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機器人的下一次飛躍不會來自成人行業!
現在,你可能會看到越來越多關于陪伴機器人的頭條,但現實是陪伴機器人技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從技術上講,陪伴機器人目前還不存在,或者至少沒有媒體經常描述的那樣。成人領域最接近《西部世界》的陪伴機器人其實是一個解剖學上正確的物理玩偶。
現在,你可能會看到越來越多關于陪伴機器人的頭條,但現實是陪伴機器人技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從技術上講,陪伴機器人目前還不存在,或者至少沒有媒體經常描述的那樣。
在成人領域,最接近《西部世界》的陪伴機器人其實是一個解剖學上正確的身體玩偶,活動能力有限,可以連接到移動APP上進行口頭交流,給人以與人工智能互動的錯覺。
《西部世界》
當然,這種情況不會一直發生,但是陪伴機器人的快速進步很可能來自成人領域之外。機器人技術的新發展是建立更多的移動結構和智能替代方法,這可能會尋求更具創造性的機制,而不是復制一個真人大小的娃娃,它可以說話,但缺乏更多類似人類的能力。
拍照時像揮桿一樣
這個謎題的一個關鍵部分還沒有解決(至少沒有說服力),那就是找到一個整合身體智能的方法,而不是簡單的手勢。而德國機器人制造商Festo則開發了“仿生手”,一種配備人工智能的氣動機器人手,可以學習如何最好地處理不同物體,完成很多抓取手勢。
顯然,在工廠流水線和服務機器人領域,它可以作為替代工具幫助他人,它的靈巧性可以保證安全行為。
仿生手
參與人類互動
2019年,一個無性別機器人形式的佛教神“明達”將向公眾開放。明達由禪寺和大阪大學智能機器人教授石黑浩開發,由鋁和硅制成。它售價909,090美元,可以移動眼睛、頭部、手臂、手和軀干。
雖然它不會走路,但至少可以像人一樣做手勢。通過在它的左眼植入一個攝像頭,它知道在哪里看,并且可以保持眼神交流。它缺乏感知的性別,這將允許崇拜者與它互動。把這個想法變成陪伴機器人,可能會有一些有趣的效果,和對典型陪伴機器人的反應不同。
Mindar
石黑浩的副手小川奈那解釋說:“一切都取決于誰在看機器人。如果有人要把機器人當人,就會有一些元素代表男性形態,反之亦然。”
據報道,智能技術工程師對提高安卓系統的智能感興趣。小川奈那解釋說,雖然明達可以向游客傳達非常復雜的信息,但這個開發項目將提供對問題更敏感的互動,并提供更獨立的情感。但Mindar不是第一個,“索菲亞”是世界上第一個擁有公民身份的機器人!
現有的伴侶機器人和明達的潛力之間的區別可能是更緊密的連通性。機器人變得更能刺激思維,刺激智力和身體互動,而不是現有的接受能力弱、被動、沒有生命的玩偶,它們擁有定制的“個性”,甚至是可預測的個性,來滿足你的每一個需求。
機器人
人工智能試圖復制的神秘和智能元素使與機器人的交互更加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