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博會AI體驗區受熱捧,感受熱烈的人工智能帶來的變革!
為了迎接參展的觀眾,此次進博會的人工智能體驗區也做足了準備,從展示規模上來看,不僅面積達到了300平方米,還設置了七大應用場景、三場賽事和多場行業分享會展區,讓觀眾們能切實的感受到人工智能給現實帶來的深刻變革。
參展商歐姆龍不僅將其展臺面積提升至560平方米,還帶來了第七代乒乓球機器人,可以與參展觀眾進行互動;在西門子展臺,觀眾可以在“工業元宇宙”中沉浸式體驗數字化工廠規劃,體驗數字化工廠的產線升級方案;“畢馬威盤古之AI工廠”作為重點首展展品被推介,為客戶定制的AI模型可以賦能業務創新。
截至目前,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已經超過4000億元,企業數量接近4000家,智能芯片、開源框架等關鍵核心技術取得重要突破,智能傳感器、智能網聯汽車等標志性產品創新能力持續提升,智能化信息基礎設施加快布局。截至今年9月底,我國已經建成5G基站222萬個,大型工業互聯網平臺超過150家,建設智能算力中心40多個。
工信部副部長張云明在進博會期間舉行的“2022智能科技與產業國際合作論壇”上指出,智能科技是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智能科技發展。接下來,工信部將加強基礎理論研究,增強基礎技術支持能力,強化標準引領,加快5G基站、物聯網、人工智能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另一方面,企業在面對人工智能應用時,依然面臨不少挑戰。畢馬威中國智慧之光主管合伙人徐瑯朗表示,比如數據治理層面,支撐智能化轉型的數據基礎較差,缺少開發的標準化方法和自動化能力;場景規化層面,業務價值鏈與可智能化的應用場景普遍較分散,導致AI應用場景不明確等。
這也是畢馬威此次攜帶“畢馬威盤古之AI工廠”來進博會進行首展的目的。徐瑯朗說,基于行業歷史的賦能實踐,畢馬威提出的面向應用的AI工廠賦能思路,可以按需選擇所需的標注工具和AI核心引擎等功能,對客戶場景進行最小集合定制化賦能,保證交付質量的同時大大降低了時間及人力成本。“畢馬威想借助進博會的平臺讓更多人了解AI的賦能,讓大家的業務體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