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師作文 我的老師400字優秀作文
另類老師
開學第一天,幾節課下來,我們見了那么多言行極方正的老師,個個無精打采,揉著酸痛的眼睛,無力地看著課程表:下節是語文課。但我們的好奇心已被嚴重磨損,已經不再期待有什么奇跡出現。
上課鈴響了,同學們還是打起精神坐好,眼睛卻不時望向窗外。片刻,從窗口閃過一個胳膊下夾著書、腰向前微探、低著頭一副趕集樣子的人。很快,他便出現在我們班的教室里。
全班同學的目光全聚集在這位老師身上,他“海拔”大約1.70 米,毛重肯定不下180斤,身著“大馬褂”,中分頭、近視鏡、小胡子。哦,天哪!那拿著課本的手實在是太肥大了,課本在他中竟如同袖珍小書。
語文老師好奇怪,沒有自我介紹,沒有長篇大論的思想政治教育,而是開口就講課。那表情也堪稱一絕——兩眼平視前方,嘴以上的部位保持“立正”姿勢,只有嘴唇小幅度地動著,從他的嗓子根部發出讓人發笑的聲音:“生活是語文學習的源泉……同學們都趴在桌上,想笑又不敢笑,誰知道長著一副動畫嘴臉的老師是什么樣的人?會不會也是一部教書機器呢?但不管怎樣,我們心中不知不覺竟有了對明天語文課的期待。
上課了,“安西”沒有像別的老師那樣,兩個胳膊支撐著講桌,看著教案講課。他手里雖也拿著本書,但很少看,更別說教案了,可他引用得得心應手,比喻隨心所欲,舉例信手拈來,而且總能產生相聲般的效果,簡直不可思議。下課后,幾個“傻大膽”跑去翻老師的書,然后發現新大陸似的叫:“哇!老師的書上除名字外沒寫一個字。上他的課,最容易讓我們“疑惑”,因為對我們回答的問題是對還是錯他從來不說。一開始,我們摸不清底細。看某某回答問題后老師“面無表情”,只點點頭示意坐下,我們就說:“對!”而下一個還是這樣的“待遇”,我們也說:“對!”后來才知“上當了”,因為語文老師對每個人發言的態度都是一樣的。最后,他把同學們的意見寫在黑板上,然后再一一分析,但從末給過我們標準答案。有時他連講都不講,干脆來個即興表演。一次,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一課,遇到了幾個捕鳥的動作,老師先叫我們自已找動詞,然后在前面示范起來。瞧,他做“牽”這個動作時,停了足有半分鐘,我們哈哈大笑,緊盯著老師,一只手“拿著繩子”的前端,一只手“握住繩子”的身子微向前傾,眼睛加眼鏡瞄準了“獵物”。于是我們笑得更如放肆了。自從老師施展過他的表演才華后,我就再也忘不掉這幾個動詞,每當想起它,我的腦海里就會過電影似的“回放”一遍老師的動作。
語文老師還有一種“聲東擊西”的本領。語文課上回答問題積極分子特別多,尤其語文課代表,一舉手準帶有一連串的起跳動作。這時老師便不慌不忙地將目光轉向她,我們想,這個題非她莫屬了。但當她正要起立時,老師突然從嗓子里冒出相距“十萬八千里”的另一個同學的名字。漸漸地,我們發現,那被提問者,不是正在開小差就是特別不喜歡發言的人。老師對他們似乎“情有獨鐘”,且從不舍得批評一句。這讓我們這群給點兒陽光就燦爛的學生特別“放肆”,開始時發言還舉手,到后來于脆站起來就講,生怕“搶”不到發言的機會。
一個星期后,我們的第一份語文作業——周記發下來了,同學們都爭著拿本子。“快看看得了什么?”可打開本子,不由得大失所望:沒有“甲乙丙”的等級!再往下看,噢,下面是“評語”,但又不像,像是在和你“對話”,和你交談。人人心里都美滋滋的。
老師就是這樣,每一節課都能帶給我們驚喜來。不知今后的日子里,他還會創造出多少驚喜來。
他真是個“另類”的老師,但我們喜歡。
點評:首先一看題目,就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另類”修飾老師,是貶是褒,耐人尋味。吸引讀者讀下去,是個新派、個性、時尚、前衛的年輕人嗎?一看到老師恐怕心里就會涼半截,什么帥哥,純粹一個“丑八怪”。可就是這個“丑八怪”給原本沉悶的課堂帶來了笑聲,學習的興趣,與眾不同,堪稱“另類”。文章語言幽默風趣,動作、肖像描寫傳神、逼真,恰當地運用了先抑后揚的手法,使文章“尺水興波”。從輕松歡快的敘寫中,一位有著不盡魅力和不尋常的教學手段的老師在讀者面前活靈活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