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楞子的功效與作用 瓦楞子是什么藥
這期接著返回清化熱痰藥,和大家分享一味動物貝殼類藥物:瓦楞子。瓦楞子,古稱“魁蛤”、“蚶”,也稱“瓦壟子”,《本草綱目》曰之:“魁者羹斗之名,蛤形肖之故也。蚶味甘,故從甘。案嶺表錄異云:南人名空慈子。尚書盧鈞以其殼似瓦屋之壟,改為瓦屋、瓦壟也。”它除了能化痰散結以外,還是治療胃酸胃痛的主藥之一。
瓦楞子的故事
《本草綱目》記載:魁蛤生東海。正圓,兩頭空,表有文,采無時。【弘景曰】形似紡軠,小狹長,外有縱橫文理,云是老蝠所化,方用至少。”【藏器曰】“蚶生海中。殼如瓦屋。【保升曰】今出萊州,形圓長,似大腹檳榔,兩頭有孔。【時珍曰】“按郭璞《爾雅》注云:魁陸(別錄名)即今之蚶也,狀如小蛤而圓厚。《臨海異物志》云:蚶之大者徑四寸,背上溝文似瓦屋之壟。肉味極佳。今浙東以近海田種之,謂之蚶田。”
瓦楞子的來源和作用
來源:本品為蚶科動物毛蚶、泥蚶或魁蚶的貝殼。
產地:主產浙江、江蘇、山東、廣東、遼寧等地。
性味:咸,平;歸肺、胃、肝經。
功效:消痰化瘀,軟堅散結,制酸止痛。
使用注意:本品宜炮制后使用,炮制后,稱為煅瓦楞子。
煅瓦楞子:將洗凈的瓦楞子放鍋內,上蓋一口稍小的鍋,縫隙處用黃泥封嚴,不使漏氣,上面鍋底貼一白紙并壓以重物,煅至所貼白紙變黃,取出晾涼,碾碎即可。亦可將瓦楞子放坩鍋內或其它器皿中,在無煙的爐火中煅至紅透,取出晾涼,碾碎即可。
用法用量:9~15g,宜先煎。
瓦楞子的服用
1 味咸軟堅,消頑痰,散郁結
治療癭瘤、痰核,常與海藻,昆布等同用。
2治痰火凝結之瘰疬,常配貝母、夏枯草、連翹等,以消痰清火散結。
3 用于癥瘕痞塊
瓦楞子既可化瘀散結,又能消痰軟堅,適宜于氣滯血瘀及痰積所致的癥瘕痞塊,常與三棱、莪術、鱉甲等同用。
4 用于胃痛泛酸
瓦楞子能制酸止痛,胃痛嘈雜、泛吐酸水者,常配黃連、吳茱萸、烏賊骨、香附等同用;大便秘結者,可加生大黃;胃部喜曖者,可加高良姜;久病瘀滯者,可加延胡索、五靈脂。
版權說明
本文系原創稿,版權歸胡世云主任醫學科普團隊所有,如需轉載,請與本團隊聯系。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上喜馬拉雅FM收聽「胡說中醫」特輯,了解更多有趣、有料、有用的中醫知識!
編輯:查冠琳 責編:宋莉萍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給我好看的人
越來越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