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臾是什么意思 須臾一生意思是什么
對于世間萬物來說,死亡是不可避免的存在。但在面對死亡時,中國人的態度向來是非常保守的,這一點在我們的漢語詞語中就有體現。
比如在提到某人死亡時,我們會用逝世、去世、圓寂、駕鶴西去、魂歸故里等來代替。
再比如,人死亡時的壽數,我們會用“享年”或者“終年”來表示,而很少去說這個人活了多少歲。
那么“享年”和“終年”又有什么區別呢,又該怎樣運用,咱們現在就來聊一聊。
中國的語言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所以很多時候看起來差不多的字眼,用的場合卻不大一樣,其表達的意思也可能大相徑庭,而有的人不了解其中深意,就會用錯字眼,讓人笑話。
享年
“享年”是敬辭,含有尊重之意,所以這個詞語的運用,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做具體劃分。
其中一種情況是代表逝者有很高的社會地位。
比如蘇軾在為司馬光撰寫的碑文中寫道:而公臥病,以元祐元年九月丙辰薨於位,享年六十八歲。
再如金庸先生病逝,其訃告中用的就是“享年”:查良鏞(金庸)先生于二零一八年十月三十日下午在家人陪伴之下,于香港養和醫院安詳逝世,享年九十四歲。
而另一種情況是說明這個人要比普通人長壽,特別是在平均壽命不高的古代,享年就是描繪長壽之人去世的詞匯。
需要注意的是,“享年”一般用在50歲以上的逝者身上,低于50歲的逝者不能用這兩個字。
終年
“終年”的意思就要比“享年”簡單的多。本義是“全年、整年”,后引申為“一年到頭”,亦用作人死亡時的年齡。
與“享年”不同,“終年”是一個客觀表述逝者走到人生終點的詞語,不帶有任何感情色彩。它的適用范圍也非常廣泛,所有逝者的年齡都能用“終年”來表述。
所以如果有時候不知道用什么詞來描述逝者,“終年”就是一個不會出錯的詞。
除了凝練的稱謂,中國還有很多描述死亡的詩句,一字一句都讓人痛徹心扉。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這是蘇軾送給已故妻子的詞,妻子已經逝去十年,蘇軾一直強忍不去思念,可終究還是難以忘懷。這種痛徹心扉的語言,使人讀后無不為之動容。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這是白居易悼念亡友元稹的詩句,兩人相交已有30年有余,一起經歷過風雨,彼此都懂彼此的悲歡,即使分居荒僻之地,也從曾斷過書信往來。如今陰陽相隔,生者無法探知地下不知死者之況,死者亦不能探知地上不知生者凄凄,這是多么絕望無助的一種境況呀!
死亡,是人生的一件大事,沒有人不害怕死亡,即使他是高高在上,英明神武的秦始皇,晚年也忍不住去追求長生之術。
人們都恐懼死亡,可最終都會走向死亡,而壽終正寢也不是悲劇,那是我們的最佳歸宿。
做人,唯有看淡生死,盡心地過好每一天,努力去延續生命的寬度,這才是對生命最大的盡責。
如此,才不會辜負人生須臾。
來源:微信公眾號“品讀詩詞歌賦”
作者:向小園
編輯:以凡
【聲明:本號為“全民閱讀推廣”官方公益賬號,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