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均衡發展
本文轉載自【人民日報];
近日,由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和中國語言智能研究中心主辦的第三屆中國智能教育大會在西安舉行。 多位專家學者對國家智慧教育政策引導,前沿技術引導和產品應用轉型等方面進行了探討,進一步探索智慧教育與教育均衡發展的新模式和新路徑。
漢語言智能研究中心主任周健認為,智能教育是以大數據為基礎,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準確計算學生的知識庫,學科傾向,思維類型,情感偏好和能力潛力,依據認知規律和教育規律,科學實施因材施教,實現人才素質的個性化培養和全面提升。他說,人工智能是實現教育生態重建的有效手段。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廣泛應用,它將改變教育的時空場景和供給水平。 規模的前提下,使個性化,多樣化的教育成為可能。 目前,智能教育處于起步階段,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許多專家對人工智能教育的均衡發展充滿期待。 “偏遠地區的農村兒童還可以享受IN班智能作文批改系統由優質教師。” 周健以一款智能產品在會場展出為例。 產品只需通過“上傳-修正-評價”的簡單步驟,人工智能助手可在2秒內對提交的中文作文進行精細的修正和評價。 在一些偏遠山區的試點應用表明,學生的主動性顯著增強,作文水平大大提高。 為此,大會特別推出了“智慧教育扶貧助智”公益行動,漢語言智能研究中心,中國人工智能學會,IN課堂,愛心家校,北京教師精彩筆等共同向貴州,廣西,甘肅,寧夏等地捐贈了一系列智慧教育產品,讓更多的孩子享受科技帶來的智慧成果,促進教育高質量均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