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程:800學者“云端”相會 解譯人工智能密碼

日前,800余位專家學者云端相聚,參加哈爾濱工程大學舉辦的主題為“解譯智能密碼,智創藍色未來”2020年人工智能技術青年網絡研討會。
此次云端研討,來自涉及人工智能領域的多家單位的專家學者,聚焦“人工智能+船、海、核、石油”基礎理論研究、關鍵技術和學科交叉應用,研討人工智能與船、海、核、石油領域當前熱點方向、關鍵技術的研究現狀及發展態勢。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副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合出席了會議。
據有關專家介紹,人工智能技術不斷向船海核行業領域進軍,未來將對船海核行業發展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哈爾濱工程大學校長姚郁在開幕式致辭中談到,人工智能的“效率”價值在這場全球疫情“阻擊戰”中發揮了遠超想象的重要作用,世界從未像今天這樣迫切需要人工智能人才和科技。哈工程要將人工智能與“三海一核”辦學特色、傳統優勢學科深度融合,打造國際一流、具有鮮明海洋特色的人工智能科技創新體系,成為海洋、海防智能化高素質人才培養和高水平科學研究高地,引領智慧海洋發展。
姚郁在會上提出三點建議:一是聚焦服務國家戰略,圍繞應用做科研,抓住真問題,解決真需求,干出真成果,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二是夯實學術基礎,敢于挑戰創新,做出原創性、顛覆性的工作,支撐科學研究的可持續性發展;三是開展廣泛合作,大力推動協同創新。加強基礎和應用融合,加強與各位專家學者、兄弟高校的聯系和合作,攜手并進,共同推動智能科技發展,共同締造智能世界。
劉合院士作了題為“油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探討”特邀報告,從生產需求闡述了人工智能技術在石油行業領域的重要作用,從亟待解決的科學問題、發展目標及技術路線方面指明了人工智能技術在石油領域的發展方向和應用前景,提出人工智能與石油技術的交叉融合將為“共享中國石油”的實現提供強大科技支撐。
大會還安排了24個青年教師學術報告。這些報告涵蓋類腦芯片、認知科學、圖神經網絡、表示學習等人工智能領域前沿方向和研究熱點,以及人工智能在船舶與海洋工程、核工程、水下機器人、腦影響基因組學等領域的關鍵技術進展、應用現狀及發展態勢。
據了解,哈工程人工智能領域發展基礎雄厚、路線明晰。該校作為國內服務船海核行業領域特色鮮明的研究型大學,在智能水下機器人、模式識別、計算機視覺等領域具備較好的歷史傳承和較強的技術能力。
學校2018年6月成立了人工智能研究院,采取“人工智能+船海核特色”交叉融合發展路線,推動人工智能和傳統優勢學科的深度融合與發展。 近年來,哈工程在海洋自主無人智能裝備領域聚焦發力,在水下機器人集群、水面無人平臺等領域保持技術領先;在數字化智能制造領域,研制推出的數字化發動機將傳統設計向預測設計轉變;在智能船舶等技術上也實現重要突破。
人工智能技術在眾多行業發展當中都有參與,可以說正是人工智能其應用的廣泛性才導致了人工智能如今的不斷發展。而我們現在整走在人工智能技術探索發展的這條道路上,未來很長,人工智能的道路我們也無法下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