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西湖是哪個城市(.國家5旅游景區“瘦西湖”位于哪個城市)
位于浙江的揚州市
閱讀全文 >瘦西湖位于揚州邗江區,瘦西湖和邗江都是古揚州的重要文化代表,有三段歷史是了解它們必須知道的:第一段,邗江為古揚州發祥地,因吳王夫差而得名;第二段,瘦西湖是世界文化遺產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三段:瘦西湖到清代康乾時期基本成型,揚州標志五亭橋就出自瘦西湖。第一段,邗江為古揚州發祥地,因吳王夫差而得名瘦西湖所在的邗江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地名,因為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邗江”是揚州的古稱,“邗江”這個名字是因春秋時期,吳王夫差在揚州開邗溝、筑邗城而得名, 自有“邗江”這個名字至今,已經有2500多年的歷史。可以說,這里就是揚州文化的發祥地。現在,在邗江區境內,還有很多與瘦西湖齊名,甚至歷史比瘦西湖更悠久的古跡,其中包括禪宗“四大叢林”高旻寺、千年古剎大明寺、漢廣陵王墓、隋煬帝陵等。宋代著名詞人姜夔著名的《揚州慢》中所描述的”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說的就是這個邗江。第二段,瘦西湖是世界文化遺產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位于古揚州發祥地邗江的瘦西湖,很多人都以為就是一座“比杭州西湖瘦一點的湖”,其實事實卻并不如此,瘦西湖早先并不是湖,而是著名的隋朝大運河的一部分,因此,2014年,瘦西湖也是作為“大運河”遺產點之一而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根據史料的記載,瘦西湖是由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不同時代的城濠連綴而成的帶狀景觀,并始終與大運河保持著水源相通的互動關系。可以說,瘦西湖是由古代揚州城的護城河不同河段連起來形成的,后來因為揚州鹽運的發達,而為揚州各界商人和官府鹽運御史共同出資出力,疏浚形成了開闊的湖面。第三段:瘦西湖到清代康乾時期基本成型,揚州標志五亭橋就出自瘦西湖瘦西湖真正以現在的瘦西湖面貌出現,大致是在清朝的康熙年間,在那個年代,揚州市著名的鹽運的樞紐,揚州鹽業特別發達,鹽商業特別有錢,處于漕運的需要,鹽商們出資疏浚了瘦西湖的水域,并在瘦西湖四周修建起了各種各樣的亭臺樓閣,再加上康熙、乾隆兩位皇帝多次下江南的推動,形成了瘦西湖的繁榮,和豐富的人文景觀。我們現在在瘦西湖景區內看到的徐園、小金山、五亭橋、白塔、二十四橋、萬花園、云棧等名園勝跡,都是自隋唐以來,逐步建立起來的,其中“二十四橋”成為宋詞中的經典意境,而“五亭橋”,則成為了揚州公認的城市標志,可以說,瘦西湖就是揚州的城市名片。
瘦西湖,原名保障湖,位于江蘇省揚州市城西北郊,總面積2000畝,水上面積700畝,游覽區面積100公頃[1]。瘦西湖本名保障湖。乾隆年間錢塘(杭州)詩人汪沆慕名來到揚州后將其喚作瘦西湖[1]。瘦西湖在清代康乾時期已形成基本格局,有“園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譽。瘦西湖主要分為14大景點,包括五亭橋、二十四橋、荷花池、釣魚臺等。1988年瘦西湖被國務院列為“具有重要歷史文化遺產和揚州園林特色的國家重點名勝區”。2010年被授予國家AAAA旅游景區[2]。2014年,作為“大運河”遺產點之一的瘦西湖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3][22]。2021年11月,瘦西湖景區進入第一批國家級文明旅游示范單位名單[23]。
