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郁安神顆粒 解郁丸適合什么人吃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面臨新冠疫情的全球肆虐,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曾表示,新冠肺炎的大流行不僅給世界帶來挑戰也影響了數百萬人的心理健康。據統計,目前全球有近10億人患有精神障礙疾病,其中,人們最為熟知的精神疾病是抑郁癥,目前全球預計有3.5億人患抑郁癥。疫情之下,人們的精神心理問題日趨突出,抑郁癥群體發病率也不斷提高,我國抑郁癥患病率達2.1%。 臨床意義上的抑郁癥則更嚴謹地被定義為一種以抑郁心境為主要特征的情感障礙,通常會出現的癥狀包括長時間的過度憂郁、避開人群、無法在任何活動中感到快樂以及部分軀體功能失調,如失眠或幻痛等。
抑郁癥古已有之,回望中醫藥的千年歷史,古人也會因為各種原因身患郁癥,《黃帝內經》中便有關于“郁”病的觀念。在成都博物館熱展的“發現中醫之美——中國傳統醫藥文物特展”上可以看到關于《黃帝內經》的介紹,它編定成書于西漢(前2?前1世紀),但主要篇目內容在戰國時期已經形成。因此,至遲于此時,古人就將憂郁、心境低落等負面情緒,與體質、臟腑功能失調、情緒過度等問題聯系起來。
這部中醫基礎理論經典,對中國后世醫學的發展有重要影響,展出的《黃帝內經素問》便是明代萬歷年間的刻本。其中《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里更有記載:“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即認為人類的怒喜思憂恐這五種情緒過度就會導致肝心脾肺腎這五臟受到傷害。
《黃帝內經素問》明吳昆注
成都圖書館藏
古人在郁癥問題上將肝郁作為解決的核心。中醫理論認為,“百病生于氣”,而“肝為百病之源”,意思是,肝能保證全身氣機暢達,通而不滯,散而不郁,從而使五臟氣機通暢、氣血調和,百病不生,故有“肝能養五臟”之說。由此可見,中醫解決抑郁的關鍵是疏肝理氣。除了調暢情志、勞逸結合、適度運動和穴位按摩等常見的傳統調理方式,中醫藥組方的搭配用藥也十分重要。
歷代名醫發現了多種可抗抑郁的中草藥,大多具有疏肝解郁、鎮靜安神的作用,比如柴胡、半夏、甘草、小麥、蘇梗、元肉、夜交藤、酸棗仁、刺五加、合歡花、合歡皮、琥珀、朱砂、香附、青皮、陳皮等。此外,還有一些單方,也就是單味藥,對抑郁也有很好的療效,如貫葉金絲桃又稱為貫葉連翹或圣約翰草,其藥為藤黃科植物。據歐盟草藥典記錄,貫葉金絲桃是歐洲常用于治療中輕度抑郁癥的草藥,其療效和化學藥物相差無幾。
刺五加
(圖片來源于網絡)
貫葉金絲桃
(圖片來源于網絡)
疏肝解郁的常用藥包括解郁安神顆粒、棗仁安神膠囊、歸脾丸、柴胡疏肝丸、交通心腎膠囊,以及安神鎮驚丸、朱砂安神丸、腦安膠囊、酸棗仁膠囊、安神補腦液等。而在傳統組方的基礎上,治療抑郁癥的中藥新藥更是不斷進行優化升級,2020年10月發布的《中藥大品種科技競爭力》報告中,我國首個治療輕中度抑郁癥的中藥新藥——舒肝解郁膠囊入選2019年中藥大品種名單。
舒肝解郁膠囊的主要成分為貫葉金絲桃和刺五加,貫葉金絲桃源自歐美,是一種引進種植的草藥。康弘藥業在研發過程中應用現代化的植化分離鑒定技術,對舒肝解郁膠囊的活性成分進行了藥效驗證并最終確認,發現其次生代謝產物主要包括素駢二蔥類化合抑物、黃酮類化合物和藤黃酚類衍生物,在臨床驗證中,與經典化藥氟西汀以及安慰劑進行了多項RCT對比研究,結果顯示,舒肝解郁膠囊在治療輕、中度抑郁癥的療效與鹽酸氟西汀相當,優于安慰劑, 全面改善抑郁相關軀體和核心癥狀,不良反應較小,為中輕度抑郁患者提供了較為安全有效的解決方案。
古往今來,抑郁癥一直存在,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對抑郁癥的認識日漸完善,在治療疾病的方案上不斷突破創新,優化治療效果。中醫解決肝郁問題具有豐富的傳統經驗,結合現代科學體系中的循證醫學,在有效性和減少副作用方面不斷驗證和創新,為患者帶來更加安全、有效的選擇,中醫藥也在當下為治療人類精神疾病竭誠盡智、不斷努力。
本文由濟生堂藥業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