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創機器人:虧損將是未來常態
2021年9月24日通過港交所聆訊的「微創醫療機器人」,它的母公司是被投資者稱為「能產生上市公司的上市公司」的「微創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微創醫療”)」,挺拗口,但是人家的版圖還是很大的。
一、分拆上市
微創醫療分拆多家公司上市:心脈醫療(科創板)、心通醫療(港)、微創醫療機器人(港),目前還有正處于問詢狀態的上海微創電生理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9月微創醫療赴港上市,首日大漲100%,2021年2月心通醫療赴港上市,首日也是大漲54.26%。參與港股打新的投資者最喜歡看到這樣的場景,鹿鹿被這翻倍上漲給慣得,后來竟然看到30%的利潤都感覺少,還是自己太年(tan)輕(lan)。2020年12月,港股公司微創醫療發布公告稱,建議分拆微創醫療機器人的H股于港交所主板獨立上市,與中金公司簽訂了科創板上市輔導協議。2021年6月,上市公司向聯交所申請批準分拆公司股份于聯交所主板上市及買賣。至此,微創醫療機器人逐漸完成分拆,步入正軌。
二、公司概況及產品
公司是全球第一梯隊的手術機器人公司,創立于2015年,致力于設計、開發及商業化創新手術機器人,以協助外科醫生完成復雜的外科手術。
下表是公司主要產品及在研產品
公司目前有9 款產品,其中3 款旗艦產品,6 款在研產品。
3 款旗艦產品:圖邁(腔鏡手術機器人)、蜻蜓眼(三位電子腹腔內窺鏡)、鴻鵠(骨科手術機器人),均已獲準進入“綠色通道”。
圖邁:腔鏡手術機器人,在泌尿外科手術上應用,并將應用擴展至婦科、胸科及普外科復雜手術,具有操作靈活、精準、安全的特點。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圖邁在首款也是唯一一款由中國企業開發并完成注冊臨床試驗的四臂腔鏡手術機器人,圖邁有效性重點手術成功率不劣于達芬奇Si手術系統(da Vinci Si)。
備注:達芬奇Si及較新型號達芬奇Xi是獲國家藥監局批準的腔鏡手術機器人,至今在中國廣泛使用。
蜻蜓眼:是為檢查腹部、胸腔及骨盆區等器官而設計的三維電子腹腔內窺鏡。通過細微切口插入腹壁,并在探查時沿途收集影像。
鴻鵠:是專為關節置換手術而設計的骨科手術機器人。用于全膝關節置換術(即TKA)的應用,同時,公司也會開發設計鴻鵠在全髖關節置換術(THA)中的應用。
目前,蜻蜓眼最近獲得國家藥監局批準,而圖邁、鴻鵠處于注冊批準階段。
6 款在研產品:脊柱手術機器人、經支氣管手術機器人、TAVR手術機器人、R-One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自動針頭瞄準機器人系統、ISRobot Mona Lisa機器人
三、財務數據
營收:目前公司產品仍然是在研發中,沒有產品商業化,無任何產品收入和銷售成本。公司主要的凈收入來源于金融資產利息收入、外匯收入及政府補貼。
虧損:2019年虧損6980.1萬,2020年虧損2.15億,2021年前兩個季度虧損2.44億,其中公司研發和行政開支是支出大頭,燒錢模式繼續進行中,公司號稱未來虧損將是常態。
四、投資信息
在A輪融資前,公司股東為上海默化、上海擎敏、上海擎赫、上海常壟上海擎興、上海邁錦,分別持股64.76%、11.43%、9.32%、9.72%、3.7%、1.06%。
A輪融資:上海默化和上海常隆同意轉讓9.52%股權給投資者,合計20億。A輪融資后,微創機器人估值225.1億人民幣。
B輪融資:上海常隆同意轉讓2%股權給投資者,合計5億人民幣。B輪融資后,公司估值250億人民幣。
公司完成上市前最后一輪融資后,上海默化以52.76%的股份成為最大的股東,而高瓴則以8.05%的股份成為最大的投資機構。
五、資金用途
公司募集資金主要用來產品的研發(包括圖邁、骨科手術機器人、其他候選產品等),也用于擴建公司的產能及增強制造與供應鏈管理能力、公司的正常營運等。
六、小結
微創系迎來的這一只新股微創機器人,技術過硬,而且微創系歷史上市表現還是很好,高瓴資本為最大投資機構,它未來能夠成為國版的達芬奇呢?
微創機器人赴港上市,小摩、中金站臺,高瓴重倉,期待一下。
*注: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以上建議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