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VR上兩會,也許走錯了地方!
本報記者 許 茜
即將落幕的兩會,不僅是代表、委員們共商國是的盛會,也成了各家媒體科技較量的戰常長槍短炮少不了,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裝備更讓人眼花繚亂。
然而,這些“VR新聞”“無死角觀察會場”“立體看兩會”的名頭背后,呈現的多是360度全景的會議圖片或視頻。一位上會記者直呼,這感覺“并不VR”。
這只是全景拍照
“這只是全景展示,還不能算是虛擬現實。”北京理工大學信息與電子學部主任王涌天委員對科技日報記者說。
“虛擬現實有其明確的定義。”王涌天介紹,虛擬現實產品應該符合“3I”特征——沉浸(Immersion)、交互(Interaction)和構想(Imagination),其中沉浸感和交互感尤為重要,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這些VR新聞只是提供了全景拍攝和瀏覽,特別是在手機上直接觀看時,與真正意義上的VR有距離。“它只提供了虛擬現實可以360度觀看這樣一個功能,但難以讓人產生沉浸感和交互感。”
“在兩會報道上,虛擬現實的優勢不明顯。”王涌天說,對于嚴肅會議,人們更多關注主席臺、發言人及其發言內容,所以實現360度直播也沒有太大意義。“VR或者AR(Augmented Reality,增強現實)用于會議時,對于遠程的小型會議更有幫助,可以幫助兩組或多組不同地點的參會人員實現類似面對面的交流。”
虛擬技術尚難照進現實
雖然VR能帶來更強的臨場感,但王涌天坦言,由于優秀的VR新聞制作周期長,技術或制約新聞的時效性。
“真正意義上的VR新聞的制作難度,比普通新聞要難上許多。除了呈現360度畫面之外,還應該提供立體視覺功能,最好再增加用戶可參與的交互內容(如新聞中主要人物的身份及其背景信息等等),才能真正發揮VR新聞的優勢。”
一些媒體工作者坦言,時效性要求不強的報道,新聞機構或許還能有相對充足的時間完成復雜的VR視頻制作。但對于那些硬新聞來說,等完成這些工序后,這條新聞早已不再具備新聞價值。
讓VR新聞扎實落地
在王涌天看來,虛擬現實與新聞結合重在場景感。“一些重大突發新聞事件出現后,場面非常震撼,僅有二維的畫面難以進行全面展示,這時VR就能派上用常”
此外,還有體育賽事直播。“運用多臺不同角度的攝像機,必要時加入無人機拍攝,可以三維重建整個比賽空間場景。利用VR技術,觀眾可以在足球場的任意角度去觀看比賽,甚至可以‘站’在足球場中間。”
“隨著全景新聞作品逐漸增多,用戶對這一形式不再具有強烈的新鮮感。”王涌天認為,新聞用VR不應僅僅只是噱頭,而要讓觀眾獲得實實在在的體驗感,讓虛擬現實加速內容的傳播。(科技日報北京3月12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