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工智能新一線城市亮相,北深航胡敏位列前五
北京2020年12月18日/prnewsweel/-12月15日,IDC和Inspur聯合發布《2020-2021中國人工智能計算力發展評估報告》。報告連續三年評價中國ai計算能力城市排名,北京、深圳、杭州、上海、重慶位列AI計算能力城市前5名。
根據報告中公布的2020年中國人工智能城市排行榜,前五名的城市是京、深、杭、滬、渝,排名6-10的城市是廣州、合肥、蘇州、Xi和南京。與2019年相比,深圳超過杭州排名第二,重慶進入第一梯隊,Xi安超過南京排名第九。除了排名前十的城市,在自身產業優勢和各種因素的帶動下,人工智能在很多城市的應用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如東莞的智能制造、武漢的智能醫療、合肥的智能農業等。我國人工智能城市的發展遍地開花,未來結合城市特點的人工智能示范區會越來越多,為產業發展樹立標桿。
首個城市搶先部署人工智能計算能力,并抓住新基礎設施的新機會
IDC報告認為,新基礎是中國數字經濟轉型的主要動力。新基礎設施的許多領域與信通技術密切相關。到2020年,新基礎設施的總體投資規模預計將達到2757.1億美元。作為新基礎設施的重要領域之一,人工智能將迎來快速增長。IDC預測,2020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將達到62.7億美元,2019年至2024年復合年增長率為30.4%。
通過對2018-2020年近三年AI計算能力城市的對比分析,不難發現,Tier1陣營排名前三的城市是京、深、杭,渝、合、寧、蘇、Xi安等新一線城市在新的人工智能軌道上表現良好,正在通過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領先地位逐步增強城市經濟的競爭力。
2018-2020年AI計算城市排名變化
北京——作為國家政治中心,北京出臺了一系列發展人工智能的政策。比如2019年,北京發布了《2019人工智能關鍵技術源頭創新專項申報指南》和《2019人工智能開源開放創新平臺建設專項申報指南》。此外,北京還在七個國家布局建設了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使人工智能成為北京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如《北京市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2年)》所述,到2022年,北京將建成300多平方公里的自主駕駛示范區,完善人工智能公共基礎設施。此外,北京擁有優質的學術和人才資源,人工智能相關人才占全國總量的一半以上;相關人工智能企業超過1000家,占全國三分之一以上。
深圳——深圳是中國設立的五個經濟特區之一。經過多年的發展,深圳現在已經是一線城市了。由于其靠近香港的優越地理位置,吸引了港商投資,獲得資本、人才和經驗。此外,深圳也被稱為“世界工廠”。在政府的支持和鼓勵下,吸引了許多發達國家的產業,使得無數科技人才或互聯網人才涌入深圳;騰訊、平安、招商銀行等知名企業也為人工智能在深圳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平安科技和騰訊是人工智能技術的核心應用和開發者之一。在這些企業的帶動下,深圳在人工智能計算能力方面的投入在全國排名第二。
杭州——為了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創新發展,杭州市政府也在2020年初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政策。例如,杭州市政府發布的《杭州市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若干政策》指出,要支持企事業單位開展關鍵核心技術研究,并根據R&D投資項目給予補貼,支持杭州的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建設開源、協同、共享的人工智能技術創新
上海-上海,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位于長江三角洲地區。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和開放的市場環境,在智能制造和智能交通領域構建了豐富的傳感系統和應用場景,為人工智能應用的實驗提供了優越的條件。眾所周知,數據是人工智能的要素之一。上海的人流、物流、車流、資金流、信息流非常密集,每天都會產生和使用海量的數據。上海已經建立了三個基礎數據庫:法人數據庫、實際人口數據庫和空間地理數據庫。這為上海人工智能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重慶——與去年相比,重慶進入第一梯隊,排名第五。首先,重慶發布人工智能“十大應用場景”包括:重慶智慧城市智能中心系統、工業互聯網安全服務與綜合管理平臺、西部自動駕駛儀開放測試基地;其次,重慶大學也成為全國首批35所設有人工智能專業的大學之一。第三,重慶有很多AI相關企業,其中重慶海韻數據和從云科技被列為“中國人工智能創新成長型企業50強”。
Xi安-Xi安已經上升到這個城市排名的第九位。這一成就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今年3月,科技部在官網發布《科技部關于支持西安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的函》,表示支持Xi安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實驗區”。到目前為止,科技部支持的“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實驗區”已增加到11個。同時,Xi安有100多家人工智能企業,面臨集成電路、大數據、完整機器人及關鍵核心部件產業、無人機系統產業等重要環節。此外,海航集團、Inspur集團、吉利汽車等在人工智能領域有重點布局的大型企業已與Xi安簽署合同,在那里投資建設項目。
人工智能計算能力公共基礎設施已經成為工業人工智能發展所需要的
總體來說,AI計算能力排名前10的城市有四個特點:一是政策方面,地區或城市政府重視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和規劃,有切實可行的政策支持和產業規劃,是AI的領頭羊。企業的引進為初創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投資環境和健康的支持服務體系;第二,在支撐公共基礎設施層面,IT有良好的AI計算基礎設施和IT發展水平,可以為人工智能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支撐支撐;三、產業聚集形成頭雁效應,擁有自己特色的人工智能相關的產業鏈或領先企業,具有在未來打造自身新的人工智能產業鏈的潛力;四、人才層面,是人才、高科技產業的聚集地,擁有人工智能持續發展的土壤。
中國人工智能發展的城市覆蓋面正從核心的地區和城市向外擴展,未來將會出現越來越多具備城市特色的人工智能示范區,為產業發展樹立標桿。同時,以政府為代表的社會服務主體,在推動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基礎設施的建設時至關重要,IDC調研顯示,超過九成的企業正在使用或計劃在未來三年內使用人工智能,而74.5%的企業期望在未來可以采用具備公用設施意義的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基礎設施。未來,隨著更多規模化、普惠型的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平臺建成,整個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將進入另一個發展的快車道。
此外,IDC報告顯示,中國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市場規模在2020年達到39.3億美元,同比增長26.8%。其中,AI服務器市場規模占整體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市場的87%以上。隨著AI算法突飛猛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模型訓練需要巨量的算力支撐才能快速有效地實施,算力是未來人工智能應用取得突破的決定性因素。IDC預計,中國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將保持高速增長,并將在2024年達到78.0億美元。