1、位置不同瘦西湖在江蘇揚州,是揚州市內的一條湖,而西湖在浙江杭州。這兩個湖位置根本不在一塊兒!2、大小不同西湖面積60多平方公里,瘦西湖6.38平方公里。差不多11個瘦西湖,才是一個西湖的大小。瘦西湖在揚州境內或許是比較大的湖,但是跟杭州西湖比起來,還是小了點。3、形狀不同瘦西湖跟西湖名字不同,而名字反映出來的,則是兩個地方形狀的差異。瘦西湖為什么叫瘦西湖呢?說起這個,還有一段故事可聽。原來,當年鹽商在湖上泛舟游覽,因為覺得瘦西湖原名保障湖不好聽,便想著取一個好聽點的名字。因為瘦西湖迂回曲折,雖有20里長,風景也不輸于杭州西湖,想著是否要叫“小西湖”,但若叫“小西湖”,總有種長他人志氣的感覺,于是就在那里想啊想,終于得到一個書生的幫助,得名“瘦西湖”。于是瘦西湖這個名字就傳下來了。而西湖跟瘦西湖相比,顯然就不是那么狹長清瘦的。西湖更像是一個圓圈,環湖一周的話大概在10公里左右。4、風景不同瘦西湖的風景主要在湖面風光,可乘船游覽,也可在岸上游覽,但西湖除了這兩種可以游覽,還能去到西湖周邊的群山上觀光。瘦西湖主要的精彩在于水的風景,而西湖的精彩則是山水的結合。行走在西湖邊上,不需多費力就能遠看遠處的青山,而大多數的山,都是可以去爬的,比如龍井山、靈隱邊上的北高峰、寶石山等,且離西湖并不遠。那么,瘦西湖要怎么游覽呢?瘦西湖游覽,很簡單,從正門進去,然后照著導覽圖游覽一遍就可以,因為景區內規劃明確,根本不會走錯路。而西湖游覽,雖然也有導覽地圖,很多時候還有小紅帽志愿者幫你解答困惑。但如果想要游覽完全部的行程,光看導覽是沒有用的。需要提前計劃,因為西湖很大。西湖游覽,怎么樣走的路線更好呢?作為一個是西湖邊生活多年的人,我來推薦一條我自己會走的路線。從少年宮出發,經過斷橋、孤山,回到北山街,繼續往北走,走到蘇堤時直直穿過蘇堤,蘇堤靠近北山街的這一頭有岳廟這一景點,靠近西湖另一側南山路那一頭則有太子灣公園、雷峰塔、凈慈寺等景點。
揚州瘦西湖的名字來歷與杭州西湖有點關系,不過稱為瘦西湖似乎有點委屈了。無奈當時西湖的名聲太大,只能屈居西湖之下了。總的來說,江南美景都有相似之處。揚州瘦西湖也不例外。瘦西湖最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隋煬帝時期。爭議很大的隋唐大運河開通后,原本只是類似護城河的瘦西湖,因為與運河相貫通,船只可以方便出入,命運就此得到了很大改變。有了運河,促成了隋煬帝楊廣三下揚州的歷史典故。上圖這座橋據說與楊廣的巡游也有關系。杜牧有一首很有名的詩歌,“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其中二十四橋是上圖的這座橋。這么孤單單的一個橋洞的橋,為何被稱為二十四橋呢?話說楊廣當年巡游時,船到此橋后,剛好隨船有二十四位嬪妃,即興取了這個名稱,也沿用至今。瘦西湖過去并不叫瘦西湖,自隋唐開始一直到清朝,不同時期的護城河連就了現在的瘦西湖。至于過去叫什么名稱并不重要。瘦西湖的興起根本還是源于揚州的鹽商。出手闊綽的鹽商為了美化家鄉環境,不斷對瘦西湖進行維護清淤修整,一直保持了很好的江南特色的園林景觀,到乾隆下江南的時期,瘦西湖已經被譽為甲天下的園林,可見在瘦西湖里,人工雕琢的痕跡還是非常多的。據說乾隆年間有一位有名的杭州老鄉兼詩人來瘦西湖旅游,看到了瘦西湖的美景后,不禁當場即興朗誦了一首詩歌,“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至此以后,瘦西湖的名稱便傳開了,加上乾隆皇帝在此也修了很多亭臺樓閣,瘦西湖變得非常有名了。下圖的這座白塔,傳說就是因為乾隆的一個夢而起。乾隆皇帝南下揚州時,住在這附近,夢到了一座白塔,然后就說這里應該有座塔。下面的鹽商便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響叮當之勢,一個晚上就用鹽堆起了最早的白塔。。。總之,揚州瘦西湖自身的歷史和故事很多,美景也自有特色,雖然因為一首詩獲得了跟西湖掛鉤的名稱,實際上沒有太大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