代。那些刻板保守的政客們常常因為她女人的身份而攻擊她,每每這個時候,丹尼斯總會陪伴在撒切爾夫人左右,用言語和行動去寬慰她。
盡管撒切爾夫人在外表現十分冷酷,但回到家中,夜深人靜時,難免也會有脆弱受傷的時候,丹尼斯對她的療愈作用,遠比很多人想象中大得多。
撒切爾在自己的自傳中這樣描述到:“我的婚姻是幸福愉快的,在那樣舒適的環境里做一個已婚的年輕女人簡直像在天堂。”
丹尼斯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為撒切爾夫人營造一個極好的環境和條件從政,除了金錢上的支持外,丹尼斯還親力親為幫撒切爾夫人的競選游說拉票,如同撒切爾夫人曾為她的父親做過的那般。
每當撒切爾夫人信心不足或產生膽怯時,丹尼斯都會一直在身旁鼓勵她、贊美她,幫她建立自信心。而當撒切爾夫人因為政治上的事情心煩意亂時,丹尼斯就成了她的“出氣筒”。
對于丹尼斯的重要性,撒切爾夫人曾經這樣表示過:“沒有丹尼斯,我又能在政治上達到怎樣的高度?……沒有丹尼斯,我在政治上將一無所成。”
或許有些人會認為丹尼斯內心一定十分不平衡,畢竟很少有男人愿意為女人的事業放棄自己的事業,但丹尼斯本人對此始終是不怎么在乎的態度。
早在丹尼斯選擇撒切爾夫人時,他就明白這個女人注定不會為了家庭生活過多停留自己的腳步。同時,同為工作狂的丹尼斯十分欣賞撒切爾夫人對待工作的認真態度,這讓他對自己的妻子更加著迷。
在丹尼斯看來,他選擇這樣一個女人時,就已經想好了自己要更多地為家庭付出,而這種付出是他樂意的。不過,丹尼斯也并不是如外界傳聞的那般,為了撒切爾夫人完全放棄自己的事業。
丹尼斯只是做出了一定的犧牲和讓步,而非完全地放棄自我,在他看來:“我必須把我的工作放在首位。”不得不說,在工作狂這點上,這夫妻二人十分一致,這種共同的思維方式或許也是他們能保持52年婚姻的秘訣之一。
因常年缺少陪伴和幼時將兒女放在寄宿學校導致晚年孤獨
夫妻二人是一對工作狂,所以他們的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被送去了寄宿學校就讀。不管寄宿學校的條件多好,從心理教育的方面來講,對孩子而言都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很多在寄宿學校長大的孩子,都在不同程度上有一定的心理問題,撒切爾夫人在政治上所向披靡,然而遇到這種事情,卻是無能為力的。即便后來丹尼斯公司遇到麻煩后,他賣掉了公司,工作也變得輕松了許多,但丹尼斯并沒有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孩子身上。
在兩個孩子的記憶中,母親一直忙于政治,而父親要么在忙工作,要么把時間花在自己感興趣的球隊上。兩個人都沒有什么時間管孩子,這讓他們的孩子從小就十分獨立,但也造成了他們長大后對父母并不親近的后果。
尤其是孩子們在寄宿學校上學后,除了放假,一家人根本湊不齊,更別提培養家庭成員間的感情了。本來這就讓撒切爾夫人和孩子們間的親子關系極差,她本人的一些舉動,更是加重了親子關系中的問題。
在撒切爾夫人小時候,她的父母對她要求十分嚴格,讓她爭取事事做到優秀,與之對應的,他們并不愿意向自己的女兒表達愛意,更排斥身體接觸。
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下,撒切爾夫人也變得開始拒絕身體接觸,轉而用眼神代替。她的兒子曾經說過:“媽媽一點兒也不喜歡肢體接觸,她是通過注視你的方式來表達她的愛意的。”
很多時候,肢體接觸是快速拉近人們之間距離的有效方法,而撒切爾夫人的這種做法很容易給人一種距離感,讓她們本就不怎么樣的親子關系更差了。
她的女兒曾經這樣回憶:“在母親心里,她的政治抱負,早已讓她忽視了家庭和其他一切社會生活。”從這些話里,不難看出女兒對母親的埋怨之意。
撒切爾夫人年輕時常年沒有時間陪伴自己的孩子,等到她老年后,孩子們也并不愿意和她接觸。
2003年,丹尼斯去世,這個比撒切爾夫人大了10歲的男人完成了守護自己公主的使命離開了人世。驟然失去摯愛的撒切爾夫人本想和自己的孩子們多親近,然而兒子4到6個星期才愿意去看望她一次,女兒更是經常連續幾個月不愿意去見她。
撒切爾夫人夫妻對孩子的教育也可以說是失敗的,女兒稍微好一點,只是行事作風潑辣了些,兒子則因策劃過在赤道幾內亞發動政變的事情被南非判了4年,罰款數百萬。
如果撒切爾夫人能夠在事業和家庭之間找到一個合適的平衡點,或許她的晚年生活也不會如此孤獨凄慘。然而人生沒有如果,2013年,撒切爾夫人因中風離世,“鐵娘子”的風云一生終止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