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正在制定
9月12日,2021世界機器人大會在京閉幕。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9月11日的大會主論壇上表示,工信部正在制定“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重點提升產業創新能力,夯實產業發展基礎,增加高端產品供給,拓展應用深度廣度。
辛國斌指出,中國工業機器人2020年裝機量占全球44%,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發展潛力巨大,機器人技術融合應用日趨“泛在化”,產業生態體系正在不斷完善。
● 本報記者 楊 潔
見習記者 彭思雨
產業規模快速增長
本屆世界機器人大會全面展示了機器人本體、關鍵零部件和產業鏈上下游前沿技術和應用成果,共有110余家參展企業的500多款展品亮相。其中,有20款在本次大會上首發,涵蓋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三大種類。
辛國斌表示,“十三五”以來,中國機器人產業實力持續增強,產業規模快速增長。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連續八年穩居全球第一,2020年裝機量占全球44%。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2020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從7.2萬套快速增長至21.2萬套,年均增長31%。
辛國斌表示,全球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不斷提升,工業機器人已成為智能工廠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機器人聯合會統計顯示,全球制造業機器人密度從2016年的每萬人75臺增長到2019年的每萬人113臺;中國由2016年的每萬人71臺增至2019年的每萬人187臺。
新松機器人創始人、總裁曲道奎表示,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在7月11日發布的市場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機器人銷量較上年明顯回落。受疫情影響,2020年全球機器人銷量增速下降2%,而中國銷量增速為19%。
隨著醫療、養老、教育等行業智能化需求的持續釋放,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蘊藏巨大的發展潛力。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規模以上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制造企業營業收入529億元,同比增長41%。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耀南指出,中國近幾年出臺了一系列機器人產業政策法規,機器人產業已經成為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辛國斌在大會上表示,中國機器人產業總體尚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很多關鍵核心技術仍然有待進一步突破,高端供給仍然不足,行業應用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為加快推動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信部正在牽頭制定“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重點提升產業創新能力,夯實產業發展基礎,增加高端產品供給,拓展應用深度廣度。
從“工業化”到“泛在化”
在世界機器人大會展區,3C智能制造、物流機器人正在作業,外骨骼機器人、手術機器人、柔性機械臂等協作機器人紛紛亮相,掃地機器人、送餐機器人、機器狗、仿人形機器人等服務娛樂產品備受矚目,防爆巡檢機器人、消防機器人、人工智能垃圾站等特種機器人琳瑯滿目。辛國斌指出,機器人技術融合應用日趨“泛在化”,機器人化的智能裝備已無處不在。
工業制造領域集成應用深化拓展。辛國斌指出,目前國內工業機器人已在47個行業大類、129個行業中得到廣泛應用。面向各行業智能化改造升級的實際需求,機器人企業不斷創新產品和解決方案,行業應用逐漸向家具、實體、冶金、建筑、紡織、鑄造、鍛造、陶瓷衛浴等傳統行業延伸,有效解決了勞動密集型企業用工難的問題,以及惡劣環境、高風險作業等行業的痛點問題。
“今天我國機器人產業尚處于1.0到2.0階段。1.0的機器人是由控制器、減速器、伺服器以及完備的人機界面組合而成的自動化的機器。近幾年,通過加入視覺感知、軌跡規劃等技術實現機器人2.0。”王耀南指出,“未來在學術界、工業界及產業界要求向服務機器人、協作機器人為代表的機器人3.0階段發展。”
“我們看到機器人已經走出工業領域,在服務、醫療健康、教育、安全等領域逐漸發展壯大,并且未來這些市場很可能要快速超越工業機器人市常”曲道奎認為。
辛國斌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服務機器人產業逆勢增長。2020年我國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約為283億元,同比增長37%。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清潔消毒機器人、無接觸室內配送機器人廣泛應用于餐廳、酒店、醫院及隔離點等場景。
協作機器人方面,湖南瑞森可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楊帥說:“協作機器人打破了傳統工業機器人結構化的應用局限性,實現人機交互協同作業,能夠應用在復雜多變的場景中。中國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但國產機器人市場份額較低,高端制造領域市場份額更是不到5%。不過,協作機器人國產自主品牌在國內的市場份額較為可喜,為國產機器人和智能制造提供彎道超車的機會。”
上市公司加碼布局
辛國斌指出,中國機器人產業生態體系正在不斷完善,機器人整機、零部件和系統集成等領域已經出現大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綠的諧波、埃夫特、天智航等企業陸續登陸科創板。資源和創新要素加速向機器人產業基礎好、發展潛力大的地區集聚。京津冀地區、長三角地區、粵港澳大灣區等優勢地區機器人產業集群加速發展壯大。
綠的諧波在國內率先實現了諧波減速器的工業化生產和規模化應用,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30%。
服務機器人領域,骨科手術機器人龍頭企業天智航的“天璣2.0”產品在今年2月獲批上市,產品序列呈現增長態勢,關節機器人正處于臨床試驗階段。公司9月10日公告披露,公司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將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3.4億元用于“天璣”“天璣2.0”產品的研發體系、銷售體系和運維體系建設,以適應行業和公司產品的快速發展。
傳統機器人龍頭企業加速向產業鏈上下游拓展。新松機器人在其2020年年報中披露,公司初步建立了新松工業軟件平臺體系架構,發布PLC、伺服系統、CNC共3個系列核心部件產品。
埃斯頓今年7月公告,公司通過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7.80億元。多年來,公司已經形成集自動化核心部件及運動控制系統、工業機器人和機器人集成應用的智能制造系統于一體的全產業鏈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