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臺國產機器人膝關節置換術在成都成功完成!
73歲婆婆飽受膝關節疼痛
這臺手術的患者是家住眉山市仁壽縣的73歲王婆婆,膝蓋疼痛已有10余年之久,“不管做啥子家務活、走路,簡直都沒有辦法。”王婆婆說,干活都需要拄著棍子,更不要說蹲下、久站,走路姿勢也是一瘸一拐,嚴重影響到生活。
5年前,王婆婆因右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行了右側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半年前,左膝關節疼痛又加重了。12月8日,王婆婆來到四川大學華西春熙醫院骨科就診,被診斷為“原發性單側膝關節病”,左膝關節骨關節炎已經達到終末期,只有手術治療才可能解決。
機器人助力全膝關節置換手術
“年輕的時候,我們的腿是直的,一條線。等到一定的年齡,膝關節開始磨損,關節面軟骨沒有了,骨頭磨骨頭,產生劇烈疼痛。”華西春熙醫院骨科主任劉永光教授介紹,王婆婆5年前曾做過右側人工全膝關節置換手術,而此次將采用機器人輔助進行左膝手術。
周宗科教授表示:“機器人輔助手術分兩步,第一步是將患者的CT掃描數據錄入電腦進行建模,包括需要考慮‘需要截骨的位置是多少,安裝的假體有多大?要實現什么樣的效果?’等問題,先在電腦上做一次演練,進行精確的測量技術,在手術時再在機器人的輔助下,一步步實施,手術精準度更高。”
“在臨床中,經常遇到一些非常嚴重的關節畸形,只是醫生憑經驗做手術,會非常困難。”周宗科教授說,如果有機器人輔助,先進行一遍精準的“預演”,在手術前就知道哪些地方是難點,通過規劃,就知道手術當中應該怎么做,“有了機器人的輔助,再結合醫生的經驗,可以讓手術變得更安全。”
投用后提升醫療“同質化”
11日上午,在華西春熙醫院,周宗科教授帶領團隊成功實施此次手術,用時約1個多小時,“術后患者可以恢復正常走路,膝蓋彎曲和伸直都沒有問題。”
“膝關節疼痛是老年人常見癥狀,尤其以骨關節炎居多,嚴重影響后半生的生活質量。“劉永光教授告訴記者,此次我國自主研發的全骨科手術機器人系統,可以輔助醫生完成全膝關節置換、全髖關節置換、脊柱和創傷等多種骨科手術,“對老年人來說,出血更少,恢復更快。這套機器人投入使用后,將惠及更多的患者。”
周宗科教授表示,現在一些偏遠地區醫療水平還達不到大城市,許多病人還需要長途跋涉到大城市的醫院來就醫,非常不方便。如果有了機器人,術前通過5G實現大醫院專家與基層醫生一起聯動做好手術規劃,在手術過程中可以實時了解手術進展,指導當地醫生按照標準流程完成手術,“有助于提高邊遠地區醫療水平,提升醫療同質化,讓病人不用跑很遠的地方,就能接觸到大城市醫療服務水平。”
此外,此次國產自主研發機器人上市,已經有效解決了一些技術難題,來讓患者花更少的錢得到更技術的服務,為患者更有效地解決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