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中國的人工智能可以走在世界前列?
從2013年到2018年上半年,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相關投資活躍,增長迅速。累計融資金額全球占比60%,超過美國的29%,世界排名第一。
中國為什么能做到?
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從傳統資源驅動型為主導的發展模式,向自主創新、科技驅動為主導的新興模式轉型升級,AI被視為推進轉型升級的新動能。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超級計算、傳感網、腦科學等新理論新技術的驅動下,中國人工智能正加速發展,呈現出深度學習、跨界融合、人機協同、自主操控等新特征。
互聯網創新基礎造就“AI思維”
或許很多人都不了解,中國人工智能的探索“時間表”已經實現了世界領先。之所以進展如此之快,得益于過往20年中國互聯網的蓬勃發展,讓人們日益深刻認知和領悟到計算機和網絡帶來的創新收益。人工智能本質上是計算機科學的一部分,大量具備互聯網知識、視野的企業家、科學家,也必然會抓緊汲取有關AI的最新理論和知識,并迅速轉化為適應中國市場需求的技術研發體系和產品制造模式。再加上我國近年來大力培養的IT工程師梯隊,也使得AI研究、應用所需的人才框架能同步搭建。
前瞻政策與企業創新互為推動、良性循環
中國人工智能探索的“空間”也具備了其他國家沒有的宏觀環境優勢。中國擁有巨大的數據源,有長久以來形成的強大社會資源動員、集中與運轉成功經驗,在大數據的形成、理論算法的革新、計算能力的提升及網絡設施的演進等方面都有著令人驚嘆的發展速度與創新成果。
與此同時,政策紅利不斷釋放。這幾年來,我國在培育人工智能方面不斷出臺新政策、新舉措。在前瞻政策引導下,作為市場主體的眾多企業也紛紛加快了在人工智能的布局。
深耕AI多年的深圳時空引力科技有限公司(英文名Gravitylink),目前重點打造一站式AI算法交易及產品化平臺鈦靈AI市場,以平臺賦予百億終端AI靈魂,全面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
Gravitylink充分發揮鈦靈AI市場的基礎優勢,通過開放的平臺,構建產業開放生態。目前已有30余家AI算法企業、800多位個人開發者入駐,助力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的軟件(技術自主研發、人才培養)和硬件(產品、設備)建設。
“開放+合作”將激發更強大的“質點效應”
“開放+合作”是過往20年中國互聯網崛起的主要能動力。中國能成為世界互聯網大國,在電子商務、信息搜索、共享經濟、移動支付等方面處于領先位置,就在于堅持產業協同、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物理學有一個基本概念叫“質點”,質點就是有質量但不存在體積或形狀的點,是物理學的一個理想化模型。
人工智能的“質點”就是通過類似于鈦靈AI市場這樣的探索,構建起不斷擴大開放外延、提升合作力度的孵化平臺,讓各個合作伙伴都能學習最新的前沿知識,低成本高效率獲得最新的技術成果,解放重復性、初級性研發及他投入,從而釋放更多資金、精力、時間用于人工智能更高階技術、產品的研發和制造活動中去。
“開放+合作”也是鈦靈AI市場戰略所堅持的方向。在入駐平臺的合作伙伴名單中,我們可以看到網易云、金山云等人工智能垂直領域獨角獸,以及極鏈科技、相芯科技這樣的科技巨頭。
通過類似鈦靈AI市場這樣的 開放平臺,形成人與技術、技術與技術、技術與企業的更強連接,通過全球優質資源引入,實現數據共享、技術共享、市場共享、服務共享。最終將匯聚成中國人工智能強大的“質點效應”,從而強化關鍵領域的集中發力,開辟我國人工智能技術研發、產業運轉的開創性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