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萸肉的功效與作用 山茱萸配什么壯陽
在中藥大家族中,山茱萸是一味比較有意思的藥材,它不同于其他藥材,它既可以補陽,又可以補陰,是一味陰陽雙補之要藥。
山茱萸在秋末冬初采摘,秋主收,冬主藏,這個時候的天地自然,一派收攝之象,所以山茱萸的藥性定是有收斂,收澀的一面。
據說,近代大醫張錫純在用山茱萸時,一定要親自嘗嘗它的味道,熬出來的湯藥要極酸才有奇效。
中醫認為,酸入肝,酸味的食物或者藥物一進到體內,肝就變得歡喜起來,所以山茱萸可以補肝。
傳統中醫認為,山茱黃具有補益肝腎、澀精固脫的功效,對于人體健康有著重要的補益作用。
民國大醫張錫純擅長用重劑山茱萸治療虛證、脫證及身痛肢痛,其用量為30-120克,療效卓越,幾能起死回生,覆蓋杯取效。
當代著名老中醫李可先生自制“破格救心湯”,成功救治千余例心力衰竭重癥患者,其方用山茱萸60-120克。
前賢有言:山茱萸興陽道,堅陰莖,添精髓,止老人尿多不節。用治陽痿、早泄、慢性前列腺炎有效。
山茱萸得木氣最濃,酸收之中,大具開通之力,以木性喜條達故也。
《神農本草經》謂主寒濕痹,諸家本草,多謂其能通利九竅,其性不但補肝,而兼能利通氣血可知,若但視為收澀之品,則淺之乎視山茱萸矣。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山茱萸之核原不可入藥,以其能令人小便不利也。而僻處藥坊所賣山茱萸,往往核與肉參半,甚或核多于肉。即方中注明去凈核,亦多不為去,誤人甚矣。
接下來我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山茱萸的四大適應癥!
第一:山茱萸可以斂汗。如果在不怎么炎熱的天氣,而且汗出的時候,還伴隨有一定程度的心慌氣短,腰酸腿軟,可以參考服用山茱黃,以起到固表止汗的功效。當出現心陽暴脫出現大汗淋漓,或神思恍惚時,當急用大劑量山茱萸來收斂。近代大醫張錫純運用山茱萸就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自認為山茱萸為“救脫之圣藥”、“救脫之力十倍于參芪也”。
第二:山茱萸可以止耳鳴。我們知道,耳鳴的原因有很多,但腎虛卻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原因。因為腎開竅于耳。藥書上也提到,耳鳴者,腎虛之故也!這種腎精引起的這種耳鳴不是那種突然的暴鳴,而是像蟬鳴一樣,沒完沒了叫個不停;這種耳鳴,在勞累之后比較明顯;這種耳鳴,通常在晚上響的更加明顯。這個時候,用山茱萸是比較有效的。
第三:山茱萸可以改善尿多尿頻,具有澀精固脫的功效。臨床上多用于遺精、尿頻等癥狀的調理。
小兒遺尿,晚上起夜頻繁等等,這都屬于漏,根源在于腎的封藏能力不足了,“腎主收藏”嘛!
腎臟它就像一扇大門,可以把身體的精華牢牢鎖住,假如大門出現了破損,這些身體很寶貴的精華的東西很容易就流失了。
山茱萸把精華一收澀,又能加強腎主封藏的能力,讓肝腎變得堅固,有力量。
現代有醫家認為山茱萸有養肝血的功效,其實就是因為收斂了肝氣,不至于發散過去,這樣自然就補了,這就好比一個不富裕的家庭,通過精打細算,日子也能過得很好,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常有女性因患有崩漏或月經過多而苦不堪言。在中醫看來,其主要原因是肝腎虧損,沖任不固所致。遇到此種情況,山茱萸就該大顯身手了,既能補肝腎,又能固沖任,其酸澀之性還可以起收斂止血的作用,真可謂一舉三得!
?第四:山茱萸可以補虛。
如果說你最近一段時間疲勞得緩不過來,比如,頭昏腦脹,眼睛干澀,腰腿酸軟,你就去找山茱萸,很多補藥一補就上火,山茱萸的藥性很平和,不容易上火,它既無寒熱之偏,又無陰陽之背,且它還有一個最大的功效就是人虛脫掉的時候,它是可以救虛脫的,有“益陰之圣丹、補髓之神藥”之功!
山茱萸服用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泡水當茶喝,每次20~50克,開水沖泡以后,加蓋燜一會兒,就能喝,嫌酸者可以加適量蜂蜜調和。不過任何藥物都有不適宜人群的,需要在有經驗的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以免錯誤用藥,對身體產生不良影響。
分享:孫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