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是什么
寫在前面——
不懼困難,逆風而行,勇往直前,九死無悔。
這應該是鋼鐵戰士精神的內核吧!
我百度了一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書的題目的含義,找到了下面的內容—— “鋼鐵”是信念、意志、毅力的象征,奧斯特洛夫斯基在解釋這部作品的標題時說:“鋼是在烈火里燃燒、高度冷卻中煉成的,因此它很堅固。我們這一代人也是在斗爭中和艱苦考驗中鍛煉出來的,并且學會了在生活中從不灰心喪氣。”
保爾無疑是個典型的鋼鐵戰士。 他經歷過殘酷的戰斗,曾經被飛來的彈片擊中,導致右眼失明。但傷痛并沒有打倒他,反而讓他愈發地堅強。
他參加過艱苦卓絕的建設,衣不蔽體食不果腹,但他仍然以沖天的干勁活躍在筑路工地,直至得了傷寒,不得已回到家鄉養病。傷寒沒有奪去他的生命,他頑強地熬了過來,又重新回到了工作崗位。
他忍受過病痛的折磨,從右眼失明,到右膝殘廢,再到雙腿癱瘓雙眼失明。這對于一個立志要把生命獻給共產主義事業的戰士來說,是多么沉重的打擊!
保爾也曾經迷茫,曾經痛苦,甚至還萌生過輕生的念頭。但是,他最終憑著頑強的意志,從精神上站了起來,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價值。
保爾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什么是“鋼鐵戰士”。
其實,書中像保爾這樣的戰士決不僅止一個,他們是一群人,是一代人,是革命和建設的中堅力量。
保爾的發小謝廖沙就是其中之一。謝廖沙是勇敢無畏的,為了保護猶太老人,他被彼得留拉的手下砍傷了腦袋。
當革命的烈火席卷了他們的家鄉,謝廖沙就報名參了軍,他是小城里第一批共青團員中的一份子。 后來,謝廖沙跟隨部隊,離開家鄉,轉戰祖國各地,最后倒在了烏克蘭秋天的原野上。
保爾的人生導師朱赫來也是當之無愧的鋼鐵戰士。紅軍從謝佩托夫卡撤退之后,年輕的水兵朱赫來負責小城的宣傳動員工作。
他組織工人們罷工,發動工人們進行斗爭,并因此被捕。 在保爾的幫助下逃脫后的朱赫來,離開了小城謝佩托夫卡,扛起了槍上了戰場。
書中沒有寫朱赫來在戰場上是如何的英勇,只寫到當他和保爾重逢的時候,已經失去了一條胳膊。
身體的殘缺并沒有減弱朱赫來革命的熱情,他在肅反委員會的工作開展的有聲有色。
什么是戰士?戰士就是在任何崗位上都能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火熱的戰斗中去。
如果說朱赫來他們是在革命斗爭的烈火中成長起來的戰士,那么達雅則是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成長起來的戰士。
達雅出身于一個封建家庭,她的父親丘查姆是一個專橫暴虐的老頭,他敵視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在家里扮演的也是暴君的角色。
達雅在家里少言寡語,不茍言笑,只能埋頭干活,不能追尋自由。
在保爾的鼓勵和引領下,達雅勇敢地和舊家庭決裂,大膽地追尋新生活。從一個被壓迫的勞動婦女,成長為能獨當一面的布爾什維克。
當然,如果要一一列舉這部作品中能夠配得上“鋼鐵戰士”稱號的人,那么這個名單一定會很長很長。
在革命的洪流中,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大潮中,有太多太多這樣的人,他們把自己的命運和祖國的命運緊緊連在一起,他們齊心協力,共克難關,他們是奇跡的創造者。
寫到這里,大家一定已經明白,為什么我們今天還要讀這一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每一代人都會遇到不同的困難,但是鋼鐵戰士的精神是可以穿越時代,能夠跨越國界的。
不懼困難,逆風而行,勇往直前,九死無悔,這應該就是鋼鐵戰士的精神內核吧!
寫到這里,我想到了在喀喇昆侖山為國捐軀的四名烈士,想到了英雄團長祁發寶,想到了手執鋼槍,迎著寒風傲然挺立的守衛邊疆的士兵。
每個時代都是英雄輩出的時代,每個時代都有人在用青春和熱血詮釋鋼鐵戰士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